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王之王:誰是麻將最高手?日本對手最可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麻將,胡適之先生謂之“國戲”,百姓戲稱為“楊貴妃的骨頭——玩不厭”。要成為雀王,可能需要一定的天賦。雀王們對“運氣”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精通概率與隨機過程的人會在勝率上有優勢。

144張牌的鬼魅萬變,方城酣戰中窺出多少人世百態,所謂麻如人生,人生如麻。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7/1545701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2006年6月24日,四川成都虹口漂流區,數十裏的“水中麻將”煞是壯觀。 攝影|俊影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7/1545702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麻將在中國大地普及範圍之廣、群眾熱情之高舉世無雙,大街小巷、茶館飯莊、公園商鋪處處都有麻友奮戰的身影。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61/1546126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2008年5月18日,漢旺鎮,兩位居民從廢墟中挖出自家的麻將機,麻將是四川人最喜愛的娛樂方式。 攝影|王毅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7/1545702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打麻將在電影《色戒》中的戲份極重。打麻將在舊上海更是闊太太們不可或缺的消遣和交際活動。王佳芝“色誘”易先生的第一步便是由麻將開始。戲中各位闊太太一邊搓牌一邊談笑風生,每人在笑臉盈盈的背後,藏著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論雀王的修養

要成為雀王,可能需要一定得天賦。雀王們對“運氣”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精通概率與隨機過程的人會在勝率上有優勢。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6/1545607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兩屆“世界麻將大賽”冠軍何國雄(左一)、許宗澧(右一)與去年第三名林浩楠(左二)以及規則總監關兆豪。 記者 | 孫炯 攝

在這經濟蕭條的寒冬,四方城頭依舊熱鬧非凡。

1998年,是中國麻將競技“合法化”的年頭。當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正式組織編審了《中國麻將競賽規則》,地方的麻將競技協會也紛紛建立。那年中國也生產了第一台自行研發的麻將機。麻將(“麻雀”),這個被很多人稱為國粹的遊戲,似乎已從賭博的陰影裏走出,走上了公開場合,甚至出現了競逐“麻雀王”的比賽。

雖然有數據稱,近年中國的自動麻將機市場,每年都保持著200%的整體增長。但競技麻將推廣之路卻並沒有如此一帆風順。直到2007年,隨著監管環境的放鬆,以及產業資本與海外資本的進入,還有網絡的興起,人們才重新發現,曾經熱身10年的麻將比賽,在現實和虛擬的世界裏又重新回到了這個世界。

2007和2008兩年,澳門成了熱鬧之地。“世界麻將大賽”、“超級杯世界麻將大賽”等比賽相繼在這裏舉行,而歐美日等地區和國家的麻將組織,也開始有規模地與中國的民間麻將組織展開交流。從天津到台北、從中國到日本,從愛好者到職業牌手,人們在巨額獎金或榮譽的刺激下紛紛投身到爭奪雀王——這一充滿江湖氣息的競逐中去,而各種各樣的比賽,在讓人們看盡了熱鬧,也使人們疑惑——究竟是誰,或者是什麽,才能到達真正雀王之王的境界?

雀王之路

10年前,中國內地的幾台麻將機,為數不多還都是由日本進口的。

“我還記得,當年內地生產了一部‘黑風自動麻將機’,一萬多元一部,還經常壞。當時我們比賽,通常有一個專門的技術人員在旁邊,隨時準備維修。”當時的麻將比賽牌手李樂生說,現在的比賽,尤其在港台的麻將比賽,組織者倒是很少使用麻將機了。

李樂生當年曾在廣州的中日對抗賽上獲得過冠軍,采用的規則是國標,冠軍會獲得一些紀念品,沒有涉及獎金的概念。麻將比賽在天津、青島、廣州等地規模不等地辦了起來,青島後來甚至把麻將列為市體育大會的項目。盡管組織者都在把比賽辦得盡量樸素,但由於報紙乃至電視等媒介的如井噴式的跟進,使很多比賽在21世紀初都遇上了“打招呼—關停”的窘境。

用天津麻將協會,中國麻將泰鬥盛琦的話來說,在國家體育總局的政策裏,麻將是一項“不支持、不禁止”的娛樂。直到現在,在中國內地要舉辦麻將比賽,仍然要與地方體育部門,或者棋類協會組織牽頭才能取得合法性。參加麻將比賽的人大多與競技麻將協會有或多或少的關係,一般都是國標麻將的圈中人,在社會上所製造的影響仍然十分有限。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中國內地的頂級麻將比賽,分成了“中華麻將聯合會”和“中華麻將論壇”兩個中心,彼此之間還在為麻將“申遺”角力。在國外,日本的職業麻將聯賽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已經蓬勃地開展了起來,牌手們通過大範圍的交流、比賽,在水平與世界排名上都占領絕對的領先地位。

在香港和台灣,麻將的市井公開化程度更高。香港滿街都可看到麻將館或者麻將會所。2007年 “世界麻將大賽”的冠軍許宗澧在成功登頂後,在香港可算是轟動全城,而在台灣,台北姑娘王韻涵奪得超級杯冠軍的故事,也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組織者通過深入當地娛樂生活的方式,在茶樓食肆甚至公共媒體上展開宣傳,把越來越多的人吸引到這些大型賽事之中。

對於海外資本來說,舉辦麻將比賽的目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德州撲克係列賽(World Series of Poker)的榜樣。麻將與德州撲克相似,無疑是最具華人文化特色,也被最廣泛華人所認知的娛樂工具。

在台灣,麻將大賽被安排在體育館一類的場地舉行(就像10年前中國內地舉辦的那些麻將比賽一樣),組織者們邀請娛樂明星為賽事宣傳,而那些脫穎而出的雀王、雀後,又在一夜間變成了明星。

