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富的隱秘世界:40億貸款打造華林帝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孫樹華故事的前半段,是一個令人感動的農村窮孩子的個人奮鬥史,但從一位鄉長做主給他第一筆貸款之後,孫樹華和他的華林集團就一步步變成了鄉、縣、市、省諸多人士政績與財富的來源地,而這位小學都沒讀完的河南首富的財富,則來自幾大國有銀行數以十億計的貸款

  從前年初開始,41歲的孫樹華就很少在他的公司華林集團出現,因為從那時起,他已成為逼債的銀行和媒體圍追堵截的對象。這一年,他將他的座騎——一輛黑色奔馳600轎車,悄然換成了一輛越野車。

  這輛奔馳,曾經見證了孫樹華的榮耀與夢想。據稱它是在河南省周口市出現的第一輛奔馳車,“京AG0116”的牌照顯示著主人特殊的身份。這種牌照被認為“花錢也搞不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img/2007/6/29/songyan/1183086545457_1311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孫樹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img/2007/6/29/songyan/1183086545711_2184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華林集團現在大門緊鎖,農民在門前曬起了小麥 吳阿侖/圖


  今年6月1日深夜,躲債的生活終於結束。在哈爾濱的一家賓館裏,正在上網的孫樹華被警方抓捕。

  距此一個星期前,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對孫樹華正式立案偵查。距此兩天前,新華社播發了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許可對孫樹華實施刑事拘留的消息。作為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最大的企業老板,孫樹華還曾身兼河南省人大代表、淮陽縣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對孫樹華實施刑事拘留的命令是從公安部下發的,理由是孫樹華涉嫌貸款欺詐。他通過製造虛假信息材料、土地重複抵押等方式,從農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獲得了13.6億元貸款。

  事實上,從2002年以來,孫樹華主要是依靠貸款,給自己打造了一個貌似強大的“華林帝國”。最高峰時,他從各家銀行拿到的貸款總額高達40億元。

  他的手法是以一些國家級、省級或市級重點工程項目為平台運作貸款。將近10個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拿在他手裏,從南水北調工程配套項目到鋰電池,從高速公路到橋梁建設,從發電站到教育,林林總總。尤其在2003年一年,華林集團以蛇吞象的氣概,馬不停蹄地接連拿到了六七個大型項目,並以此從銀行拿到貸款。這些項目如果同時開工,需要200億元的投資。華林集團的資產因此也在短短兩年期間,由不到2億元一下子膨脹到47億元。

  2004年10月,在河南小有名氣的孫樹華被運作進“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成為“河南首富”。對於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企業家來說,這是他榮耀的頂點。僅僅三四個月後,他的貸款欺詐問題便浮出水麵,並被有關方麵追查。他也成為債主最想見到的人。

  兩年多後孫樹林的身陷囹圄,不過是延續了很長時間的一個懸念的終結。

  “一副農民樣,一顆霸王心”

  在河南周口市淮陽縣一帶,孫樹華白手起家終成大業的事跡,已經是一個被說濫的故事:小時候炸過油條,賣過煎餅,撿過破爛,蹬過平板三輪車,兄弟姐妹6個人在艱難困苦中長大成人,都沒讀過多少書。在家中排行老三的孫樹華,最終依靠在撿破爛時發現的農用塑料薄膜業機會,從收購廢舊薄膜到自己設廠生產,從而逐步建立起在河南周口地區有一定實力的塑料生產王國。

  有人形容孫樹華:“生著一副農民樣,有著一顆霸王心”。還在為溫飽問題而掙紮的少年時代,孫樹華就生活在人稱“中原第一湖”的淮陽縣龍湖邊上。煙波浩渺、一望無邊的龍湖是淮陽人的驕傲,這裏相傳是中華文化始祖伏羲生活過並且死後安葬的地方。孫樹華發跡後,曾投資為龍湖邊上的伏羲、女媧像重塑了金身,並且讚助了伏羲廣場的建設工作。

