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 看看世界各國駐美國大使官邸(多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各國駐美國大使官邸PK![轉貼]

作者:地產內幕我知道

去年9月16日, 我和Grace有幸參觀了Steven Holl的新作---位於華府的瑞士大使邸. 能有這個機會接近並體驗這棟建築還要感謝瑞士使館的公眾開放日. 這也算瑞士官員給外交建築賦予文化傳播功能的良苦用心吧. 結果當然很成功,活動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居民,熱衷於瑞士文化的市民,和象我們這種”追星族”建築師.

Steven Holl是公認的美國當紅建築師. 他對建築形式探索的執著程度,在美國建築界鮮有人出其右. 在Holl先生兩年前的演講上初次了解了瑞士大使邸,顯然和他以前的設計大有不同. 我們懷著強烈的好奇來到了使館.

建築位於使館院內一座小丘之上. 從遠處看去,不象Holl的一貫做法------引入曲線/斜線/色彩以營造非常的視覺趣味. 房子的體量中規中矩,顏色也盡含蓄之能事. 深灰的實牆淺灰的幕牆使我不由聯想起一幅江南小鎮的水墨畫,平靜祥和. 在加上陰雨的天氣,更給我的感受增加了幾分詩意.

當我們逐漸走近房子時,另一種視覺趣味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深灰的實牆上逐漸顯現出水平的肌理,仿佛是灰磚砌成的,但又有一些不規則的起伏; 而淺灰的幕牆上開始顯現出垂直的肌理,若隱若現好象道林紙上的條紋.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們加快腳步看個究竟.直到我們到了伸手可及的距離才不由得拍手叫絕 . 深灰的實牆是染色的現澆混凝土,不規則的肌理顯然是模板上嵌入的薄厚不一的方木使然. 淺灰的幕牆是並列的半透明的玻璃型材以矽膠嵌縫. 確實與眾不同, 更令人叫絕的是玻璃幕牆隻是雙層外牆的一層,玻璃型材裏麵還有一層白色實牆. 每層牆體上都隨機地分布著開啟,於是就產生了貫穿的窗洞和半透明的窗洞在牆麵上無秩序的組合. 真可謂”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房子的入口雨棚巧妙地使用了同樣的玻璃型材料,簡直摩登到了極致. 由於參觀的客人很多,我們在門外排了一會兒隊才得進入. “那不是Steven Holl嗎!”, 先看到的不是建築,是大師本人. Holl穿著一身帶褶的黑西服套裝, (畢竟是大師, 西服要帶褶的: D) 顯然大多數客人不是追星建築師, 沒人對他過分關注. 大師走上幾步樓梯給攝影師擺了個姿勢. 氣質謙遜,穩健又透著幾分傲氣. (隻有大師會既謙遜又傲氣.) 整個過程不過十分鍾, 他就匆匆離開了. 我們繼續看房子. 室內設計沒有什麽驚人之處, 除入口門廳可以看到Holl注冊商標式的延伸的立體空間,以及幾處旋轉隔斷外,大多數處理更象大設計公司的做法.也許業主在這方麵有很具體的要求吧.至於細節和施工質量上 ,頗有幾處值得批評,這裏就不細說了.當然,對於Holl式的事務所,創新是第一位的 ,產品的遞交可以推卸給施工圖建築師或承包商.不幸的是,我在室內沒能發現什麽創新.

走出室內空間,建築的景觀設計與建築十分協調. 灰色調的水磨石地磚漫鋪平台. 水池,花池,碎石池散布其中, 符合流行的簡約風格.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建築師對景觀設計的良好控製.(有些景觀建築師經常會把設計做得過於豐富,以顯得他們的服務物有所值.)室外景觀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其與室內空間的關係顯得有些偶然,設計者也許這麽想過:“剩下個方塊就當花園吧!”

統觀整個設計,最明顯的形式邏輯是十字形平麵.十字是瑞士的象征,外牆的虛實關係宛如十字是從一個方塊體量中切出來的. 十字的端頭使用深色實牆,側麵內凹部分使用淺色幕牆. 這個邏輯清晰明確, 加上牆麵質感的處理, 形成了大使邸整個設計的最大亮點.其實使用C型材玻璃作外牆,並非Holl的獨創,在他之前就有人用過了.而且使用半透明材料作為外牆早已是近年建築設計的一大流行趨勢. 如果隻是用一下C型材,也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Holl把C型材半透明的特性和第二層牆體開洞相結合的手法,實在是把這種材料用到了極致. 在Holl的網頁上可也找到夜景照片,實在是非常精彩.最後不得不寫的是如果大使邸有自己的氣質的話,它是很東方的,或者說有幾分禪意



瑞士駐美國大使府邸



駐美大使館的沙發

後院







簽證室



直播?