在中國內地,除了一些受到海外邀請的牌手出外參賽,網絡也成為年輕人出外一博的途徑。在“網絡3+1”,“聯眾世界”等網站,大學生和上班族可以通過網絡選拔賽參加海外組織的麻將比賽。“超級杯世界麻將大賽”就是其中一個,它會與國內當地體育部門、棋牌協會舉行現場初賽,又在線上舉辦網絡資格賽,吸引不同時代的麻將愛好者參與,而今年的“中國區冠軍”,去年底被媒體們廣泛關注的胡誌偉,近幾年就是在網絡上練習麻將的牌手。

雀王之道

由於近兩年各類賽事的興起,對於海內外的麻將高手們來說,如何適應不同的規則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而很多“水土不服”的雀王,都倒在更需要“運氣”的麻將規則麵前。新科超級杯中國區冠軍胡誌偉在參加澳門總決賽時,就是由於不熟悉台灣十六張麻將的規則和策略,從大熱門變成大冷門——在第二輪就被淘汰。

要成為雀王,可能需要一定的天賦。在日本,推算能力是職業牌手們必備的素質,高見治幸、初音舞(皆為音譯)等高手通常擁有準確的判斷能力,包括揣度對手牌麵,以及牌樁的走勢。一般而言,能成為雀王的人,數學能力一般都非常好,或者因為長年累月地打牌,很多運算過程變成了條件反射一樣的經驗。

在美國著名的MIT學生鬥賭場的故事裏,數學高才生們觀察桌上可見的“21點”牌麵,又計算下一張牌出現的概率,通過迅速的運算決定自己是否跟隨莊家,從而通過長線的投資獲得收益。“打麻將也是相通的,隻不過它的牌數更多,運算更複雜。”胡誌偉說。

目前,論國際上有知名度的中國牌手,宋平是其中的一個。她接觸過國標、中庸、台灣16張、日本等不同規則的麻將比賽,雖然沒有獲得過很多冠軍,但由於技術全麵,在歐美港澳台的比賽都有不俗的名次。

“不同的規則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像地方麻將,我們平時玩的麻將,運氣成分占了很多。”宋平解釋稱,“一般而言,國標打得好,打其它麻將不會有太大問題。當然,如果你打的是運氣麻將,那你能不能成為雀王,就很難說了。”

雀王們對“運氣”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胡誌偉就形容,精通概率與隨機過程的人會在勝率上有優勢,隨機過程,簡單而言就是指短期內無法預測,長期運行下去卻會呈現確定的規律性,而經常打麻將的人,往往也能感受到一些不可言喻的態勢——隻不過中國人通常以“運氣”來籠統概括,對這個“運”的感知和應用,雀王們往往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不過,在把握自家牌運、洞察先機的同時,一個超一流高手往往是在精通牌道的基礎上“爾虞我詐”,一般的高手會把這些超一流高手以“詭異”或者“難以捉摸”來形容,他們的牌有時看似新手般令人費解,但其實每步都暗藏陷阱或危機。

很多的牌手都願意與這樣的高手過招,不輪輸贏,都是一種難以忘懷的經曆。

張克強:麻桌冷殺手記憶力超群

張克強打麻將時一聲不吭,而且無論摸、打、碰、杠、和,他基本上都不看牌。摸牌時,麻將牌會倒扣在張克強的手上,大拇指將其推動,當牌麵滑過食指和中指時,張就已經心中有數,而且臉上一點反應都沒有。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6/1545607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世界麻將競技排名第七的張克強

雀王傳 / 張克強

年齡:45歲

星座:水瓶座

麻經:保持與水平高的人一起訓練。盡量不受別人影響。

牌風:穩健內斂,麵無表情,不急

1月11日,天津。一部小車開進了海光寺附近的大樓。一個眼睛細小的中年男人從小車的駕駛座走了出來。

這是天津麻將協會的一次內部比賽。參加比賽的人來自不同階層,有私營企業主、僧人、學生和退休的政府幹部。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司機,叫做張克強,中國頂級麻將高手中的佼佼者。

在世界範圍的麻將競技排名榜中,張克強排名第七,而前6名全部都是日本的職業麻將高手。10年來,張克強屢屢在各項頂級麻將賽事中獲得前三名,卻甚少獲得各種麻將大獎賽的冠軍頭銜,因而並不廣為人知。

在中國最早開始開展麻將競技的天津,人們以“品”來形容麻將選手的水平,最低是“九品”,而張克強,則是比“一品”還高——“特級三品”。

和周潤發飾演的風衣墨鏡、風流倜儻的“賭神”形象截然相反,46歲的張克強相貌憨厚,衣著平常,一件毛衣外麵加一件桔紅色外套,說話輕聲細語不動聲色。

牌性最好的高手

張克強自小住在大家族的環境裏,小小年紀,就爬上麻將桌上,以摸牌為樂。不過,在年輕的時候,用張克強自己的話來說,他還沉迷在博弈籌碼的麻將裏,可算是逢局必到。“天津麻將是搶和遊戲,適合賭博,為此妻子總是跟我吵架。”

1998年,當時的《天津日報》破天荒地登出了麻將比賽的消息,張的妻子也終於找到了辦法。“她拿著報紙到我麵前,我還記得她當時跟我說,你別老顧著玩,有本事去參加正規的比賽啊!”

就這樣,張克強終於找到了他的“工作”:參加麻將比賽。“我當時想,自己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幹脆就去參加比賽好了。”現在,張的家人,包括正在讀中學的女兒,都很支持他投身麻將比賽這一項“事業”。

張克強確實是麻將台上的天才。他的記憶力可以用“過目不忘”來形容。他還記得,35歲以前的自己,能清楚地記住與自己擦肩而過的每個人的模樣和衣著。這樣的記憶力也來自於年輕時候的訓練。曾經,張克強按一本鍛煉記憶力的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背數字,到後來越練記憶力就越強。

“記憶力在麻將博弈裏太重要了。每張牌都留在他的記憶裏,”一個觀看他比賽的一品選手對記者說。“現在他46歲了,記憶力已經不如以前,但他的麻將比賽經驗卻增長了,達到了十分難得的平衡。”