  至今龍湖邊上的人都津津樂道於孫樹華小時候的艱難生活。“小時候他和他哥就在那邊炸油條賣,他們兄弟經常被燙得滿手是泡。”一位環衛女工人指著湖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孫樹華掘到第一桶金的地點,就位於離龍湖不遠的淮陽縣曹河鄉。從19歲開始,他以曹河鄉為據點,將從農地裏收來的廢舊塑料薄膜運到濟南、上海一帶出售,並且從雲南販回大批的磷肥銷售。“整個淮陽縣農民用的磷肥,差不多都是他從雲南販回來的。”孫樹華的二哥、至今仍住在龍湖邊上的孫樹星說。在1980年代末,這兩項生意運轉了幾年,使孫樹華積累了五六十萬元自有資金。

  據熟悉孫樹華的人稱,隻讀過三年書的孫樹華大字不識幾個,連自己的簽名都寫不好,沒有什麽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他在1993年出過一次 車禍,躺在醫院昏睡8個月才醒,人顯得更加木訥少言了。

  這場車禍究竟給孫樹華帶來什麽影響,仍然是個謎。

  一些跟孫樹華打過交道的人認為,1993年的那場車禍,改變了孫樹華的人生態度。當奇跡般 “複活”後,他對很多事情看淡了,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幾乎沒有任何個人嗜好,惟一的愛好就是工作。並且,“做大事”成為他在公司裏經常宣傳的個人理念。“官、產、學、研”四輪驅動是他公司裏的文化人幫他總結出來的企業經營哲學。

  但孫樹華的二哥孫樹星回憶道:“他後來腦子出了問題,是那次車禍導致的。”孫樹星的具體證據是,車禍後的孫樹華,性格變得怪異了,與家裏人交流時動不動就發脾氣,“後來我們不見他了,隻通電話,他的瘋脾氣讓人受不了,再後來我們電話也打得少,因為在電話裏他也亂罵。”

  也有人說孫樹華的木訥少言是在與“大人物”打交道中形成的習慣。“他是官員辦公室裏的常客,所以說話肯定得先思考好了再說。”一位與孫樹華有過緊密合作關係的人說。

  但無論如何,在43歲的孫樹華因貸款問題被警方刑事拘留以前,他在運作項目、資金的過程中,的確表現出了驚人的能量。河南安彩集團前任董事長李留恩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孫樹華是個能量極大、背景極深、可以通天的人。”安彩集團是亞洲最大的彩電玻殼製造廠、一家有著上百億元資產規模的上市公司。

  “貴人相助”

  一個毫無背景、從撿破爛起家的窮孩子,如何能夠建立起如此深厚的人脈資源,並且以一個毫不起眼的貧困縣城為基地,最終拿到那麽多國家大型項目,從銀行裏拿到如此高額的貸款?

  有人認為,孫樹華能辦成很多“大事”,沒有什麽特別的能耐,就是“傻大膽”。“再大的項目他也敢拿,對一些官員送禮,他的方式也很直接,就是拿著成箱的錢往別人桌上一放。”河南本地一位關注孫樹華兩年之久的記者說。

  據知情者稱,孫樹華雖然個人生活極度節儉,但在“請客送禮”上卻從不小氣。孫樹華出門從來沒有刷卡的習慣,都是帶著成箱的現金。在他的車後備廂內,總是成袋成袋地碼放著現金,以備不時之需。一位當年跟孫樹華同桌吃過飯的記者親眼見到,孫樹華拎起身邊的一隻密碼箱打開,從裏麵掏出成捆的現金付賬。

  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是,孫樹華曾經向某銀行申請11個億的貸款,最後拿到手的錢隻有7億。

  據一位華林內部人士說,孫樹華在北京還擁有6輛 寶馬、奔馳一類級別的高檔轎車。“這些車他都送給北京的那些關係重要的人物開。”

