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居民樓暗藏戰時地下金庫 屬當時國民政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重慶時報11月21日報道 荷槍實彈的押運員把守在銀行門口接送現金也許已經見慣不怪,但你會相信居民樓這樣人來人往的地方也會藏了個金庫嗎?昨日,記者從渝中區文物管理所獲悉,李子壩正街49號居民樓,已被證實是陪都時期銀行學校所在地,裏麵還暗藏著一個地下金庫。

金庫位於“地窖”裏

位於李子壩正街的49號居民樓是一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式建築,一共3層。從正門進去,木質結構樓梯連接著上下樓:往上走可到第3層,往下則是第2層、第1層,這個金庫就位於2層和1層之間的“地窖”裏。

住在一樓的牆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原李子壩儀表廠職工,已經在當地住了35年,而以前的儀表廠就是在陪都時期的交通銀行原址上建立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7/11/21/200711210445531ad9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昨日,李子壩正街49號,金庫內巨大的圓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7/11/21/200711210446179aa9d.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解放前的金庫就藏身在這個家屬區內

金庫像迷宮有3個出口

“這個金庫很深,像個迷宮!”住在一樓的小王說,她租住在這裏已有幾年了。前年夏天,樓裏的幾家人還搬著沙發、涼板到裏麵乘涼。“有時候在裏麵轉幾圈也出不來。”小王說,她根本不敢一個人進去。

記者了解到,金庫麵積大概近300平方米,裏麵有3個出口。除正門外,一個出口通往李子壩河邊,另一出口通往以前的交通銀行辦公室,也就是現在的修理廠。

門框嵌9個深孔

上麵全是鐵鏽

推開鏽跡斑斑的鐵門,一股暖風迎麵而來,前麵則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漆黑。記者借著燭光往裏走,在不足1.5米寬的走廊邊,一間小房間首先映入眼簾,裏麵雖然已經空無一物,可進口處卻大有學問:近50厘米寬的門框上全是鐵鏽痕跡,9個近8厘米深的圓孔規則地分布在門框上,門框一邊還有腐蝕掉的鐵塊。“這裏原來裝了一扇很厚的‘防盜門’!”牆先生說,可能裏麵是裝黃金的地方,門都特別保險,可惜後來被人偷去賣了。

繼續往前走,一根菱形石柱將兩個大型圓堡分成了兩半,“圓堡”約70平方米,兩個圓堡大門相對,而在兩個圓堡最中央,則各有一個圓柱形的“通氣口”。順著圓堡外的小道繼續往前,才發現圓堡外圍,還分散著若幹的小房間。

文管所

居民樓曾是國民政府銀行學校

渝中區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表示,李子壩正街49號居民樓,在陪都時期是國民政府的銀行學校。但這個金庫是否屬於交通銀行,還有待考證。不過,金庫在最輝煌的時期,裏麵到底裝了多少貨幣和金條,金磚等,尚無確切數字,區文管所希望知道金庫曆史的市民提供線索。目前,渝中區文管所已經把李子壩正街49號登記入文物檔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