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央視女主播海霞與清華教授戀愛故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07年12月,海霞首次亮相央視“新聞聯播”。
海霞(資料圖)。

  2007年12月,海霞首次亮相央視“新聞聯播”,她得體的妝容和端莊的氣質,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讚揚。事業如日中天的背後,海霞還有一個導師母親,有一個清華大學的教授丈夫,海霞的生活是幸福的。

  海霞和她的至愛母親

  海霞出生在鄭州的一個回族家庭,從小就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孩。許多人認為“海霞”是她的藝名,其實不然,麵對來訪者,她總是一遍遍地解釋:我姓海,叫海霞。如同這富有詩意的名字一樣,海霞也擁有美好的充滿絢麗霞光的燦爛生活。

  海霞的母親姓馬,退休前是位小學老師。母親的普通話非常好,受她的影響,海霞從小對語言表現出天賦。從小學到高中,她在三屆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大賽中,獲得冠軍。

  母親對海霞的專業影響很大,不僅給了海霞非常好的環境,還教她如何感受漢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母親將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教給孩子,讓孩子也能體會、接受這種美,同時也能用這種美來打動孩子,感染周圍的人。

  後來,海霞考上了回民中學。三年高中,學校對海霞進行重點培養,海霞成為學校的文藝部長,她舞蹈、主持、聲樂都很棒,平時學校舉行大的活動,都是海霞主持。

  高中畢業,父母為了讓海霞考上大學,幾乎把全家封閉起來,大家都陪著海霞,電視也“戒”了。所以,連電視台播報的北京廣播學院在河南招生的消息,大家都不知道。有一天,母親偶然得知此事後,趕緊跑回家拿戶口本,同時把海霞所有的獎狀翻出來,風風火火趕到報名處。但是,報名已經結束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不甘心,不屈不撓、非常耐心地向工作人員陳述前因後果,硬是把工作人員給感化了,最終為海霞補報了名。

  1989年,海霞如願來到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讀書,隨即與電視結下了緣分。廣院四年,海霞每天早起練聲,她喜歡播報新聞的那種先“吐”為快的感覺,她對播音藝術的迷戀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海霞覺得,別人能夠通過自己的表述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情感,這讓她感到異常幸福。

  1993年畢業後,海霞進入中央電視台新聞部播音組工作。在央視這個大新聞單位裏,她感到很幸運,畢竟,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機會。而她來的時候,也正趕上新聞改革的浪潮,海霞和一批年輕的主持人有了用武之地。


  海霞和她的清華愛人

  海霞的丈夫羅永章是山東棲霞人,目前是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係的教授。

  羅永章1962年6月出生,1985 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係, 1987年赴美國留學,獲得了美國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1999年11月,羅永章回國後,在家鄉山東組建了生物工程股份公司,並擔任首席科學家。

  緣於工作的關係,羅永章常常到北京出差辦事。一次在京城出差時,羅永章在朋友家裏認識了中央電視台的播音員海霞。先前,羅永章在美國就看過海霞主持的“中國新聞”。

  那天,海霞剛一進門,羅永章頓覺眼睛一亮。海霞說話很風趣,兩人很快沒有了陌生感。吃完飯後,海霞有事先告辭,羅永章居然不自覺地像老熟人那樣去送海霞。

  不用說,海霞和羅永章相戀了。但隨即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兩人麵前:海霞在北京工作,羅永章的公司在青島,明顯的兩地分居。進退兩難之際,羅永章果敢決定:放棄剛剛起步的事業,追隨海霞到北京發展。就這樣,一對有情人在北京相攜相伴。

  婚後,羅永章成為清華大學“百人計劃”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海霞是一個公眾人物,走到哪兒都不免引人注目。有時候,兩人一起逛街,海霞很容易被人圍觀,羅永章不免自嘲,娶個名人當老婆可真是受罪啊!後來,兩人總是非常小心,買東西都是海霞在外麵等,羅永章進店快速掃貨。

  海霞的播音工作勞心勞力,雖說隻需要播出幾十分鍾,但容不得半點兒差錯,精神壓力可想而知。每次回家海霞都是筋疲力盡,什麽也不想做。每每此時,細心的羅永章都會為妻子泡上一杯茶。

