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稱在罵聲中成長 鞏俐章子怡都不是美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威尼斯的風中,張藝謀那張骨骼錯落的麵孔上如同刀削般的紋理變得柔和了許多。很多時候,他在笑,他可以笑著說:“我在罵聲中成長。”也可以笑著說: “李安的中西貫通,我連門都摸不到。”他反複強調著“平常心”,仿佛這是一條密語,使他長久以來被媒體圍困的那根神經得到了撫慰。望著遠處湧動的海水,張藝謀的語氣並不滄桑,但卻真誠:“其實,我隻是一個卑微的人得到了好運氣。”

麵對惡評:罵我的人,會永遠罵我

“我深知命運的由來,我做的事其實跟木匠沒區別。”

“《黃金甲》後,針對您,媒體有很多負麵的評論……”問句剛剛起頭,張藝謀便豪爽打斷:“別這麽客氣,你就說媒體一直在罵我就行了。其實這很正常,不罵我罵誰啊,我就常跟人開玩笑說我是在罵聲中成長。”

不過對於“挨罵”,張藝謀並非是無條件地逆來順受,而是不想讓罵聲無緣無故地侵入自己的內心。“對於這事兒,得看得開。被罵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自己心裏有數,知道自己的電影到底存在哪些優點和哪些缺點,否則被罵暈是很容易的。別說多了,全國如果有10個記者一起勤奮地罵你,人可能就被罵傻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7/9/4/200709040752386be4c.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張藝謀自嘲是在罵聲中成長。

張藝謀認為自己不怕罵還因為他從來沒把自己當成事兒:“我的職業就是電影導演,靠著這個職業得到了觀眾的矚目,其實這跟一個木匠沒有區別,我也沒把自己當成一個特別的人物。30歲以前,我是個卑微的人物,1987年拍了《紅高粱》,突然給我帶來了好運氣。可是,前30年我一直生活在底層,我對那時的記憶遠比近20年的記憶深刻。我深知命運的由來,因此在我心裏,我從來沒有狂過。我希望用平常心來看待一切,別把自己嚴重化了。”

但是,有著“秦國人”式的倔強骨骼的張藝謀並不是用這種“平常心”來作姿態,就此回避外界與他的矛盾:“我不需要用妥協來當擋箭牌,我知道,罵我的人,會永遠罵我。”

電影理想:商業大片給了我走路的機會

“好電影如同奇跡發生,也許10年、15年,我希望我能碰上這千載難逢的情境。”

身在威尼斯的張藝謀現在對於電影有著什麽樣的懷想?張藝謀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最想做的電影是“打動人心”。“一部好的電影應該能夠讓人忘記聲音、忘記特效、忘記表演,隻記住那種揪扯心靈的顫抖,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太難了。”張藝謀表示,“我依然在學習之中,多讀書,接觸各種信息和資訊。但是要拍一部好的電影真是如同奇跡發生,它其實是無法尋找、而是在不知不覺中降臨的,其微妙程度甚至比運動場上的比賽還複雜。我希望我能碰上這種千載難逢的超水平發揮,也許10 年、也許15年,總之能讓奇跡發生一次。”

張藝謀的“困境”皆因他從文藝片轉到商業大片而引發,而對於給他帶來麻煩的商業影片,張藝謀說:“它至少給了我用兩條腿走路的機會。”

坦言缺憾:不懂表演 直到演戲不如李安

“我是一個不懂表演的人,我始終為此遺憾。我也不擅長指導演員演戲,這點我比不上李安。”

誰會相信張藝謀不懂表演並且也不擅長指導演員演戲呢?采訪中張藝謀坦言這是實話:“我選演員真的是靠直覺,我是一個不懂表演的人,我始終為此遺憾。我也不擅長指導演員演戲,雖然在拍攝的時候,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勤補拙,但是我知道別人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我隻能做到我所能及的範圍。”

張藝謀表示:“在選演員方麵,老師說我是憑直覺,我學攝影出身,知道什麽臉蛋在鏡頭裏耐看,並且有東方特色。像鞏俐、章子怡一個比一個小個號,她們在生活中都不是美人,隻是在攝影機裏好看。但是在調教演員表演時如何拿捏得精準、如何更有表現力,我並不在行。這點我比不上李安,他對演員的把握有獨到之處。而且,他在東西方文化中遊刃有餘,我更是連門都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