跟很多麻將高手一樣,張打比賽時一聲不吭,而且無論摸、打、碰、杠、和,他基本上都不看牌。摸牌時,麻將牌會倒扣在張克強的手上,大拇指將其推動,當牌麵滑過食指和中指時,張就已經心中有數,而且臉上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種穩健內斂的牌風,不免讓張克強的師傅、已經73歲的天津麻將協會會長、著名的中國麻將泰鬥盛琦時而著急一下——“你是天津的頭號高手,怎麽就沒點大將之風呢!”不過,老人心裏也知道,張克強無疑是他見過的牌性最好的選手。

“遊泳講水性,打球講球性,麻將比賽講的是牌性。” 盛琦對記者說,“這種牌性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如果不是從小耳濡目染,很難成為一等一的麻將高手。”

10年前,1998年天津的第一屆“天津牌王賽”(中國內地曆史最久的頂級全國性麻將比賽),是由盛琦組織的。那時侯,《中國麻將競賽規則》剛剛製定出來,執筆者盛琦給參加比賽的菜鳥們開講座,而張克強能引起盛的注意,是因為張在講座裏很認真地跟人討教規則和戰法,而且說話不溫不火,出牌時也慢條斯理。

10年過去了,記者見到張克強比賽的時候,身體仍然是坐得端正筆直。他的雙腳平放,雙肘自然靠在麻將桌上,打牌時輕拿輕放,連“和”都是低聲細語,表情與出銃(即打出別家和出的牌而輸分)時一點區別都沒有。

希望競技麻將職業化

1月11日這一天的比賽叫“盛琦杯麻將友誼賽”。包括年邁的盛琦自己也來參加比賽。比賽的獎品,是幾尊“托桃壽星”的雕塑。不過很多參賽者更在乎的是練習,包括張克強。

上午的兩局,張克強獲得8分的積分,按他的說法是“剛剛及格”。這隻是他上千次比賽中的其中一次。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比賽,其實不是拿好成績的那些,”張克強說,“我參加過兩次‘世界麻將大賽’,第一次ESPN(一個著名的國際體育頻道)很看好我,用攝像頭從天津一直跟著我到澳門,我卻第一輪都沒有出線。第二次ESPN沒跟我了,我就拿到了第9名,得了15000美元獎金。”

“盛琦杯麻將友誼賽”有四局,每局兩小時。比賽十分安靜,沒有人抽煙和聊天,所有人都在埋頭沉思。兩局結束時,已是中午12點,牌手們有50分鍾的休息時間,人群開始紛紛拿出自帶的飯盒或方便麵,湊在一起吃一頓簡易的午餐,而走廊裏則擠滿了聊天和查看積分的雀友——這裏麵既有退休的國家幹部,有當地有名的退役足球運動員,還有寺廟裏的住持,也有年輕的學生。

張克強說,現在打麻將比賽的年輕人比以前多了不少,很多都是在網絡上練習,甚至通過打網上比賽出去參加商業性麻將大賽。比賽組織者則向記者形容,參加協會性麻將比賽的人,在當地基本處在較高的社會階層。

事實上,海外的商業性麻將大獎賽的門檻都很高,“世界麻將大賽”的報名費需要5000美元,采用的賽製很緊湊,規則也與中國內地的不同。如果沒有一定的財力或者讚助,很多中國的高手都沒法到海外參加更多高規格的麻將比賽。

“目前競技麻將連半職業化都提不上,我也不會指望比賽掙錢。”張克強對記者說,自己是自由職業,每天連練習時間都是不固定的,因為大多數牌友都有自己的工作。“10月份剛舉辦的世界智力運動會。我當時在想,有橋牌、國際象棋、圍棋、國際跳棋、象棋,如果要是也有麻將就好了。”

宋平:台灣人驚呼她是“雀後”

宋平自小就是文體積極分子,喜歡參加各種比賽,到現在還是青島時裝模特隊的成員。打麻將是她近年喜歡上的,做生意免不了要在麻將台上與客戶交流,後來山東青島積極推廣競技麻將,宋平更是哪個地方有比賽就去哪個地方參加。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6/1545607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2006年中日麻將對抗賽冠軍宋平

雀後傳 / 宋平

年齡:51歲

星座:雙魚座

麻經: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其他三家的風格,觀察他們誰在做大牌,做到有的放矢,臉部表情要保持一致。吃牌一定要慢,預防別人碰牌而造成你吃不上牌的損失。剛開始盡量少吃少碰,防止暴露牌型。

牌風:非常剛猛,以進攻為主,剛勁有力。

這兩年關於麻將的事兒特別多,宋平也特別忙;這個做大宗紙貿易的青島女商人,也可能是中國最職業的麻將選手。

在香港和台灣,乃至美加歐洲,很多打麻將的人都認識宋平。這位中國競技麻將聯盟副主席、2006年中日對抗賽冠軍,屢屢被邀請參加國內外的比賽。

去年,她去澳門參加了“超級杯世界大賽”和“世界麻將大賽”,打的是台灣16張和中庸規則的兩種麻將;在德國她又參加“歐洲日式麻將錦標賽”,打的是日本麻將;在中國內地的各種比賽,她打的是國標麻將。

中國內地的麻將高手,要參加海外商業賽事,首先遇到的門檻就是參賽費用。宋平自從在2006 贏得中日對抗賽冠軍之後,很多海外辦賽機構都給她開綠卡,邀請她代表中國內地到國外參賽。有一場明星慈善大賽,在香港現場錄製,後在海外播出。“我看過,製作得真好,可惜在中國內地看不到。”宋平對記者說。

曝光率甚高的她,曾在一次慈善性質的麻將比賽中,“力克”台灣《至尊百家樂》的主持人徐乃麟,令台灣媒體都驚呼她是“麻雀皇後”。

人紅起來機遇自然也多,很多公司,尤其與麻將有關的機構都拉宋平去做代言、廣告,甚至直接把她的獎杯拉到促銷現場去展示品牌,令宋平哭笑不得。關於麻將的比賽和活動多了,宋平放在生意上的時間比以前就少了,在一次慈善比賽裏,她幹脆被列為了“職業組”的參賽者。

