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資料圖片)
美聯社報道,搭載7名宇航員的“奮進”號抵達國際空間站後,已有6名“住戶”的空間站將迎來最擁擠時段。同時,這13人也將創下太空中“紮堆”人數最多的紀錄。
人滿為患
按計劃,“奮進”號本次從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後,會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希望”號實驗艙外部實驗平台。在為期16天的任務期內,宇航員們將太空行走5次,其間將安裝“希望”號外部實驗平台,更換空間站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等。
“我們已作足出發準備,急不可待,”“奮進”號新手宇航員托馬斯·馬什伯恩說。
“奮進”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奮進”號上7名宇航員將和國際空間站內6名宇航員共同生活大約兩周,使空間站進入空前擁擠狀態,同時創下太空“紮堆”紀錄。
宇航員和地麵指揮人員承認,在國際空間站安置這麽多人的確將是一大挑戰。空間站“住戶”鮑勃·瑟斯克上周坦言,協調他們6名“住戶”在空間站中的活動“有點兒像趕貓群”。
這13名宇航員在空間站裏的生活空間應該沒什麽問題。空間站有9個房間、兩個衛生間、兩個廚房以及兩個小型健身房。另外,“奮進”號裏有1間浴室、1間廚房和一些健身器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大的擔心是如何保持通信通暢,尤其是在5次太空行走期間。
“住戶”一覽
這13名宇航員中,有7名來自美國,兩名來自俄羅斯,兩名來自加拿大,1名來自比利時,1名來自日本。
這些人包括12男1女,年齡在37歲至55歲之間,其中5人是軍官,4人是醫師、1人是一名蘇聯宇航員之子、1人是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前隊員。唯一的女性宇航員是一名五六歲男孩的母親。“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2003年返回地球過程中解體後幾個月,她生下兒子,並以“哥倫比亞”號罹難宇航員中一人的名字為兒子取名。
“有時,一個問題會是,每個人都想幫忙,”航天飛機飛行指令長馬克·波蘭斯基說:“我們都是"A"類型的人,都想完成任務……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保證我們對自己的任務保持專注,不要相互幹擾。”
為使這13人在空間站中順利工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多次討論,還舉行過不少次演練。
需要憋尿
失重狀態下,人體鈣質快速流失,肌肉逐漸萎縮,免疫力也會下降。因此,宇航員在太空中必須堅持體育鍛煉,以保持健康體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這13名宇航員製定了健身“出場”順序。例如,飛行指令長波蘭斯基、他的副駕駛以及將返回地麵的空間站“住戶”最優先使用健身設備。波蘭斯基和副駕駛尤其需要保持最佳健康狀態,因為他們需在失重16天後駕駛“奮進”號返回地麵。
“奮進”號上某些宇航員需控製自己在“奮進”號上的排尿量,原因是航天局不想在“希望”號外部實驗平台安裝完畢後讓“奮進”號向外排放廢水。
“奮進”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空間站“住戶”們將歡迎“訪客”飲用以他們的尿液和汗液回收淨化而成的飲用水。上月以來,空間站“住戶”們一直在喝這種水,並時常用它來烹飪。
“它八成和你在地麵上買到的任何瓶裝水一樣棒,或者更好,”空間站“住戶”邁克爾·巴勒特上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