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遊目帖'複原展出 摹本毀於二戰中原子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核心提示:昨天,在二戰中毀於原子彈爆炸的王羲之《遊目帖》以其“本來麵目”亮相,這是文物出版社與日本二玄社使用現代高科技數字技術,首次成功複原古代失傳作品。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208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12月4日報道 昨天,在二戰中毀於原子彈爆炸的王羲之《遊目帖》以其“本來麵目”亮相,這是文物出版社與日本二玄社使用現代高科技數字技術,首次成功複原古代失傳作品。

《遊目帖》共11行102字,是王羲之的重要作品。該帖真跡早佚,僅存的摹本在年代問題上一直有爭議,但一般認為出自唐代。清內府於乾隆十二年收得此帖,八國聯軍入侵時流出恭王府,後流入日本。1934年,該帖印過珂羅版複製品。二戰中,《遊目帖》毀於原子彈轟炸。

2006年,文物出版社與日本二玄社開始嚐試利用數字技術複原《遊目帖》。經過一年的查找,於今年3月找到了1934年用珂羅版按照原大印刷的《遊目帖》,雖然是黑白的,但還算清楚,而且包括全部的題跋。

複原《遊目帖》最重要的工作是將黑白圖像複原成彩色。文物出版社和日本二玄社的專家針對各部分所用材料的顏色、質地,墨跡的顏色,各方印章的主人以及印章的顏色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考證和對比,提出了複原的方案。複原的具體技術工作由文物出版社文物修複複製中心負責,采用了文物出版社開發的數字複製技術。

文物出版社社長蘇士澍表示,這是國內首次利用數字複製技術對已毀書畫進行成功複原。之所以要進行複原,是因為目前所能見到的王羲之墨跡多為後世摹本,在現有資料和條件下最大限度地複原作品是對古代文化和文物進行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為今後的研究和各種利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文物出版社與日本二玄社合作複原的《遊目帖》目前僅此一件,雙方決定將於明年進行小批量複製。

從今天起至10日,複原的《遊目帖》將亮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