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秘"精子庫":逾95%捐獻者為大學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工作人員在進行化驗

《大學生捐精不再羞答答》一文23日刊登後,不少讀者打來電話谘詢。23日,記者對位於省立醫院生殖醫學樓三樓的山東人類精子庫進行了探訪。

精子庫“探秘”

走進精子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掛在牆壁上的人類精子庫供應誌願者篩選程序。

在接待室裏,郭醫生正在核對誌願者的身份證及學位證書等證件,並進行誌願者個人信息登記。隨後,誌願者與精子庫簽署一份《知情同意書》。三間取精室略顯狹小。誌願者在取精室自行取出精液後,將精液標本放在取精室與實驗室相通的一個小窗口。

經允許,記者穿上鞋套走進了實驗室。一位醫務人員正在對剛剛取出的精液進行檢測、分裝,然後拿到冷凍儲藏室。在冷凍儲藏室,經過化驗的精液先要經過降溫,最後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內。

程序嚴格層層淘汰

山東人類精子庫許成岩主任介紹說,誌願者的篩選流程非常嚴格。

誌願者年齡限定在22-45周歲,要憑身份證、學曆證登記,簽訂《知情同意書》。誌願者捐精前要控欲2-7天,捐精期間每6個月要做一次健康檢查,發現身體出現發燒等變化要向醫生報告,捐贈者不能追問、不追蹤接受精液的病人和由此獲得妊娠後代的信息,並不能向其他人類精子庫捐精。

隨後,誌願者可以進行捐精,精液檢驗不合格者將被淘汰;合格的精液將被冷凍保存複蘇,連續三次不合格者也將被淘汰;之後,誌願者要接受全麵體檢,應無性傳播疾病、肝炎監測合格等,不合格將再被淘汰。經過層層選拔,合格的誌願者才可以建立檔案,成為正式的精子捐獻人。每位誌願者捐精10-15次,大約50-70支。最後一次捐精6個月之後,還要再做一次全麵的體格檢查,從而徹底排除傳染病的可能。之後,誌願者的精液才能被采用。

約九成誌願者精子不達標

許成岩說,捐獻精子的合格率比較低。“正常人的精子隻要達到2000萬個/毫升就合格了,但由於在冷凍存儲的過程中會損失掉一部分,所以捐獻精子的標準提高到了6000萬個/毫升,很多捐獻者達不到這個標準。此外,還有精子活動率等其他指標的限製。”據了解,從山東人類精子庫2006年4月成立至今一年多的時間內,約九成誌願者的精子不達標。另外,對捐精者的體檢很嚴格,不能患有乙肝、艾滋病等傳染病或者遺傳病,隻要有一項不合格,那就不允許捐獻,即使捐獻了精子也無法使用。

精子庫供不應求

根據醫療部門最保守的估計,山東每年需要人工授精的夫婦至少有1.5萬對。但目前山東人類精子庫的采集冷凍量,一年隻能滿足3000對夫婦的需求。國家明確規定,每個誌願者的精液最多使5名婦女懷孕,因此達到了一定的量,誌願者就應停止捐精。但在現實的操作中,人工授精的成功率隻有20%左右,這樣一來,使得精子庫的需求量更大。

誌願者來源匱乏

許成岩說,總體來看,精子庫現在的處境仍然很尷尬。主要原因是捐精誌願者的來源匱乏,目前95%以上依賴在校大學生。由於涉及個人隱私,加之大多數人受“一滴精十滴血”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待捐精還是非常敏感,在意識上也無法將捐精與獻血和捐獻器官等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