  孫樹華跟人打交道時經常是顯得非常客氣,態度極其友善,甚至給人傻嗬嗬的感覺。“這樣可以讓人對他沒有防備心理,很快建立起信任。”一位華林內部人士說。

  此外,“貴人相助”是孫樹華創業經曆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關鍵詞。孫樹華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 叫遲新誌,是當時的曹河鄉鄉長,他看到孫樹華從事的塑料薄膜生意後問他:“你為什麽不辦一家工廠,自己來生產塑料薄膜呢?”孫樹華告訴他,自有資金不夠。這位鄉長便做主由鄉裏的信貸社給他提供了100萬元左右的貸款,成立了一家塑料生產廠。

  也有人說,這一階段孫樹華通過“搞關係”的方式,從淮陽縣工商銀行等地方貸過幾十萬元。但遲新誌的幫助,顯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後,孫樹華一直將遲當作恩人。當遲從淮陽縣法院副院長的職位上退休後,孫樹華便讓他到華林當了一個廠的廠長。

  “最初是鄉裏給他貸款,然後是縣裏給他貸款,再後來是市裏、省裏,孫樹華就這樣,一步步地做得越來越大了。”孫樹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有恩必報”,為人善良,講義氣,是熟悉孫樹華的人對他的普遍評價。“他是一個很典型的農民,有著農民身上的那些突出優點。”一位跟孫樹華打過交道的河南記者說。他“講義氣”的名聲讓一些人很放心地將錢借給他。

  2004年8月,一位河南銀行係統裏的人看到孫樹華有困難,以私人名義借給孫500萬元。這個後來為追不回這筆錢而急得要跳樓的銀行職員說:“孫樹華很講義氣,我當時相信,這筆錢借給他,他一定會還的。”當孫樹華陷入困境後,這個銀行職員找到過孫樹華,孫回答:“我現在有困難,你等一等,過段時間,我一定還給你1000萬。”可是此後孫樹華已經無法再維持“講義氣”的形象,這個銀行職員再也尋不見孫樹華的影子。

  “他不會出賣別人,如果出問題了,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把別人供出來。所以很多人很放心地和他交往。”在談到他為什麽能夠交結到一些“大人物”時,一個熟悉孫樹華的人這樣說。

  另一個“貴人”的出現據說正是孫樹華的善良帶來的。這個“貴人”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但傳播得最廣的版本是,一個上海客商到淮陽考察項目,與孫樹華談合作,幾天下來沒有達成意向,上海客商準備返回上海,但突然染上重病,躺倒在淮陽縣的醫院裏。孫樹華得知後,天天跑去服侍,前後長達一個月。客商病愈,與孫樹華成為生死至交,合作也成為順理成章之事,孫樹華1997年將塑料廠改名為“滬光塑料廠”,隱約可見這位上海“貴人”的影子。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證。孫樹華的二哥孫樹星甚至認為,這個“貴人”根本就不存在,是孫樹華出了名以後別人杜撰出來的。但據一位跟華林多次打過交道的人說,華林鼎盛時期,時任華林常務副總裁的哈爾濱人羅鎮,經常將這個故事講給來訪者聽;並且羅鎮說,是孫樹華親自講給他聽的。

  這個故事裏更神秘的情節是,據說這個上海客商在北京擁有極豐富的人脈資源,他是孫樹華“能量”的秘密來源。

  到1990年代末,孫樹華的幾家塑料廠加起來也不過每年幾千萬元的銷售額。但1998年的長江洪水給了孫樹華一次生意上的飛躍機會,他的工廠開足馬力生產抗洪搶險所需要的塑料編織袋,賺到了不少錢,並且還成立了一家號稱長江以北最大的塑料篷布廠。

  2000年,孫樹華覺得塑料行業增長空間有限,他試圖尋找“做大事”的機會。這一年4月,他將手下幾家塑料生產廠組建為華林集團——“華林”,取了他自己名字中的最後一個字,以及與他關係最好的五弟孫樹林名字中的最後一個字。

  成立華林集團的同一時間,孫樹華如願拿到了他的第一個國家重點項目——為南水北調工程配套、年產10萬噸的聚乙烯(PE)管材生產項目。農業銀行為這個項目貸款4.5億元,該行河南省分行前任行長張銀海說:“華林擁有長江以北最大的塑料篷布廠,這是華林拿到PE管材項目的原因之一。”