宋平自小就是文體積極分子,喜歡參加各種比賽,到現在還是青島時裝模特隊的成員。打麻將也是她近年喜歡上的比賽,小時候父親帶她出去摸紙牌(紙麻將),大了做生意,也免不了要在麻將台上與客戶交流,後來山東青島積極推廣競技麻將,乃至將麻將定位為市體育大會的比賽項目,宋平更是“哪個地方有比賽就去哪個地方參加”,不亦樂乎之餘,牌技也在不斷的比賽中增進。

青島與天津一樣,打國標非賭博麻將的人特別多,參加比賽的人也特別多。宋平形容自己在青島也算不上技術最好的麻將選手,但國標麻將的訓練令她有了對各種比賽規則的適應性。在廣州打超級杯資格賽,她要與幾個台商打複活賽,結果不怎麽懂16張麻將規則的她很快就摸到了竅門,取得第一名出線。在歐洲打日式麻將比賽時,她也是第一次遇到“立直”技巧和複雜的算分方法,幸虧日本麻將並不複雜,她也取得了第三名。

宋平認為,除了自己熟悉的國標麻將,相比之下她最願意打“中庸麻將規則”的比賽,這個規則使麻將變得更富技巧性,但和牌又不會太複雜。“國標麻將太有技術性了,要看三家的牌,經常要因勢調整,四家互相牽製,經常出現打黃(打到最後一張而沒有一家和牌)的情況,這太消耗精力了。我打完國標一天,就特別累,像缺氧一樣。”

宋平在比賽中最經典的一役,是2006年對抗日本頂級高手,對手是同樣為女性的初音舞。

初音舞在日本非常有名,在1990年代末開始,隻要她出場,其他三家無論來自哪個地區,都會不約而同地加強防守。“當時我並不出名,所以她沒有怎麽防範我,”宋平回憶說,在那次對抗賽中,有一盤她們一個做十三幺,一個做綠一色,兩種和牌概率極低的極品和種,那盤牌四家互相掣肘,“仿佛每一次出牌都是被憋出來那樣”,最後以摸黃告終。

同時,由於另外兩人是歐洲選手,水平相對要差一點,分數也低,宋平和初音舞到了比賽後期都在給他們供牌,以放小銃來求得保全優勢,形成了黃色皮膚爭相出銃給白皮膚選手的有趣場麵。

現在的宋平,正準備2009年的比賽計劃。她的計劃排得滿滿當當,而且大多數都在海外。宋平還開始經營她的自動麻將機生意——跟國外麻將組織或者選手接洽,給他們送樣品,而很多學打麻將的外國人都沒有見過麻將機,不禁嘖嘖稱奇。這令宋平又找到了新點子:下次比賽,一定要把自動麻將機帶上。


胡誌偉:新科雀王有神算術

胡誌偉的生活像鍾擺般規律:白天上班,工作到八點鍾回家,然後就是上網(通常是打網絡麻將),深夜十二點左右睡覺。即使長期對著電腦打網絡麻將,他的脖子也不見得酸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6/1545607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2008“超級杯”世界麻將大賽中國區冠軍胡誌偉

雀王傳 / 胡誌偉

年齡:30歲

星座:處女座

麻經:思考自己也思考別人,很多時候思考別人比思考自己更重要。理性分析每一手牌,記住,每一手牌都有唯一的最優選擇。

牌風:計算速度極快,出手如風,打牌時沉默而聚精會神。

11月初,胡誌偉,準80後,戴著眼鏡,穿著連帽子的罩衫,在他居住的長沙某科技高校附近尋找網吧,就像一個跑到校外的大學生一樣。由於不怎麽認路,在經過一番周折以後,通過打車,他終於帶記者在3公裏以外的一個商業區找到了上網的地方。

胡誌偉終於可以坐下打麻將了。三年來,他基本上沒有在現實世界裏打過麻將,這與他讀研究生時的麻將生活截然不同。

自離開7年寒窗的北京,3年來胡誌偉就一直工作、生活在長沙。他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本科,又在北京大學修得環境學碩士。在獲得“2008年度超級杯世界麻將大賽”中國(內地)區冠軍以後,媒體給了他一個“中國麻將王”的稱號——前麵也不忘遺漏“北大碩士”四個字。

盡管是個工科學生,但胡誌偉興趣廣泛,譬如二十多冊的《太平廣記》他已經全部讀完。在采訪時,他還特意工整地在記者的筆記本上抄錄了一段關於麻將意旨的律句,並特別提到他所用的字體。

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職業麻將。胡誌偉去打比賽前向單位請了假,結果一回到長沙,辦公室裏全都知道這個年輕人去參加麻將比賽了。胡誌偉直言,這讓他一度很痛苦。

胡誌偉最近三年裏,很多時間都是在網絡上打麻將。在一個網絡麻將平台,他的ID叫“水木-戰鬥”,頭像是一個臉帶壞笑的小和尚。經常在聯眾上打國標麻將的網友,都知道帶“水木”字頭的ID往往是高手。

胡誌偉出生在江西萍鄉。當地麻將風氣很濃,男女老少在農閑時開打麻將的比比皆是,而小胡在小學三年級就已經學會了打牌,五年級已經能下場跟大人對戰。

讀研究生的時候,胡加入了國標麻將組織,開始跟校內外的研究生們切磋牌技,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江西麻將帶一個百變的“混”,往往摸幾輪就能和牌,但國標麻將有“8番起和”的門檻,這意味著和牌的難度增加了,更需要動腦筋,這對胡誌偉更有吸引力。

在接受采訪的前一天,胡還在與妻子討論編寫計算機打麻將程序的問題。“說實話這個程序怎麽編我還沒弄得很清楚。這不但涉及到概率,還有基因算法的問題。總之,肯定要比製造‘深藍’(一台著名的計算機,曾戰勝過國際象棋世界冠軍)更難。”

在長沙,胡誌偉的生活像鍾擺般規律:白天上班,工作到八點鍾回家,然後就是上網(通常是打網絡麻將),深夜十二點左右睡覺。在生活中,胡誌偉不抽煙,不喝酒,一坐下來比賽可以保持10小時的精力,吃飯時滿夠三碗。平時即使長期對著電腦打網絡麻將,他的脖子也不見得酸。

