令人絕望!!河南警校大學生教室內強暴學妹,太墮落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專家考證,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牛仔是華人,也為自己即將提升的“國際地位”雀躍了一番。但下麵這段匪夷所思的新聞,令人徹底絕了一切指望 ―― 與新聞有關的6個人,全是一所培養維護社會秩序和治安,普通市民眼裏是公義化身的未來警察與法律界精英學校的學生。除了受害人MM與最後協助她報案的“勇士”外,三個是死有餘辜的強奸殺人犯,一個是“見我一身血,就嚇跑了”的未來仁義之師的戰士。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何況還是培養穩定社會的警校,照這樣的百分比,由中國人主導的21世紀,怎不叫人絕望?

  現在想想警校都出這樣人,難怪會不斷出現什麽什麽“門”!

  河南一所警校大學生郜偉奇,酒後持刀強暴了低年級學妹,整個罪惡的過程中,還有其兩名同學的參與。將女生強暴後,嫌疑人喪心病狂地想殺人滅口,進而搶走錢物。在審問過程中,郜偉奇稱自己是學法律的,如果不把女生殺死,自己很可能被告發。

  教學樓內,大學生酒後施暴

  《大河報》報道,犯罪嫌疑人郜偉奇,20歲,案發前就讀於河南司法警官學院法律係,而同齡的

  劉成浩(化名)、朱小斌(化名)則是其同學和密友。

  鄭州市高新區檢察院查明,5月23日晚8時,在鄭東新區河南司法警官學院教室內,犯罪嫌疑人郜偉奇企圖強奸低年級女生吳晴(化名),將其掐昏後,在同學劉成浩的幫助下把她拖到另一間教室施暴。

  吳晴蘇醒後,郜偉奇又數次將其掐昏,後用壁紙刀割開其喉部,用板凳砸其頭部。事發後,朱小斌教唆郜偉奇逃跑,並教唆郜偉奇燒毀衣服,毀滅證據。

  這起震驚校園的案件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犯罪嫌疑人郜偉奇5月24日落網後在鄭東新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是這樣供述的——

  “5月23日(星期六)下午5點,我在外麵喝完酒後回到學校,到C座301教室裏給手機充電。我見同班同學朱小斌的課桌鬥裏有一把壁紙刀,就拿著出了教室。”

  “我來到B座三樓,見有個女生坐在07高職304教室看書。我就進到教室走到這名女生麵前,拿出壁紙刀,在她麵前晃了晃加以威脅,並抓住她肩膀拉到C座301教室。”

  郜偉奇供述,當他挾持該女生並欲行不軌時,受害女生當即拒絕並勸其收手。此時,郜的同學劉成浩來到了教室,吳晴趁機跑了出去。郜偉奇跟著出來,走到教學樓A座四樓樓梯時,郜一把抱住受害人,吳晴極力反抗,郜就用左手卡住她的脖子,右手捂住嘴將她按倒在地,直至把其掐暈。

  之後,郜偉奇從四樓把吳晴拖到三樓的C座304教室門口走廊上,此時恰巧劉成浩在樓下打乒乓球。郜偉奇喊劉成浩上樓,讓劉幫他一起把吳晴抬到教室後邊小屋裏。兩人將受害人抬到小屋後劉成浩離開,見吳晴有些清醒,郜又把她掐暈施暴。

  “完事後我發現她又有些清醒了,我用雙手掐住她的脖子又把她掐暈,我到旁邊拿起一個方凳,朝她頭上砸了四五下,又掏出刀朝她脖子上劃了兩刀,然後又拿起凳子朝她頭上砸了幾下。”

  蘇醒後,受害女生爬出教室報警

  作案後,郜偉奇跑到走廊上喊正在樓下打乒乓球的劉成浩上樓,並打電話喊來室友朱小斌,要求兩個同學一起“把她給埋了”。此時,郜偉奇聽到了受害女生的哀求:“求求你,現在把我送醫院,還不晚。”喪心病狂的郜偉奇再次衝進作案現場,持凳子猛砸受害人頭部。

  準備逃離現場時,郜偉奇又把吳晴的挎包打開,將其中僅有的100多元現金搶走。“沒有聽到那個女生再有什麽動靜,我就認為她死了,趕緊下了樓。”郜偉奇供述說。

  郜偉奇回到宿舍換衣服,朱小斌讓郜把衣服都換掉趕緊跑。郜之後再次來到作案教室,發現受害女生不見了,心裏更加驚慌,就到操場上轉了一會兒。不久,一名同學打電話告訴郜偉奇,讓他去隊長辦公室。他剛走進隊長辦公室,就發現派出所民警也在現場。

  受害女生吳晴是如何逃離現場的呢?吳晴說:“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醒了,先動了動,發現沒有人,我便掙紮著爬出教室,在附近一個教室裏有一名男生。我對他說‘救我,報警’,這個男生見我一身血,就嚇跑了。我在地上趴了一會兒,掙紮著又爬,在B座一個教室裏,我再次向一名男生求救,他用手機撥打了 110和120。”

  大學生以身試法,高校德育引發熱議

  “我是學法律的,既然已經把她打暈後強奸了,如果不把她殺死滅口,我就可能被告發。”口口聲聲稱自己是學法律的郜偉奇說。

  而同樣學法律的劉成浩為何會成了幫凶呢?劉成浩說:“為了朋友的麵子和我倆的關係,我什麽都不顧了,就幫他(郜偉奇)把那女生抬到了小屋裏。”同時,劉成浩還認為,他們憑著學過的法律知識,能夠躲過公安機關的偵查。

  目前這起案件,在鄭州多所高校引起強烈反響,道德的滑坡甚至讓這些學法律的學生都漠視了法律的存在。在記者采訪中,多名大學生談起學校德育教育時說,如今的高校德育教育基本上是停留在布道式說教、教條化的階段,不顧學生發展實際,將想當然認為“重要”和“符合學生實際”的內容強加於學校德育教育,這樣必然導致德育教育脫離現實。德育教育應更趨於實用,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方麵了解他們在德育教育上到底還缺少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