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6》再發劇照 內地北美同步上映仍未知 (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3/11/20080311094622706ba.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蝙蝠俠6:黑暗騎士》再度發布新劇照,除了蝙蝠俠疾駛大顯特技外,因希斯·萊傑的突然去世,“小醜”與“蝙蝠俠”的對決成為最大看點。

2005年,《蝙蝠俠5:俠影之謎》曾實現中國內地與北美同步公映。當時,主要配角摩根·弗裏曼還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內地首映活動。但《蝙蝠俠6:黑暗騎士》是否能同步上映,甚至是否會在內地公映,暫時還是個未知數。據早報記者從影片的出品方華納公司內地辦事處的趙小姐處獲悉,由於影片的成片還沒有完成,公司方麵還沒有啟動該片的引進程序。“我們當然希望有機會引進,但現在都還不知道。要等美國方麵的成片出來後,才計劃送審的事宜。”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3/11/20080311094610b061a.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克裏斯蒂安·貝爾再扮“蝙蝠俠”性格更加陰沉。


探班“蝙蝠俠之死”

一個陰沉的午後,密歇根州湖旁,一座了無生氣的寫字樓頂,一位替身演員身著蝙蝠俠那身著名的黑色披風,吊著威亞升至半空中,然後突然砸向“哥譚市政大樓”的玻璃幕牆。定睛一看,這位“蝙蝠俠”的頸間套著繩索,一把匕首深深插入心髒。這一幕的意義很明顯:蝙蝠俠死了。

這是《蝙蝠俠6:黑暗騎士》的片場,冒著雨,導演克裏斯托弗·諾蘭一絲不苟地在片場指揮。你一定想象不到,一部耗資1.8億美元、在好幾個國家取景、涉及工作人員無數的超級英雄電影,居然不在攝影棚借助高科技的數碼技術拍攝,而是用這樣原始的手段在室外依靠自然天氣條件拍攝。諾蘭相信,自然的天氣情況無法“造假”。他也不願意找個副導演代勞,片中的每個鏡頭,他都親力親為,永遠站在與他合作多年的攝影師沃利·費斯特身旁。在別的電影劇組,大牌明星一完成自己的戲份,準馬上跑回自己的拖車去休息待命,但在這裏,加裏·奧德曼卻在雨中瑟瑟發抖地與工作人員站在一起,互相開玩笑取暖。

該片即將於7月18日上映,盡管是商業大片,卻有劇情、有角色,還有動作。“蝙蝠俠出現在哥譚市是為了對抗惡勢力,但就是因為有了蝙蝠俠,更多的壞人、罪犯也被吸引到哥譚市來。”諾蘭說,“蝙蝠俠的行動,最終會引發什麽後果?這讓故事和角色多了一抹黑暗的元素。”在克裏斯琴·貝爾看來,曾經試圖“終結罪惡”的蝙蝠俠變得越來越孤獨,“隨著事情的進展,他身上的負擔更重,這個年輕人有不凡的能力,卻因此日益負擔累累,他開始意識到把握、利用他的超能力,比得到超能力要難得多。”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3/11/200803110946336b02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導演克裏斯托弗·諾蘭:獨立電影俊才“複活”蝙蝠俠

37歲的克裏斯托弗·諾蘭,從影曆史並不算長。1998年,他花6000美元和弟弟喬納森一起用16毫米黑白膠片拍攝了處女作《跟蹤》,個人風格初顯。2000年,他執導了顛覆敘事結構的電影《記憶碎片》,故事靈感來自喬納森的一個夢,由蓋·皮爾斯主演,成本僅500萬美元。此片令這位年輕的英國導演一鳴驚人。2002年,他得到索德伯格的任命,接拍了由阿爾·帕西諾、希拉裏·斯旺克、羅賓·威廉姆斯等主演的《失眠》,該片成本為5000萬美元。他還曾接到《飛行家》的劇本,不過後來被馬丁·斯科塞斯捷足先登。

1997年,喬爾·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與羅賓》令“蝙蝠俠”名譽掃地,克魯尼那身緊身衣造型成為影壇一大笑柄。“要是拍電影的人對自己的電影都不認真對待,我們看電影的人又何必拿它當一回事?”提起《蝙蝠俠與羅賓》失敗的例子,諾蘭總結道。盡管讓一位對執導大片經驗非常有限的導演扛起令這部係列大片起死回生的重任,風險可想而知,但製片方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回那批已經流失了的“蝙蝠俠”影迷。於是,諾蘭用《蝙蝠俠》過去的影像資料,剪成了一段45分鍾的片花交給華納兄弟,當場就得到了總裁亞倫·霍爾的首肯,得到了執導《蝙蝠俠》續集的任命。“他不但擁有繼續這個傳奇故事的熱情,還讓我們確信他的故事既有分量又可信。”華納兄弟影業的二把手傑夫·羅賓諾夫說,他之前還曾試圖邀請諾蘭執導《特洛伊》,但諾蘭卻流露出對《蝙蝠俠》的興趣。