在網絡上,胡誌偉打牌的速度很快,每一個決定,就像電腦一樣幹脆,很少有猶疑之時。他一邊點鼠標,一邊向記者解釋各種各樣的推算過程。

參加比賽的時候,胡誌偉多數是沉默而聚精會神的,就像麵對電腦屏幕一樣,時而把手交叉抱在身前——“打牌是有牌理的,一手牌該怎麽打,不該怎麽打,其實已經定下來了。我相信,每一手牌,每一個時刻,都存在做某種決定的最優選擇,你需要做的是根據桌麵上的所有要素,還有時間段,推算出這個最優選擇。”

在打網絡國標麻將時,胡誌偉時而會有意識地把手上的牌向“七對”的方向去造,通常上手的牌出現了三個對子,他就會考慮把對子們多留一會,因為這樣的牌型能過渡出更多的在國標裏允許和牌的牌型,譬如三暗刻等,又有可能卡住其它三家想要的牌,這樣一來就呈現出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反複不斷的推算需要耗費很多精力。但對於胡誌偉來說,即使打網絡對戰,如果能把一手看上去亂七八糟的牌打得有聲有色,乃至和牌的話,比和出大牌還要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在打牌過程中不斷的推演判斷是正確的——“如果一個人對牌局各方麵的判斷準確率達到40%的話,他就是一流高手了。”

不過有一些牌麵之外的因素,是瞬間在牌麵上的運算無法代替的。在參加“超級杯”澳門總決賽的時候,他就碰上了棘手的難題——上家是一個看上去沒有技術的女孩,但往往胡誌偉要和什麽牌,她就和什麽牌,而且每次都是她先摸到。“其中有一盤,我要四萬和七萬,她要邊七萬,又是她先摸到了。”胡略帶不解地說。

這幾年的胡誌偉,已經被一些機構讚助,以組織的名義,穿起西裝,參加大小公開的比賽,顯山露水。熟悉不同比賽的規則,以及應付打法飄忽的對手,將成為他再進一步成為麻雀王中王的新課題。

王韻涵:抱著紅枕頭,請到牌神來

打牌的間隙,王韻涵要麽抱著枕頭,要麽坐著枕頭,每場都是大勝晉級。王韻涵拿冠軍,謝完天地,再謝紅枕頭。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6/1545607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2008年度“超級杯世界麻將大賽”冠軍王韻涵

雀後傳 / 王韻涵

年齡:30歲

星座:天蠍座

外號:木瓜(因為胸大)

牌風:慢中帶快,穩守突擊,隻要被她打瘋了,什麽人也擋不了。

麻經:打牌要冷靜,要耐得住寂寞;運氣沒來的時候,要等;心裏要有牌神,要信仰它。

就在一星期前,2008年度“超級杯世界麻將大賽”冠軍王韻涵,到台北的財神廟去還願了。她原本是個失業半年賦閑在家的女生,怎知老天眷顧,讓她連贏6場,擊敗1.2萬名高手,當上了“雀後”。

她的許願是很有策略的。“在出發去澳門參加(超級杯)決賽之前,我在心裏跟財神、跟土地公公說,如果我可以得獎,我會捐部分獎金給有需要的人——而且,第一名的錢會比較多(33萬美金),我可以幫助的人也很多,如果得第四名才2萬美金,我能幫助的人就太少了”。

結果,她真的拿到了第一名。這個女生到現在,心裏都不是很敢相信。

“法寶”紅枕頭

台灣人說“台風天,麻將天”,很多人在家裏都以打麻將作為消遣,王韻涵的家人沒有一個會打麻將,於是王在工作後才進入“四方城”,同時這一個紅枕頭,也跟隨著王韻涵“南征北戰”了七八年。

近兩年台北的麻將比賽特別多。王韻涵參加“超級杯”的台灣區分賽,是被一個朋友拉去的。當時已經沒有工作的她,隻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去參加,結果打了兩場比賽就出局,但那朋友又幫她出錢(3000台幣)報了一次名,結果時來運轉,這次王的比賽一直打到了澳門,最後為她贏取了33萬美元的冠軍獎金。

在去澳門比賽之前,王韻涵在網絡上玩了一個月麻將遊戲,這是她會打麻將以來第一次長時間的“ 訓練”。“手氣真是很重要,”王韻涵說,她在澳門的第一場比賽,就遇上了上屆冠軍,台灣商人翁家麟,結果那場比賽她第一名出線了,而上屆的“麻將王”則空手而回,可見運氣在台灣16張麻將裏的成分有多重(“超級杯”澳門決賽采用台灣16張麻將規則)。

十六強晉級四強由積分決定,王韻涵以14150分晉級,其他三名晉級總決賽的選手都比她少了約3000分。這個積分優勢並不明顯,但後來她手氣越來越好,總共自摸了3把牌,奠定了她的冠軍位置。其中有一盤自摸,她還摸到了極其難得的“海底撈月 ”(牌牆上的最後一張牌)。那張她一輩子都記得的七條,她苦苦等待,結果老天終於拗不過這個“苦苦哀求”的人。那盤海底撈月加上連二莊、暗杠,她一把牌就基本上奠定勝局。“我喜歡紅色,又喜歡抱枕頭。海底撈月那一盤,我一邊摸著我的紅枕頭,一邊不斷在心裏說,來吧,讓我自摸吧,結果真的是那張。之後我的運氣就來了,想要嵌張就來嵌張,想要邊張就要邊張,我要和牌的話,就摸摸我的紅枕頭, OK。”

紅枕頭還是王韻涵的鎮靜劑。在最後前4名決賽時,她心裏焦慮得不得了——她緊張的時候,臉上就沒有了平時淡淡的笑容,打牌的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了起來,隻得每打完一張牌就馬上縮回到紅枕頭那裏去,然後在心裏跟枕頭默默地說話。

不願與陌生人打牌

現在,王韻涵的獎品,一個被台灣藝人曾國城形容像“兩條精蟲打交叉”的獎杯,就擺在她臥室的櫥窗裏。同時,她在麻將台上最好的朋友,一個紅色的抱枕,一如既往地擺在了她的床上。

比賽結束回到台灣後,王韻涵還沒意識到自己已成為“雀後”——除非看到了獎杯,或者被記者采訪。有時路上有人向她招手,她會想:哦?他是因為我是“雀後”才跟我打招呼嗎?