  但華林當時畢竟隻是在河南周口地區有一定影響力的塑料廠。據悉當時國內共有41家企業,其中包括4家上市公司,都遞交了項目申請報告。

  華林的優勢何在?據張銀海介紹,華林由於從事的是農用塑料生產行業,跟水利部打交道較多,關係較好。“這其中水利部的推薦應該發揮了作用吧。”

  這個總投資12.5億元的亞洲最大PE管材生產線項目,華林拿到以後,實際上並沒有資金實力投資興建。“覺得項目很有前景”的張銀海在一次省裏開人代會之際,將項目介紹給河南安彩集團當時的董事長李留恩。最終,安彩出資3000萬,與華林共同組建安彩華林化學建築材料有限公司,並持有30%股份。此外,安彩還提供了4290萬元作為運營資金,並承擔起1.35億元貸款擔保責任。華林則以土地等固定資產入股。

  安彩華林是在2002年6月注冊成立的,其PE管材可行性報告三個月後才得到國家計委的批複。但早在當年5月,農業銀行的4.5億元貸款就已經到達華林的賬上。

  張銀海對此的解釋是:“我們是衝著華林集團貸款的,而不光是看這個項目公司。”至於9月國家計委才批下項目可行性報告,張的說法是:“項目報告還沒得到審批時項目就啟動,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如果不是這樣,也沒有今天的安彩集團呀。”

  張銀海的兒子張超的建築公司參與了安彩華林PE管生產線的興建工作。到2003年,由於SARS的影響,項目暫時停工,張超退出。對此,張銀海說:“我兒子是參與投標獲得這個項目的。我當時不知道。我知道後就勸他,不管做不做得好,最好不要做。”

  安彩和華林的合資關係僅僅維持了9個月。李留恩提出要撤股,並且索要已經投入的7290萬元資金。至於撤股的原因,李留恩對南方周末記者的解釋是,覺得華林的管理家族味太濃,極度混亂,孫樹華獨斷專行,安彩方麵在管理上插不上手。“進入以後才發現上當了,孫樹華是一個招搖撞騙的人,一個壞家夥。”

  李留恩說,他後來碰到張銀海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批評他“不該將安彩拖進來”。對此,張銀海說自己也是一個受害者,當初根本沒料到孫樹華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至今,安彩集團還有3000萬元未能從華林討回,並且1.35億元的擔保責任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從頭頂掉下來,銀行有可能從安彩的賬戶裏劃走這筆錢。

  與兩位“受害者”所描述的情形有所不同,有人認為安彩在這件合資案裏隻是充當了一個“托兒”的角色。當“托兒”的功能完成後,安彩便急於退出。

  “反正損失的是國家的錢,又不是自己的錢。”一個對這起合資案較熟悉的人士說,“華林借助安彩集團的巨大影響力,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當安彩撤資後,孫樹華因為害怕與華林有債權關係的銀行失去信心,而不惜假造安彩集團的公章,並模仿李留恩的簽名,以維持合資關係仍在繼續的假象。

  華林向農行申請的4.5億元貸款,張銀海介紹說,“完全符合貸款程序”,是由淮陽縣支行報到周口市支行,到河南省分行,到農行總行,層層上報的,總行再派工作小組到淮陽考察項目情況,並最終由總部批準的。

  但根據一位農業銀行內部的人士透露,孫樹華在農行的貸款,還是有人脈資源在起作用。“華林前後向農業銀行係統貸出了二十多億的款項。貸款都是直接由總部批準的,凡是涉及華林的貸款,下麵的分行不要問為什麽,一律放行。”

  農行係統與孫樹華有著不一般的關係,從種種跡象中並不難看出。華林有一支專門負責融資的團隊,幾名成員都是曾在農業銀行工作過的人。2005年,農行周口市支行一位行長被立案偵查,其中查出這位行長的司機有一張由華林提供的700萬元存折。另有一位支行行長離任後,就去負責曾經由華林拿下的南陽天池崖水電站建設項目。