英國男星克裏斯蒂安·貝爾不理會克魯尼版“蝙蝠俠”那段可笑的過去,得知諾蘭將執導筒後,就毅然決定要與之合作讓《蝙蝠俠》“嚴肅”起來。當那些嘲笑他的決定的人最終看到成片時,“他們都震驚了。”貝爾說,“我相信,即使最商業的電影也可以通過電影人的努力而拍得很棒,這也是《蝙蝠俠》吸引我的原因。”《蝙蝠俠5:俠影之謎》的成本是《失眠》三倍,規模還要大得多。結果,該片成為第一部令影評人交口稱讚的同時又能獲得票房豐收的超級英雄電影,該片在美國收回了2.05億美元票房,還籠絡了不少從不看漫畫改編電影的新影迷,並且令華納兄弟影業終於有了可以與索尼影業的《蜘蛛俠》和福克斯的《X戰警》相匹敵的“超級英雄”。當然,諾蘭也遭到了不少影評人的指責,稱其“背離了獨立電影世界”,開始投奔主流商業電影。

導演特寫:交響樂的規模玩爵士樂

盡管接拍的電影成本越來越高,諾蘭卻不曾改變自己的拍片方式。“電影還是電影。”他說。所以他時常在片場臨場發揮增減台詞,即興把玩攝影機尋找更有趣的鏡頭,讓演員自己決定演到什麽程度算是“到位”,甚至還時而快馬加鞭地趕拍,讓大家以為電影的投資隨時可能耗盡———即使開始指揮交響樂,他仍然改不掉爵士樂的習慣。“我們仍然跟著他玩即興。”攝影師費斯特說。

在片場,諾蘭永遠穿著有法式袖口的襯衫,配馬甲,外套一件深色休閑夾克衫,手裏常常捧著一個保溫杯喝茶,頸間掛著無線錄像監視器,樣子看上去有點落伍。不像大多數導演喜歡坐在一邊對著監視器指手畫腳,諾蘭總是站在攝影機背後,偶爾在演員的耳邊低語。盡管鍾情於傳統電影拍攝手段,但諾蘭卻對一項新技術非常熱衷。他用笨重的IMAX電影設備拍攝了總長30分鍾的戲,其中包括畫麵雄偉壯闊的開場大戲。

盡管由於IMAX攝影機過於沉重,導致拍攝過程中壓壞了一部Steadicam攝影機穩定器,但諾蘭卻堅持要將IMAX進行到底,理由很簡單———“如果大衛·裏恩可以架著65毫米攝影機跑遍大沙漠,我們為什麽不行?”

“雖然看上去有點嚇人,但我們一切都是為了電影的視覺效果而努力。”談及他在拍攝過程中一係列“吹毛求疵”的要求時,諾蘭說,“這是一部大片,因此我們擁有更大的自由空間。比方說,即便是淩晨3點,隻要我們有要求,我們大可以通知警方,封鎖一整條街道供我們拍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3/11/2008031109460018d2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已故的萊傑出演的反派“小醜”:仿佛天神附體

憑借《蝙蝠俠5:俠影之謎》的成功,諾蘭已經掃清了華納兄弟影業的擔憂。現在的問題是,諾蘭該如何在留住前一部電影的影迷的同時,令《蝙蝠俠6:黑暗騎士》在今年的夏季檔票房市場中持續擴張勢力。這部電影的一大王牌原本是希思·萊傑出演的大反派“小醜”,宣傳計劃本應圍繞這個角色展開,可萊傑的意外身故令影片的主題多了一層玄虛的意味。此外,這部電影拍攝屢屢遭遇意外,包括倫敦片場一位工作人員身亡、在香港拍攝時遭遇居民集體抗議、關於陳冠希角色是否刪除的爭議等。

據說,萊傑以《發條橙》中馬爾科姆·麥克道維爾飾演的角色為靈感,創造出的“小醜”,相當程度地影響了他的心理,並成為他生前最後的日子裏情緒不穩定需要靠服用安眠藥入睡的原因之一。萊傑生前曾把出演該片稱作“我最有意思的拍片經曆”,“可能未來也不會有哪個角色會讓我覺得這麽好玩了。”沒想到竟一語成讖。邁克爾·凱恩回憶起與萊傑合作的經曆時,也承認萊傑那個角色的難度很大,“我記得自己曾對他說,我老了,演不動他那個角色。其實我心裏想的是,就算我在他那個年紀時,其實也演不動他那個角色。”攝影師費斯特說,萊傑表演時“仿佛天神附體”,“像是一個魔鬼進入了他的身體,要將他的體力耗盡。”

萊傑的死,也讓該片的製片方決意不能辜負這位年輕男演員生前最後的演出,諾蘭說,他覺得肩負重大的使命,要為萊傑“精彩得令人膽寒”的表演正名,“他的演出別具個人風格,定會令人傾倒。”

“黑夜之神”何時進內地仍未知

2005年,《蝙蝠俠5:俠影之謎》的成功,讓差點“死”在荒誕中的“蝙蝠俠”重獲新生。《蝙蝠俠6:黑暗騎士》將於今夏上映,該片的一大王牌原本是希思·萊傑出演的大反派“小醜”,可萊傑的意外身故令影片的主題多了一層玄虛的意味。此外,影片拍攝屢遭意外———倫敦片場工作人員身亡、在香港拍攝時遭居民集體抗議、陳冠希角色的是否刪除引發爭議……麵對這些壓力,獨立電影起家的英國導演克裏斯托弗·諾蘭,該如何在留住前一部電影的影迷的同時,令“蝙蝠俠”在票房市場中持續擴張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