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梁羽生06年突然中風 與金庸的“瑜亮情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於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其代表作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   1月26日報道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於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其代表作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80年封筆06年中風



  1980年代在宣布“封刀”並旅居澳大利亞後,梁羽生一直處於半隱居狀態。這幾年,梁羽生的身體一直不太好,2006年回香港參加係列活動時就曾突然中風。在去世前,梁羽生也一直在療養院中療養。他於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悉尼不幸去世,享年85歲。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9/1/26/20090126124825846e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梁羽生年初中風赴澳洲養病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254314aa7f.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梁羽生被譽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資料圖)




  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代表

  梁羽生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在此之前的舊武俠小說始終難登大雅之堂,隨著“新派武俠小說”的出現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等一大批武俠小說大家的先後登台,其讀者從最初的底層人士發展到社會各階層,並為廣大華語讀者追捧,一時風起雲湧,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與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國傳統詩詞、小說、曆史的影響更深。

  對於“武俠”概念的界定,梁羽生的觀點是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所以“以俠勝武”是梁氏的一個基本觀點。寫了35部小說,塑造了上百個人物,梁羽生說,最能體現他“俠”精神的人物是張丹楓和金世遺,“張比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個道德觀念,金比較接近道家,他本身沒有一個規範,可能會有一些小過錯,但本性是善良的,整體還是好的。”

  高度評價“同行”金庸


  梁羽生、金庸一直被並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重要代表,但是,兩人境遇並不相同,金庸的名聲和認知度遠在梁羽生之上。封筆之後的金庸,仍成為媒體的焦點,其作品也反複被搬上電視。而梁羽生則在澳大利亞隱起來。在同行中,梁羽生一直對金庸評價比較高。1994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節武俠小說研討會上謙虛地表示,“我頂多隻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嘉賓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大師生平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年3月22日生於廣西蒙山一個書香門第。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入廣州嶺南大學念國際經濟,畢業後任香港《大公報》副刊編輯。 1954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兩派爭執,從報紙上的口水仗最後演變成兩派掌門的對擂比武。時任《新晚報》的總編輯羅孚乘著比武的熱潮,讓梁羽生在報上連載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龍虎鬥京華》被公認為是新武俠之始。從1954年開創“新派武俠小說”至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間,梁羽生共創作武俠小說35部,160冊,1000萬字,其中包括《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號稱“金梁並稱,一時瑜亮”。

  梁羽生私人相冊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5321289c2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梁羽生年輕時的照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5334987f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梁羽生夫婦和朋友合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535114b9b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梁羽生07年中風後赴澳洲療養。




  新聞鏈接:歸隱山林梁羽生與金庸的“瑜亮情結”

  自從封筆並旅居澳大利亞之後,有關梁羽生先生的消息就不多了。2006年年底,又傳出梁先生回香港時突然中風的消息,此後就音訊全無。近日,梁羽生先生的隨筆集《筆花六照》、《名聯觀止》再版,借著這個機會,記者了解了他的現狀和生活。

  梁羽生的散文集《筆花六照》增修版分為六輯,精選1956年至2005年的梁羽生散文,由作者親自增訂,其中十二篇在中國大陸首次結集,為武俠小說封筆後的文字。本書既記武俠因緣、師友軼事、史論典籍,又有談詩品聯、雲遊記趣、棋人棋事。梁羽生還追憶了與陳寅恪、聶紺弩、張季鸞、胡政之、金庸、徐鑄成等人的交往。

   大師近況晚年隱居澳大利亞


  在落款於“2007年夏於澳洲雪梨”的《筆花六照·增訂版序》中,梁羽生先生如是寫道,“返澳之後,因年老體衰,老眼昏花,寫了大半輩子的文章也不能再寫了。雖客居海外,腦海裏浮現的卻是許許多多的舊人舊事。《筆花六照》中就記載了我的這些憶念,包含了我對往事故人的點滴記憶與深深的緬懷。”這番表白更引發了記者的關注,因此,首先詢問了他的身體現狀。

  梁羽生先生說,自己的著作都是在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2006年12月,自己專門從澳大利亞返回香港,參加天地圖書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的紀念活動,接著又參加老師、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90誕辰的祝壽活動。此後突患輕度中風,手腳活動不便,幸虧無礙說話與吃東西。現已返回澳大利亞,住在療養院裏靜養。他還透露,自己現在康複的情況不錯,身體狀況有所改善,並稱自己有信心能漸漸恢複。

  由於身體行動不便,與外界的溝通就尤為重要。對於大半生都是報人的梁羽生來說,讀報已成必不可少的事。以前如此,現在也同樣如此。他透露,自己每天都會讀報。此外,他也會收聽新聞廣播。同時,自己的家人每日都來探視,而他的朋友也常來看望。“因而,他們帶來的訊息使我免於與世隔絕。”

    武俠生涯與金庸的“瑜亮情結”

  金庸、梁羽生一直被並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創始人,但是,兩人境遇頗不相同。雖然兩人曾一起在香港《大公報》做副刊編輯,並因為投入武俠小說創作而一舉成名,但是,金庸創立《明報》,在事業上成就斐然;其十幾部武俠小說流傳之廣,影響之大,被改編電視劇次數之多,梁羽生都難以與其比肩,盡管根據梁羽生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萍蹤俠影》、電影《七劍下天山》影響巨大。數年前,兩人先後封筆。