  2005年,華林陷入債務危機後,農行周口市支行信貸員鮑建主動辭職離開農行,自告奮勇地來擔任華林集團法定代表人。據一位接近孫樹華的人說,此人之所以在華林陷入困境之際“勇敢地走進華林,為華林分憂”,完全是因為他被孫樹華的“義氣”所打動。

  “我們要與華林共存亡”

  PE管材項目為孫樹華贏得了巨大聲望,取得了來自政府層麵的重視,可以說這是他繼續獲得更多 “大項目”的一個支點性項目。一個典型的例子是,PE管材項目使當時的縣委主要領導開始對孫樹華刮目相看,承諾在政策上給予孫樹華全力支持,還特地劃出一千六百多畝土地,為華林打造工業園區。

  孫樹華此後成為淮陽縣裏的明星人物。

  在一個貧困的小縣城裏,華林集團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企業,受到需要發展地方經濟、建立政績的政府官員的嗬護,其實並不奇怪,政府官員們於公於私都樂於幫助一個迅速崛起的明星企業。

  在縣委主要領導的支持下,孫樹華在淮陽獲得了三千餘畝土地。這些農用地被從農民那裏征用過來,改為工業用地。

  在華林集團大門外的水泥地上曬小麥的當地農民,紛紛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他們的土地被華林征用時的情形:“他們在村子裏一家一家地找農民簽賣地合同。有不願意賣地的農民,當即被押進車裏帶走。”

  這些土地以一畝地2.2萬元左右的價格得到,成為孫抵押給銀行獲取貸款的資產。抵押給銀行時,每畝地作價至少在10萬元以上。

  2005年華林出現困境以後,淮陽縣政府調集了6000萬元資金,幫助華林還債,其中包括政府扶貧款及淮陽縣一中的教育經費。周口市當時的市委書記在會上表態說:“華林是我們周口最大的企業之一,我們周口與淮陽要與華林共存亡!”

  據周口市政府網站報道顯示,在此後的兩個月之內,周口市政府班子、河南省以一位副省長為首的幾位領導分別到華林去考察慰問,他們將這場媒體風波形容為 “競爭對手的點火”和“媒體的炒作”。一位副省長在考察華林時還親切地對孫樹華說:“樹華,能挺得住嗎?”孫樹華的回答也充滿豪氣:“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隻要我不被唾沫星子淹死,我就要把這個企業辦下去。”

  2006年,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也下發過一份文件,文件名帶有“緊急幫助華林集團重新崛起”這樣的句子。該文件建議華林的債主銀行不要單獨起訴、凍結資產,並希望銀行為華林提供封閉貸款以幫其渡過難關。

  一些保護之舉甚至令正常的執法行動都難以展開。2005年,河南省審計局兩位工作人員受到局長派遣,帶著執法證到華林集團審查華林的資產情況。起初周口市審計局不予配合,理由是他們必須先征求周口市委領導的同意。當兩名審計人員進入華林後,淮陽縣的一位縣長趕過來“全程陪同”,兩三天以後,兩位審計人員毫無收獲,忽然接到派遣他們出來的局長的電話:“你們回來吧。”兩名審計人員無奈地離開,此次資產審查就這樣不了了之。

  “我覺得孫樹華到今天這步,都是他身邊那些人,還有那些官,害了他。”孫樹華的二哥孫樹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孫樹華自始至終也沒有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團隊。一個例子是,公司財務部長經常換來換去。有一段時間,華林的財務部長是一位

  年僅22歲、高中畢業、毫無財務知識的年輕人。“這位小夥子自己對我說,他連記賬都不會,隻管簽字付款。”一個在華林鼎盛時期訪問過華林的客戶說。

  孫樹華的家人、恩人、熟人占據著華林集團各個公司的主要負責崗位。孫的大哥孫樹民,五弟孫樹林,六妹孫樹玲都在公司負責相關事務。除了孫樹華最初的“恩人”遲新誌,以及來自農行係統的朋友、熟人外,孫樹華早年在曹河鄉一起創業的夥伴也都在公司居於要職,比如來自曹河鄉的王建民負責華林的整個采購事務,曹河鄉的龐春枝、龐金枝兄弟倆分別負責塑料廠和篷布廠。

  有一段時間,孫樹華的家人常常趁孫外出跑項目之機,假冒孫樹華本人的簽字從公司支取錢款。後來孫樹華得知此事後非常憤怒,召開了華林曆史上罕見的一次“董事會”,在會上厲聲罵道:“誰膽敢再冒我的名字簽字領錢,我×他媽!”