王韻涵打麻將時通常帶著微笑的,在比賽期間,無論是比賽內外,她看上去都不是一個很活躍的人,但她心裏會特別注意那些主動跟別人打招呼的,活躍的選手。在比賽的時候,除了在心裏說話,她臉上都沒有表現出激動,直到大會最後算分,宣布她奪冠以後,她和兩個同伴才尖叫著擁抱在一起,感觸落淚。

王韻涵最尊敬的父親,一個獨立把幾個兒女拉扯大的台北建築師傅,對她拿冠軍的消息也是將信將疑。直到電視台記者跑到王家要采訪他,他才明白這不是開玩笑。

“我純粹是喜歡打麻將才參加這個比賽。以前,沒有太多的朋友跟我打,我都是跟好朋友打的。”王韻涵說,獎金到手後,她除了捐錢做慈善,還會給貧寒的親戚減負,又曾打算給陪伴她參賽的朋友買車,供買樓的首付。

在凱旋歸台後,王的應酬多了,好些不熟悉的朋友都去約她打牌,這使她又緊張起來。“人家覺得我是千萬賭後了,可能另有目的。所以我不跟他們打。”

王韻涵在賽後唯一一次與陌生人打牌,是與一個電視機構CEO的家人。半年前,她工作的餐廳倒閉,失去了會計的工作。當上“雀後”以後,有些電視台找她做了幾次公開宣傳,她也非常謹慎,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進演藝圈。——“是的,我覺得各方麵都應該嚐試。我想要個幸福的家庭,我想要個好老公。這是我下一個目標了。”


許宗澧:我不是賭神,我是雀王

有些人老是輸,是因為太執著,譬如鑽牛角尖地求自摸或者刻意造大和。其實打麻將要講變化,每一場都有不同的形勢與應對策略。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6/1545607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首屆世界麻將大賽”澳門總決賽冠軍許宗澧

雀王傳 / 許宗澧

年齡:55歲

星座:白羊座

麻經:有“運”時要用盡,沒“運”時要輸少當贏;隻打牌,不看人;不要輕易“點炮”。

打牌不能太執著,不隨便亂吃亂碰;

牌麵可造就造大,不能造不要勉強;

穩字當頭要冷靜,懂得要懸崖勒馬;

一命二運三風水,要看方位看三家。

牌風:穩重冷靜,崇尚穩中求勝;不易被局麵迷惑,捕捉機會能力強。

現在走在街上,還有人會認得許宗澧,叫他“賭神”,而許宗澧的反應則是搖頭糾正:“No,No,No。我不是賭神,我是雀王。”

不過,回想起那場一生中最重要的麻將賽,作為非職業麻將手的許宗澧不禁又“牙擦”(廣東人形容自傲)起來:“我從來沒打過涉及到這麽多錢的麻將。我一輩子都沒有遺憾了。”

非洲搓麻30載

2007年6月,以阿伯身份殺入“首屆世界麻將大賽”澳門總決賽的許宗澧,曾差點想過退出比賽。“進入十六強的時候,我已經有點滿足,甚至想直接退出拿獎金算了。我這麽大年紀,如果沒有好成績,肯定會被人笑話的。”許宗澧說,“如果老天讓我進四強,我就一定要拿第一!第一與第四的獎金差10倍,如果你輸了的話,那肯定你有一些牌是出錯了,你會一輩子內疚的。”

那場比賽,許宗澧藝高人膽大,連續多盤耐心地造牌,可惜幾次都被其他對手搶先和牌。在第4圈之後,許宗澧終於和出了三色同順、混一色,成功得到領先位置,隨後開始死死防守,到最後一盤時他再和了一把,即時拍掌幾聲,慶祝自己成為“雀王”,奪得50萬美元獎金。

許宗澧小時侯讀的是藝術科,現在還在畫國畫,第一份工作是設計。上個世紀70年代,他跟隨親戚進入查氏企業(香港一知名紡織集團),25歲就跟隨公司拓展業務,遠赴尼日利亞謀生。當時查氏企業在當地的工業基地很大,作為公司派駐非洲的管理層人員,許宗澧的生活待遇也相當不錯,每天閑來無事就與香港的同事打麻將,結果在非洲一打就是30多年。

遠赴非洲是許宗澧人生的轉折點,這份工作不但奠定了他一生的財政基礎,還“逼”他練出了一身好牌技。許宗澧總結說,麻將都是因為打得多才精的。一個東西玩多了,就熟練了。

現在回到香港養老的許宗澧,入住自購的兩層小洋房,空閑時會去喝茶、唱戲打麻將,他的兒子還是康奈爾大學碩士生,這可令很多香港人羨慕。

“玩牌提高我的數學智商”

“隻要是玩牌,我的數學智商立即可以提高幾倍。”長期的駐外生活,使許宗澧對麻將、撲克等消遣活動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現在,即使不時被妻子揶揄他“記性差,沒有方向感”,但隻要一進入牌局,許宗澧就猶如換上了雙核CPU,雙眼也煥發出神采。 “要說無敵,我的13張撲克更無敵。其他人把牌抓上手可以左思右度,但我一上手,幾秒就可以整理好三順亮牌,而且每盤都是贏錢收場。”

上個世紀90年代,在尼日利亞生活了多年的許宗澧,由於常年平均每周有5個晚上浸淫在四方城中,對麻將牌可謂爛熟於胸。公司管理層有廣東人也有上海人,許宗澧既擅長造大和的廣東牌,又能玩花色較多的上海牌,於是公司內部的麻將比賽,他幾乎總是拿第一。這些比賽的獎金,每次大概幾千港幣,但也見證著許宗澧的牌技,達到了一流高手的境界。

