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涉性廣告調查:全國有1億男人陽痿?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年9月,廣州一家都市報刊出《廣電總局再次禁播涉性廣告》的新聞。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該文下方出現了“陰莖延長加粗術中國獨創”的廣告。而在此類廣告刊發後,企業與媒體“合作”,通過偽造低價假合同來對付工商處罰的事,已成行業內“潛規則”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宿泱韞

  涉性廣告無處不在

  發現了嗎?這些下流的東西已將我們包圍--

  廣州,當你上班時,有推銷員遞上印刷精美的雜誌。翻開一看有幾行大字:神經激活療法,讓男人陽剛勇猛;

  太原,當你悠閑地翻著一張當地出版的文摘報,忽然眉頭一皺:一個療程治愈陽痿早泄的“力勃益精丹”,搶了正文的風頭;

  青島的公交車上,移動電視熱熱鬧鬧地放著廣告:一個八九歲的男孩跳出來,大聲說:長大了我也要去××男科醫院!當然,如果是自駕車,各地交通台播出的治療性冷淡的廣告,也會不停灌進你的耳朵;

  晚上,當你在門戶網站的女性頻道看得正開心,卻瞥見底下“陰莖加長××cm”的字眼;而在深夜,各地電視台的“20天還你一個全新的男人”的露骨廣告,絕對讓你麵紅耳赤……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img/2007/1018/img-223144166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從南到北,從早到晚,從平麵媒體到立體傳播,性廣告布下了天羅地網。否則,2007年7月,國家廣電總局也不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播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規定:凡屬虛假違法、內容不良、格調低下性保健品廣告和各類性暗示廣告,一律不得播出。8月,全國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進行了集中清理整治;而從9月6日開始,是對違規廣播電台的通報批評和責令停播。20天後,總局再次禁播8類涉性藥品、醫療、保健品廣告及有關醫療資訊、電視購物節目。

  市場:中國男人1億陽痿?

  但在今天,仍有媒體“頂風作案”。

  在他們眼裏,性廣告不是低俗下流的代名詞,而是穩定的收入來源。在媒體廣告部工作了幾十年的楊女士稱:廣州某都市類報紙前年的醫藥廣告收入有 7000-8000萬元,占總廣告收入的1/3。武漢著名維權人士黃誌宏透露:中部某省的報業集團2005年5個多億的廣告收入中,醫藥廣告有近4億。而在醫藥廣告中,性廣告有是重中之重。記者粗略統計了下2007年9月廣東某都市報的性廣告(僅指壯陽類醫藥廣告,不包括豐胸美容)有54次,多時一天出現五六次。

  “這證明市場有需求。”楊女士解釋。撥開眼花繚亂的性廣告,一個繁榮的性產品市場呈現在眼前。

  權威統計表明,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ED(勃起功能障礙)問題。一位資深男科醫生,將數字精確到1億。心理障礙或者過度疲勞都可能引起ED,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正規治療和慢慢調理,但大部分患者都不會走這條路。

  急於治愈又對性諱莫如深,讓這個群體沉默地拜倒在各色性廣告之下。“即使被假廣告騙了,這部分人也不好意思投訴。”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說。

  同時,性廣告的誇張又拉攏了另一批消費者。生產商深諳潛在消費者心理,宣傳此類產品時也不會拐彎抹角。一位廣告人曾忿忿地表示:“其實我們都不屑用直白的性暗示表現手法的,但是很多客戶都是農民工,隻想更快更直接。”

  那麽,這些產品的真正效果如何?賈亞光說:目前,有保健品踩著“抗疲勞”的紅線,,其中加入偉哥粉之類的處方藥成分,有副作用。更多市麵上的壯陽藥沒有國家批號,就是假藥。

  沒有威懾力的懲罰

  “雜草”已經長出,隻能寄希望在“除草”上。通常的“除草”有兩種方式:一是媒體自查;二是工商和廣電部門的監督。

  一般媒體都會有通過資格認證的審查員,把關廣告有無違反《廣告法》等法律法規。但在小集體的利益麵前,審查員往往無話可說。而曾參與此類廣告運作的一位人士說:“電台本身就是個保護傘。他們肯定知道廣電總局的有關文件。等有關部門監察之前會通知我們:你這個節目這兩天不要播了,風頭過後再說。”

  自查效果不明顯,就隻能靠政府監督。2006年10月,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禁止報刊刊載部分類型廣告的通知》,明確規定“藥品、保健食品、消毒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廣告,不得出現表示提高、增強性生活能力及性生理器官的內容”。今年9月,廣州一家都市報再次刊出《廣電總局再次禁播涉性廣告》的新聞,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該文下方,又出現了“陰莖延長加粗術中國獨創”的廣告。

  《廣告法》規定:對責任人的處罰包括沒收廣告費用、罰款、停止廣告業務等。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通常隻限於罰款,停止廣告業務的案例在多位被采訪的廣告人記憶中並沒發生過。而罰款也常常會被做手腳:一方麵,有關人士揭露:廣告刊發後,企業與刊登廣告的媒體“合作”,通過偽造低價假合同來對付工商處罰的事情,已經成了行業內的“潛規則”。另一方麵,對工商罰款討價還價是習以為常的事,有人曾成功地把10萬元的罰款說到了2萬元。

  如此處罰背後,是工商部門與媒體的博弈。維權人士黃誌宏有著頗為豐富的媒體資源。最近,據說武漢衛生係統將加大醫療廣告的管理,黃誌宏就被一幫媒體給包圍了,他們紛紛向觸角敏銳的黃誌宏打聽,有無衛生管理部門的負麵新聞,好讓他們可以給“曝曝光”,報複一下。

  而黃誌宏經過某報業集團的宣傳欄時,意外地發現上麵貼有對他及其同伴的封殺令,因為他們積極打擊虛假廣告,讓集團名譽受到損害:“雖然集團刊登的廣告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但為了集團的整體利益,我們建議,集團各媒體不要刊登涉及××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