入口







瑞士特色茶桌



沙發嗎?坐著看!

哥倫比亞共和國駐美大使府邸





西班牙駐美大使官邸









葡萄牙駐美大使官邸門前的凱迪拉克...





盧森堡駐美大使官邸



瑞典



希臘駐美大使官邸





巴基斯坦



韓國



土耳其駐美大使官邸





以色列



英國駐美大使官邸前的丘吉爾塑像



烏拉圭駐美大使官邸





讚比亞



新西蘭駐美大使官邸









華盛頓大使館一條街









加拿大駐美大使官邸...







瑞典駐美大使官邸...









南韓《中央日報》駐華盛頓記者評說,中國駐美新使館明年即將落成,是駐華盛頓各國大使館中最大的,必將成為華盛頓城區中部的地標,“崛起的強權”的輝煌象征。

報道:由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新大廈明年即將落成,近些年一向愛攀比中國事物的南韓人,看到自己寒酸的駐美大使館,心裏又有點不是滋味了,這真是羨煞南韓人了。

南韓《中央日報》駐華盛頓記者康禪河(Khang Chan-ho音譯)11月1日發出專題報道說,中國大使館新大廈位於華盛頓的康涅狄克路,占地麵積相當於五個半足球場那麽大。現在500名中國建築工人,隻使用中國運來的建築材料,正熱火朝天地趕工興建。

新大廈預計明年落成。貝聿銘由於為巴黎羅浮宮博物館,設計著名的玻璃金字塔而蜚聲世界。現在他設計的新大廈建築麵積達40,000平方米,是駐華盛頓各國大使館中最大的。明年大廈建成後,必將成為華盛頓城區中部的地標,“崛起的強權”的輝煌象征。

除中國大使館外,被視為世界首都的華盛頓,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大使館。如位於韓國使館附近的日本使館,便以其傳統的建築風格和景觀,贏得了口碑。從日式風格的正門進入,有一個可容納150人的大廳。尤其春季當櫻花沿著波托馬克河盛開時,這幢建築對樹立日本的形象功不可沒。

英國大使館位於美國副總統切尼的官邸旁,建築前豎立著深得美國人敬愛的前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塑像。館內的大廳能夠容納數百人,兩年前曾經為美國國務卿賴斯舉行過生日會,從而贏得了當時剛上任國務卿的好感。

在華盛頓旅遊勝地波托馬克河畔新建的瑞典大大使館,簡直就是外交官的夢幻建築。這棟複式大廈擁有演出大廳、文化中心、現代化的公關大廳,被華盛頓人讚譽為“瑞典宮”。

相形之下,代表我們韓國形象的大使館,就像一座軍隊總部,是一棟已有幾十年曆史,老舊的深灰色5層建築。裏麵幾十間辦公室,塞滿100多名使館館員。隻能容納一人的房間,要分隔成兩格供兩人辦公。一名前外交官抱怨說:“在我離開那裏之前的三年,我們擠得透不過氣。”這就是韓國在世界首都的代表形象。除了建築前懸掛的太極旗,行人幾乎感覺不到韓國的存在。

由於使館沒有大廳,每年都要為尋找合適地點舉行朝鮮戰爭紀念日和韓國國慶日活動大傷腦筋。使館館員對此議論已久,但館方保持沉默,害怕受到首爾政府的責難。但現在到了認真考慮重建使館大廈的時候了。

這不是因為我們嫉妒巨大的中國使館新大廈,也不是由於我們的駐美使館建築,遠低於我們駐北京、莫斯科、東京的使館大廈。真正重要的理由是,使館大廈是韓國在美國利益的標誌。專家們都認為,未來100年美國仍然是韓國最重要的外交國。

為了兩國關係下個世紀更為協調,韓國使館從結構到功能,都需要重建為一棟複式建築。使館的官員人數從1980年代以來就沒有增加過,所以也應當增加人手,確保今後的韓、美雙邊關係與日俱進。

韓國使館上周已經宣布,尋求購買華盛頓市區中心的大韓帝國公使館舊廈。大韓帝國是19世紀末,朝鮮被日本並吞前使用過的短命國號。駐美公使由當時的高宗皇帝派出。如果連高宗皇帝都肯花錢建立這樣一座建築,那麽顯然我們更需要重建韓國使館。



建設中的中國駐美大使官邸





澳大利亞駐美大使官邸...





瑞典



日本



巴西駐美大使官邸...





巴基斯坦



德國



墨西哥



意大利



沙特阿拉伯



芬蘭



英國...





印度尼西亞



印度



阿聯酋



摩洛哥



澳大利亞



沙特



這張很和諧,讓人誤以為是在國內



日本大使館的樓真壓抑,好似一個戰爭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