另外,由於愛好牌戲,許宗澧在尼日利亞的圖書館還修讀了簡而清的一係列麻雀論著,大有啟發。許宗澧說:“有些人老是輸,是因為太執著,譬如鑽牛角尖地求自摸,或者刻意造大和。其實打麻將要講變化,每一場都有不同的形勢與應對策略,如果你能適時調整策略,又能通過一些技術手法打亂對方的部署,那至少你就會輸得少一些。”

同時精通兩種地方麻將,對許宗澧在“世界麻將大賽”中一舉奪冠很有幫助。“世界麻將大賽”采用的是中庸規則,既鼓勵參賽者像廣東麻將那樣造大牌,又引入了各地麻將更多的和種,而許宗澧熟悉中庸規則的速度就比其他人快,當很多參賽者要一邊打一邊閱讀規則說明時,許宗澧已能全身心投入比賽之中。

而香港人的麻將文化也讓許宗澧能從業餘娛樂中打出了世界冠軍。許宗澧介紹,每當約吃飯或是喝喜酒,大家都得打個兩三圈。平時如果沒事,親友聚會也要擺出麻將恭迎。三天兩頭地打麻將,見多識廣,真正參加大賽也就很適應了。”

許宗澧最津津樂道的小策略是故意出銃。在“世界麻將大賽”8進4的比賽裏,比賽已經過半,許宗澧排在第二位,他就緊盯著排名第一的女選手,隻要她一和牌,許就立刻計算她的分數,爭取下一盤與她的距離不要擴大;當許積分到第一的時候,隻要洞察到其他兩家造的是小和種,許宗澧都會主動供牌、出銃讓他們和牌。“在比賽裏沒有連莊,打一盤就少一盤,我出銃給別人按規則她也要損失一點分數,到最後我的分數始終在她前頭,她也無可奈何啊!”

問起許宗澧的雀王心得,許宗澧說,打了40多年的麻將,要說有什麽高深莫測的絕招,那就是一貫奉行的打麻將宗旨——“不要被別人影響”,即打牌永遠隻看牌不看人。當“運”到的時候,就要抓住機會。

牌桌上永遠被其他家盯著

除了愛打麻將,許宗澧說,平時會和朋友到內地玩玩,唱唱歌,“我喜歡唱粵曲”。如今,許宗澧年紀不小,不能像年輕的麻將高手一樣南征北戰,隻在香港和澳門的麻將比賽裏活動。

談起除了香港,有沒有欣賞的高手,他還記得曾看過一名內地高手在香港比賽,打牌穩健精密,出牌順序好,隱蔽性很強。“如果(那次)他有運的話,他那天早就造出十三幺的大和了。其他三家都不知道他在造十三幺,可惜他總是摸在別人後麵,太可惜了。”

現在,“淡出麻壇”的許宗澧已經渾身“雀王”的味道。許宗澧說,打了那麽久麻將從來不去麻將館的,贏了比賽之後才有時會到麻將館去看看其他打法,好熟悉更多的麻將規則,不然會被別人笑麻將王都不會打這些牌。有時,他也會指點別人打麻將。

對話

數學越好就越占便宜

南都周刊:聽許太太說,你玩上海牌多。

許宗澧:我打慣了廣東牌,也打過上海牌、台灣牌。

南都周刊:那上海牌和廣東牌有什麽不一樣?

許宗澧:上海牌和比賽有點類似,花色多一點,但沒有那麽多。上海牌規定多少翻起和,但好打一點,上海牌小一點,斯文一點。廣東牌牌大,廣東牌很多都是不停地做牌,打起來辛苦一點。

南都周刊:你是看得出人家的牌的。

許宗澧:我喜歡計數。因為我數學好。數學越好就越占便宜。最重要的是要猜人家的籌碼。

看人家出什麽牌,什麽時候叫和。每盤牌都有不同的策略的。自己的牌有希望了就先走鬼了。廣東牌的話我會“鬆”下家讓他們互博。如果我守的話他就知道我是喜歡博的人,那我幹嗎不 家讓他們博呢?

南都周刊:你很精明啊!

許宗澧:好牌的話就贏到盡,不好的牌就輸得少點。我年輕的時候精得不得了的,沒有人有我那麽快的,幾秒鍾就知道什麽牌。

另外,還要看你夠不夠冷靜。

別當我雀王浪得虛名

南都周刊:有沒有遇到過老千?

許宗澧:遇到過啊。不過,不是很厲害的,都是洗搭。洗搭就是他這盤牌有幾張牌沒有用到,他下一盤洗牌的時候就搭著這幾張牌在自己的位置隨便洗幾下。還有,他打骰的時候也是,很多人都沒有留意的。

遇到過老千,你有權舉報他的,但是朋友就不能這樣的。

南都周刊:這些就算他做了,也沒意思了。

許宗澧:對啊。不過我通常都不會拆穿別人,隻要自己醒目點,不要吃虧。還有就是,跟老千玩就玩小一點。有些不是說特意想贏錢的,就是想快點和。

但我現在有那個名分了,我就不會隨他了,我就會說幾句。我有時就說:以不合法的手段贏錢,贏一點就好收手拉。但我不說是誰,也不要以為我雀王是傻的。當我雀王係流噶(當我雀王浪得虛名嗎)!