  所不同的是,封筆之後的金庸並不寂寞,修改原作、赴英國讀博士等事件屢屢成為媒體的關注點,而梁羽生先生則更像是淡泊名利之後的歸隱。

  曾幾何時,梁羽生和金庸的關係,一度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此前曾有報道稱,梁羽生對於金庸在《射雕英雄傳》中讓宋人黃蓉唱元曲的寫法不以為然。

  而梁羽生1994年在雪梨作家節武俠小說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表示,“我頂多隻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嘉賓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時隔10年之後,梁羽生在香港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陳靜的采訪。在那次采訪中,他回憶說,1966年,《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讓自己寫了《金庸梁羽生合論》,後來用“佟碩之”的筆名發表。這篇文章談到了兩人的不同: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曆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較重。“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其時,“文革”剛剛爆發,香港的左右翼對立,讓他承受了莫大的壓力。而最大的壓力來自左翼的高層,他們認為梁羽生對金庸評價過高。

  梁羽生也再次評點了兩人的寫作,“金庸寫‘惡’、寫壞人比寫好人成功,寫邪派比寫正派成功,《書劍恩仇錄》中寫得最精彩的是張召重,寫四大惡人,一個比一個精彩,但寫好人君子,段譽啊,不夠精彩。我自己寫邪派怎麽樣寫,都不夠金庸那麽精彩,我寫名士風流比較有一手。”


   歸隱山林封筆之後遠離武俠

  在《筆花六照》中,梁羽生先生多次談到了自己寫武俠小說緣起,新舊武俠小說的差異等等。但是對於“俠”並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定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梁羽生表示,“我與金庸先生都同意‘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至於怎麽定義‘俠’這個概念,並不是三言二語能解釋清楚的。你們可以從我的作品中去理解我的想法。”對於兩人寫作手法和寫作風格的區別,梁羽生說,“關於這個問題,內地武俠文學研究家陳墨先生的專論中有過闡述,我建議您去找出陳先生這篇文章讀讀,當有啟發。”

  當本報記者問到,在他和金庸之後的古龍、臥龍生、溫瑞安、黃易等武俠小說家中,他最喜歡誰的作品時,梁羽生說,“我自從在武俠文學寫作上‘封筆’之後,就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譬如撰寫聊話,最近剛剛推出的《名聯觀止》修訂版就是我寫作的文集,近年來因身體的原因,注重休息,靜養,沒有心情與精神去讀您說的這些作品,所以未敢言評。”他還表示,對於內地近年來出現了一批武俠小說作家及其作品“未曾經眼”。在訪談最後,梁羽生先生特意說道,“謝謝您讀了我的書,提了這麽多詳細又尖銳的問題,可惜我近來因正在從病患中康複,未能一一加以詳細解答。這篇答問錄還是因我的家人及天地圖書的孫立川先生的協助才得以完成的,也要多謝他們。請代我向所有關心我的讀者與編輯致以誠摯的問候!祈能予以理解,有說得不對的地方,也請批評指正。”

  梁羽生代表作品一覽表

  書名發表時間連載報紙名(香港)又名


  01、龍虎鬥京華1954.1.20-1954.8.1新晚報天方夜譚

  02、草莽龍蛇傳1954.8.11-1955.2.5新晚報天方夜譚

  03、七劍下天山1956.2.15-1957.3.31大公報小說林

  04、江湖三女俠1957.4.8-1958.12.10大公報小說林

  05、白發魔女傳1957.8.5-1958.9.8新晚報天方夜譚


  06、塞外奇俠傳約1957-1958之交周末報(飛紅巾)

  07、萍蹤俠影錄1959.1.1-1960.2.16大公報小說林

  08、冰川天女傳1959.8.5-1960.12.18新晚報天方夜譚

  09、還劍奇情錄1959.11-1960.5香港商報談風

  10、散花女俠1960.2.23-1961.6.22大公報小說林


  11、女帝奇英傳1961.7.1-1962.8.6香港商報談風(唐宮恩怨錄)

  12、聯劍風雲錄1961.7.3-1962.11.25大公報小說林

  13、雪海玉弓緣1961.10.12-1963.8.9新晚報天方夜譚

  14、冰魄寒光劍約1962初正午報(幽穀寒冰)

  15、大唐遊俠傳1963.1.1-1964.6.14大公報小說林


  16、冰河洗劍錄1963.8.24-1965.8.22新晚報天方夜譚

  17、龍鳳寶釵緣1964.6.25-1966.5.15大公報小說林

  18、挑燈看劍錄1964.7.1-1968.6.23香港商報說月(狂俠天驕魔女)

  19、風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新晚報天方夜譚

  20、慧劍心魔1966.5.23-1968.3.14大公報小說林


  21、俠骨丹心1967.10.5-1969.6.20新晚報天方夜譚

  22、瀚海雄風1968.3.15-1970.1.21大公報小說林

  23、鳴鏑風雲錄1968.6.24-1972.5.19香港商報說月

  24、遊劍江湖1969.7.1-1972.2.4新晚報天方夜譚(彈鋏歌)

  25、風雲雷電1970.2.9-1971.12.31大公報小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