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唱片條線大約五年時間,看著歌壇的巔峰位置綿延交替,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才明白沒有常開不敗的花。人們都說娛樂圈最是殘酷,藝人的低潮蟄伏要寫,生老病死也要寫,可道是無情卻有情,真正的感情也許是要放在心裏的。比如,可能今天賣得最好的女歌手是蔡依林,但大多數人心中永遠的天後卻不是她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y/2007-10-03/8b8b2bfcbd13b2d9a61ac350f84f104b.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金枝欲孽,講不公平待遇,講厚此薄彼,講互相攀比,永遠充滿了賣點。記得在阿妹和JOLIN發片前,曾有這樣一則新聞:搖錢樹JOLIN遠赴歐洲學習最新舞蹈,主打歌也直接向歐洲音樂人重金收購,相比,阿妹的MV卻窩在台北某破敗的籃球場拍攝,歌曲創造也全靠本土班底完成。看到這則新聞,很多視阿妹為掌上明珠的歌友氣得差點都要吐了血。
阿妹的專輯《STAR》率先推出,與華納時期的最後一張唱片《我要快樂》的灰暗相比,新專輯亮麗了許多,甚至有重獲新生的感覺。但重生也有代價,專輯中不見了《我要快樂》裏濃得化不開的個人情緒,少了幾分獨一無二的魅力,多了一些迎合市場的妥協。以至於條線上的不少好友,在聽完專輯後的第一感想竟是:真的那麽糟嗎?
化學反應發生在前不久的《STAR》上海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選擇在某大廈內的酒吧舉行,類似於阿妹出道前駐唱的PUB。果不其然,阿妹現場的表演仿佛重新回到出發的時刻,激情澎湃,演出結束,她自己也驚訝:沒打算要跳舞,怎麽唱著唱著又跳起來了?
原本聽上去不怎麽樣的歌竟第一次那麽順耳,真讓人佩服張惠妹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但這種力量她也曾經失去過。在離開豐華來到華納發行的幾張唱片,阿妹的演繹並沒有為歌曲加分,反而總給人緊巴巴放不開的感覺,當時已經走下坡路卻急於要穩住腳步的心態讓她難以發揮自如,反而後來去了美國讀書,慢慢放下天後的包袱,回歸平凡,阿妹才又找到了那種叫做唱歌的力量。
不久前,蔡依林也發表了新專輯,原本的名稱《特務J》來到內地被改成了《愛情任務》,酷炫指數直線下跌,好在專輯裏的作品被悉數保留了下來。
JOLIN這兩年的路可以用高處不勝寒來形容。去年憑借《舞娘》不僅豔壓群芳,還超越周傑倫成為台灣地區的銷售王,可偏偏有人等著看笑話,一個姿色平平、唱功不佳的小姑娘何以就能直上巔峰?正因此好強的JOLIN才會在金曲獎上說出那一番感謝的話,給那些看空她的人有力的回擊。
可畢竟《舞娘》樹立的標杆太高,綜觀華語歌壇,沒有哪位天王天後在唱過一首至熱K歌後第二年立馬能以新作品超越的,雖然《愛情任務》的命運還遠沒有到可以蓋棺定論的時候,但許多專業人士在聽完專輯中的12首新歌後,都說了一個字:難。
按照蔡依林的搏命性格,她肯定不會願意就此倒在《舞娘》這塊絆腳石前。所以這次的《愛情任務》,她才會設計出如此之多要好看不要命的動作來。可外在的修飾永遠無法代替歌曲本身的質量和歌手自身的演繹,
JOLIN將來要麵臨的,很有可能不是一條越走越開闊、越唱越爐火純青的光明大道,而是日益狹窄的華山險境,也許也隻有JOLIN這樣的毅力,才存在著走下去的可能性。如此看來,被認為過氣的也許並非如想象中那般可憐,被認為當紅的日子也絕非過得悠然自得,所謂的歌後相爭隻不過是表麵現象,日子過得好壞,唱歌是否順心,隻有個人心裏最明白。韓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