  羅永章隻要在家,總是把家裏能做的事都安排好,不讓海霞操半點心。要是碰到兩人都在家休息時,羅永章會大顯身手。因為他曾留學海外,對各國美食都有涉獵,而海霞是一個典型的好吃佬,每當聽到廚房裏叮當的響聲,她就感覺特別地幸福……

  2001年,海霞懷孕了,這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可羅永章高興不起來,除了在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係任教外,還要呆在實驗室裏觀察和分析,每一項課題都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他的工作真是太忙了。羅永章提出先不要孩子,海霞不同意,覺得夫婦二人已過了生育的黃金年齡,不能再拖了。後來兩人還因為“事業”“孩子”的選擇,發生了爭執,但兩人很快達成了共識:先成家再立業。

  海霞懷孕後,暫時離開播音崗位,在家安心休養。孩子1歲後,海霞又回到了闊別多日的播音崗位。觀眾們發現,海霞除多了一份母性的成熟之外,依然是那個幹練的播音員,她依然端莊、靚麗和親切。

  海霞和她的播音事業

  海霞是那種很容易讓人一見傾心一聊投緣的女性,她的風趣、爽朗和熱情使人常常在不知不覺間縮短了心理距離。然而海霞對自己要求嚴格,為了不耽誤時間,她枕邊總是放著5個鬧鍾,每個鬧鍾預設的響鈴時間都是5分鍾。

  對於一個真正的播音員,必須突破文字“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障礙,帶著情感在電視探索之路不斷前進,海霞不負眾望。 1994年4月1日,央視“晚間新聞”裏首次有了直播新聞的主持人,擔任首播的是全台年齡最孝台齡最短的播音員海霞,改版後的“晚間新聞”收視率從以前的3% 上升至20% 。

  海霞的“成名作”是央視的“現在播報”。

  1999年,央視創建了“現在播報”欄目,在海霞主持的短短半年時間裏,收視率直逼“新聞聯播”,在央視所有欄目中,位列第二。伴隨著欄目的迅速崛起,海霞的知名度也迅速躥升。後來,央視在“現在播報”中首次實行新聞主播製,海霞以其形象親切、吐字清晰、節奏明快而有幸成為第一人。

  “現在播報”自開播以來創了許多第一:第一次以主持人的形象製作新聞欄目的片頭,第一次允許新聞播音員在節目中自報家門……這些“第一次”在央視的新聞改革中可謂開先河之舉。每晚9點,伴隨著熟悉的音樂和“各位好,這裏是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室,海霞現在為您播報”這句親切的話語,觀眾們不約而同把目光聚集到電視屏幕上,以幹脆利落的播音風格和親切的笑容為“殺手鐧”的海霞漸漸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事實上,“現在播報”為海霞提供了一個充分施展才華的舞台,另一方麵,“現在播報”的成功與打出“海霞”這個品牌密不可分。播音成為海霞的最愛,認識海霞的人說她屬於競賽型,一到比賽場上就很興奮,做節目的時候往往也是狀態最好、最興奮的時候。

  海霞這種為電視而生的興奮狀態,一直令圈內許多同行暗生羨慕。她的鏡頭感覺和狀態之好,令人歎服。

  如今,海霞已播了不計其數的新聞,她其實也有困擾:口幹舌燥的事兒天天都有,每天的化妝又使皮膚受到損害,母親患病無法看望……但無論台下有多疲憊,一旦坐在鏡頭前,海霞永遠是神采飛揚、光彩照人,因為她知道麵對的不是幾台攝像機,而是上億的觀眾。

  2007年12月6日,海霞與資深主播羅京搭檔,首次亮相“新聞聯播”,得到了電視觀眾的廣泛讚揚。而後,海霞又奪得2007年中國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金話筒獎”。海霞的大學同學翁佳說,海霞的口齒可能算是央視主持人裏最清晰的,語速最快可以一分鍾讀360個字,而且播報的內容清清楚楚。這評價也道出了不少觀眾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