林浩楠:他的牌麵寫滿實用主義

23歲的林浩楠,是“第二屆世界麻將大賽”四強中最年輕的,參賽目標隻是32強,沒想過竟然晉身四強,奪得8萬美元,這無疑是他得到的最大獎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456/1545607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第二屆“世界麻將大賽”季軍林浩楠

雀王傳 / 林浩楠

年齡:23歲

星座:天蠍座

麻經:打牌要淡定,喜怒不形於色,多打。

牌風:感覺敏銳,穩中求勝,知不可為而不為。

2008年的最後一天,林浩楠到朋友家打牌。在一棟“唐樓”(香港人對舊建築的稱呼)裏,電視正播放著流行音樂的頒獎典禮。年輕的牌友們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摸碰杠,不一會兒,林浩楠的積分籌碼就領先了。

在2009年的第一個星期,年輕的林浩楠就打了四次麻將,每次都是一個下午。如果在中國內地,林浩楠會被人叫成“80後”。他的少年生活在課堂和保齡球場上度過,當然也少不了跟夥伴們打上幾圈麻將。林平時說話不多,但同學們卻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做“Leader”——誰都說不清楚這個名字的來由,但他因為剛取得了世界麻將大賽第三名,現在已經影響了一些同學積極“訓練”,以備去參加麻將大賽。

在那場決賽上,這個少年“陪”了何國雄與青野滋最後那兩盤戲劇性的大鬥法。這個才23歲的年輕人,在當時心裏仿佛與何國雄,還有另外一位香港選手形成了無形的“默契”。“我當時也想阻擊青野,”林回憶說,“不過我火候未到,又坐在雄哥的對家,隻能自保為先。”

第三名使林浩楠獲得了8萬美元的獎金。這無疑是對他實用主義的最大獎賞。在打比賽時,林還在準備考取教師資格,他的理想是做一個中國曆史老師——“如果能教出好學生,我會很有成就感。”

林浩楠喜歡成就。他在麻將裏的成就,除了獲得2008年世界麻將大賽的第三名外,還寫過關於麻將曆史的論文。他的論文風格也是實用主義的,無論描述人物或事件,文章裏都要鋪列多方麵的觀點,因為這樣“容易得高分”。

並非所有人都像他那樣少年老成。林浩楠的一個中學同學經常分不清打危險牌的時機,而林自己打牌時則異常謹慎。這天的牌局,林浩楠的哥哥也上陣了,弟弟對哥哥的水平心中有數,牌也打得非常警惕,哥哥吃出個789萬,他立刻就舍出個9萬,緊緊跟隨,而每次局麵有危險,他通常會立刻選擇棄和自保。

林浩楠打牌時,通常把手指在牌頂來回地轉動,一旦有人打出了他想要的牌,他偶會非常隱蔽地磕一磕手上的牌。在盤麵進入中局時,他會把麵前已成型的手牌打亂放置,這讓對手很難猜測到他的套路。

在同伴中,林的勝率很高。“坦白說,他們(林浩楠與何國雄)很少說打牌心得,這隻能靠我一點一點地問他們,偶而得到些答案,”最近經常與麻將高手們過招的年輕人阿邦對記者說,“或者這就是交學費訓練吧?”他已然成為林浩楠的好學生了。

最可怕的對手:日本職業麻將選手

若問張克強、胡誌偉、宋平、何國雄這樣的麻將大賽冠軍,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對手是誰?四人都說:日本職業麻將選手。

中國雀王們普遍認為,日本選手不但在判斷、預測能力上與中國牌手不落下風,而且打法詭異,捉摸不透,防不勝防。胡誌偉曾在比賽中遇到一個日本牌手,寧願舍棄一些有利於自己的牌,也要造成擾亂其他三家對手的效果,但他與不會打麻將的人亂出牌不同,每盤結束過後,局中人複盤,才能嗅到先前每步的殺機。

在“世界麻將大賽”上連放兩張三萬給何國雄而丟掉第一的青野滋,是多位國手公認的頂尖人物。青野曾在中國贏得過不少比賽的冠軍,以防守堅韌著稱,一般牌手很難在他身上占到便宜。之所以在澳門決賽中大意失棘州,完全是青野麵對三位香港非職業選手,一時輕敵所致。“他比賽後失望到了極點。他對我說,打出那張三萬時,他就立刻後悔了!他太輕鬆了,沒有防守到最後。”比賽裁判關兆豪說。

在張克強眼中,青野滋是跟他交手多次的老對手。“他好勝,頑強,甚至有點目中無人。他就想自己是最好的,有次對陣,我第一,他第二,他打完就過來跟我握手,因為你比他打得好,他就佩服你,就跟你成為朋友。”

青野滋在一個排行榜單上隻列在世界第122位。其實,在日本,國內有九個級別的麻將聯賽,最高級別的選手年收入可達20萬美元,因此職業牌手很多,水平也很高。“日本麻將選手的最高境界,就是能精準算出對手手上有什麽牌,並建起銅牆鐵壁,讓對手無功而返。如果是日本高手相互過招,幾局比賽不和牌也是會出現的。”一個熟悉日本聯賽的牌手對記者說。

外戰經驗豐富的宋平,對同是女性的日本牌手初音舞非常讚賞。初音舞原名板橋史子,今年31 歲,是日本最受追捧的職業麻將牌手,人氣十足,在互聯網上有大批粉絲,在不同地區的世界性麻將比賽裏都獲得冠軍。有報道說,初音舞進入日本職業麻將圈前,通過了複雜的考試——主要是計算牌理與和種,而後來,她可以通過腦力對牌勢、牌運進行控製。

日本競技麻將的曆史可追溯至1929年。“日本麻將聯盟”就是著名作家菊池寬倡議成立的。現在日本的職業麻將團體還有“日本職業麻將聯盟”、“一零一競技聯盟”、“冠軍戰日本職業的麻將協會”等。有報道稱,日本麻將聯盟現有會員300多人,青年占六成,發起人是畢業於東京大學的職業牌手井出洋介,他希望麻將有一天能跟圍棋和將棋一樣,成為正規的體育項目。

在日本,到處可見寫有“麻雀”或“東風戰”、“東南戰”的麻將店招牌。在全球範圍內,日式麻將比賽比國標麻將比賽開展得更早,而在“超級杯麻將大賽”總決賽上,代表日本參賽的6名選手雖無緣32強,但3名代表日本參賽的美國人還是到處宣傳其網站,一個用英語教日本麻將的網站。

為了提升麻將的競技性,日本職業麻將組織兩年前引進了中國1998年通過的國標規則。隨著不同規則交叉比賽的增多,中日之間麻將對抗的場麵將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