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變上市公司 華西村人人發 人均存款上百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全世界很難找到一個村子,能跟江蘇江陰的華西村般,在社會主義體製內用資本主義邏輯讓戶戶村民住別墅、開轎車,人均存款上百萬元人民幣,活脫是小說美麗新世界翻版。華西村自八○年代起即是集體所有製典型,目前則成為新農村的代表樣版,而這一切均源自一位老書記的社會主義理想。

 進入華西村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幢幢麵積達四百平方米(約一百多坪)的歐式別墅,庭院內草木扶疏,車庫停放著通用別克轎車,村子內數幢型似佛塔的建築拔地而起,這是村內代表性建築、數公裏外即可望見的“金塔”,主要作為旅遊、商場、辦公等用途,江澤民還曾登塔參觀題詞“華西金塔”。

 華西村麵積僅一平方公裏不到,村民近二千人、三百多戶,由現年八十歲、村民口中的“老書記”吳仁寶所創。吳仁寶是個很特別的人,對社會主義理想堅持得有點“背骨”,六○年代出任華西村書記,七○年代高升縣委書記,卸任後決定重回華西村擔任書記,帶領村民們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

 吳仁寶的“背骨”在於總是逆潮流而行,當全中國都實施“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時,華西村堅持實施大隊統一核算。七○年代末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製”改革,吳仁寶堅持不分田。哪怕是八○年代開始創辦鄉鎮企業,華西村依舊堅持“集體製”不變,賺錢全村一起分。

 華西集團是華西村的經濟骨幹,在吳仁寶頗具遠見的投資眼光下,當年隊辦的小五金廠現已成為含括鋁、鋼、銅型材、紡織、化工與旅遊的大型集團,並於一九九九年在深圳成功上市,“華西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個以村名作為企業名稱的上市公司。

 集團賺錢讓吳仁寶得以打造他“想像”的社會主義社會,村內三百多戶免費配置歐式別墅、私家轎車,村民在集團內工作並參與分紅,在村辦超市購物從帳戶扣款,村內有三條仿古長廊環繞全村,下雨時讓村民外出不淋雨。十二生肖亭、桃園三結義大型雕塑以及廊楣的忠孝節義彩繪,均反映出吳仁寶的社會主義中國理想觀。

 村外不遠處的山頭上,一幢天安門塔樓矗立頂峰,兩側還有長城城牆,山腳下則有凱旋門、捷克別墅等仿歐美著名建築物,這是華西村九○年代開始建設的旅遊區,充滿社會主義的國際性色彩。過山隧道邊是當地素人畫家的西遊記雕塑作品,山北設置特種農業展示區,數顆百公斤重的大南瓜,好似回到生產大躍進時光。村內還有自己的煙廠、警察局、工商局等村級政府不可能存在的單位。

 隻是,歐式別墅群外是一幢幢大型鋼材場,還有並進華西村、尚未改建的老舊民房,村內綠化成效佳但村外塵土飛揚。華西村內是現代社會,而村外是傳統農業社會。華西村是社會主義農村與資本主義商業邏輯的曆史巧遇,充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驗複合體,令人分不清是“新農村”,還是華西集團的“員工村”。

當村自治與村經濟相遇,會碰出何種火花?是政治決定經濟、抑或反之?華西村即是華西集團,政企不僅不分家,還是生命共同體,堪稱中國一黨專政下地方政治的有趣個案,或許是未來中國地方經濟發達村落的政商家族化縮影。

 華西村富裕經濟是老書記吳仁寶所創,村民過著社會主義分配製生活,人人有工作、戶戶有房有車,醫療與教育等高昂費用村子會負擔,村民年工資至少十萬人民幣、人均存款上百萬,全中國實在找不出這麽幸福的地方了。

 在中國,村級政治采取自治型態,負責行政的村主任由村民選舉,村支部書記則是黨員選舉。每至村選舉來到,想也知道誰會當選,就算老書記不願再選,村民還是會拱吳家子弟出麵。畢竟,華西村的幸福是依靠是吳家打造的,當村領導用村資源創造村財富並回饋給村民,在選舉時算“變相買票”嗎?

 自二○○一年起,周邊數個村落陸續並入華西村,麵積由一平方公裏擴大為卅平方公裏,變成跟縣一樣大的“天下第一村”。將華西村升格為縣之議已久,但麵臨村領導與村民反對,因為升格為縣後,縣長、縣委書記由“上頭”派,華西村與華西集團的“利益關係”將被打破,最後隻好妥協采並村方式解決。

 這正是華西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吊詭之處,村民依靠老書記動用村集體資產創業,不僅成功還發展為上市公司,企業利潤轉回村內並回饋給村民,但企業集團與村政治卻出現中共中央介意的“家族化”現象。問題是,華西村內無人反對此事,何況社會主義理想國,不就是中國建國理想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