  “孫樹華的特長是跑項目,如果他隻是一個專門替淮陽縣去跑項目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企業運營者,他可能會發揮極大的正麵作用。”一個跟華林長期打交道的合作者說。

  2004年底離開華林的羅鎮是哈爾濱人,據悉是孫樹華在火車上認識的。“他覺得羅鎮很老實,很談得來,就讓他來華林工作,後來當了常務副總裁。”一位華林內部人士說。

  酷愛寫詩、幹文字宣傳工作出身的羅鎮,在華林集團快速擴張、四處拿項目的過程中,被認為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項目都是他提出來的構想,孫樹華采納了。”一位熟悉華林情況的河南記者說。

  作為哈爾濱人,羅鎮幫華林在黑龍江拿到了幾個大項目,其中包括總投資額達65億元的哈爾濱三環 高速公路項目、鬆花江斜拉大橋,等等。

  一位華林的長期觀察者認為,從某種程度上看,是一幫職業經理人害了孫樹華。這幫經理人看到孫樹華有能力運作來資金,公司管理上又完全是一團糟,便紛紛前來聚到他的旗下。“他們趁此機會撈到大量好處,等公司出事了,便紛紛離開,讓孫樹華本人成了最大的替罪羊。”

  在地方政府期待華林為地方經濟發展作貢獻的心態下,一些拉郎配式的並購、攤派任務也落在了孫樹華身上。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華林對河南四五酒廠的收購。本意是幫助政府解決“員工上訪”問題,但最終因沒有資金履行收購合約,酒廠仍被政府收回。

  灌進華林這個“塑料大棚”般的帝國的第一股冷氣,是2004年6月交通銀行前去華林的PE管材倉庫查看,結果意外發現華林在好的PE管材產品下麵,掩藏著成批的次品。

  當時,國家在金融領域進行宏觀調控,銀行貸款手續變得更嚴格。聞訊前來討債的銀行絡繹不絕。為了掩飾PE管材開工不足的事實,孫樹華命令華林的貨車裝著PE管產品由一個倉庫到另一個倉庫來回地轉,給人以貨物在源源不斷地從倉庫運出的錯覺。

  但孫樹華的“跑項目”、“圈錢”遊戲此時已很難再玩下去了。

  華林在2002、2003年之間拿到的近10個國家級、省級或市級大型項目,在“拆東牆,補西牆”也無法保證資金來源的情況下,幾乎一一夭折。

  2005年以後,孫樹華很少在華林出現。有人說孫樹華在轉移資產。一些原本屬於華林旗下的公司,紛紛變更了法定代表人。比如滬光塑料廠、篷布廠以及投資1億多元興建的周口鯤鵬外語學校,其法定代表人在2005年之後就不再是孫樹華了。

  在孫樹華貸的大量款項中,有很多錢並沒有投入到實業上去,不知其蹤。這些大宗的失蹤款項,目前是公安部門極力追查的重點之一。

  華林集團部分項目一一夭折

  ◇ PE管材生產線建成後,就麵臨嚴重開工不足,現已全麵停產;

  ◇ 一期擬投2.7億元的鋰電源項目,後來因無法解決環境汙染問題而放棄;

  ◇ 擬投資8.6億元的25萬錠緊密紡項目,一直未能開工;

  ◇ 擬投資21.6億的周口-商丘高速公路以及新鄉-長垣高速公路,也並未動工;

  ◇ 擬投資72億的南陽 天池崖水電站,也因資金不夠而易手;

  ◇ 鄭州黃河三橋建設項目,後來也因為遲遲無法動工,終於被河南省政府收回建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