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霸”張非再獲677分:上清華北大輕而易舉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70627/Img25079031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張非今年複讀所在的南充十中獲得兩個“亞軍”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70627/Img25079031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張非與班主任及同學在獲悉分數後交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70627/Img2507903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張非希望能再次考入北大

  先後考入北大清華又兩次退學今年高考再成南充理科榜眼被網友指為“職業考生”———

  2003年,他以606分的成績從嶽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04年7月因7門必修課不及格遭遇退學;返回南充後他在白塔中學外國語學校(亦名南充十一中)複讀,2005年再度以703分、南充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被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然而一年之後,他再度因為學分不夠自動選擇退學,在南充十中實際複讀僅兩個多月之後,今年的高考當中,他又以677分的成績名列南充市理科第2名。
這一次,他的目標還是北大。

    他就是張非,現名張空穀,還有一個多月是他24歲生日。讓張非成為新聞人物的,並不隻是他“進出北大清華如入無人之境”的神奇:2007年 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結束後一周左右,一封名為《四川南充驚現職業高考考生,清華北大反複退學牟取獎學金》的帖子開始在網上廣為傳播,直斥他此舉動機不純。隨後,川內一家報紙率先報道了此事,並引來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跟進,還有評論將其稱為“考霸”。至此,張非徹底陷入輿論旋渦的中心。憑什麽他就能考北大、清華如探囊取物?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這個天才少年屢屢從名牌大學退學?假若他再被錄取還會出現退學的反複嗎?這一事件背後所折射出的又是什麽?麵對種種非議,一向木訥的張非傳出清晰的“空穀回音”:我不是職業高考考生!

  考上北大、清華輕而易舉 被指“職業考生”謀取重獎

  2007年6月25日上午。南充十中校門口。

  高考成績當天剛剛公布,獲悉自己分數的複讀班考生們正圍著班主任張正川老師熱烈地交談。一個短發高個的男生從遠處緩緩走來,身上穿著一件藍色的T恤,袖口還印有“清華珠海校友會”的字樣。有人指著他小聲地說:“看,新聞人物來了!”

  張正川興奮地衝他喊道:“張空穀,你曉不曉得你今年考了好多分啊?”男生搖了搖頭。“才677分!比南充市的理科狀元隻少了2分!你娃考得不好哦!”張老師語氣中略微有些遺憾。張空穀,也就是曾經的張非卻顯得滿不在乎,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要是考得太好,別人更要攻擊我了!”

  此話並非空穴來風。2007年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結束後一周左右,一封名為《四川南充驚現職業高考考生,清華北大反複退學牟取獎學金》的帖子開始在網上廣為傳播。帖子裏列舉了張非2003年考上北大、獲得嶽池一中3000元獎學金;2005年從南充十一中複讀考上清華,獲得學校10萬元獎勵; 2007年從清華退學以南充十中學生的身份參加高考,並且精確地估算出他今年的考分應該在680分左右,極有可能再度問鼎北大清華,“又將輕鬆獲取南充十中的一筆重獎”。帖子首度提出了“職業考生”的概念,並直斥張非的“墮落”是一心隻為賺錢。

  很快,川內一家都市媒體報道了此事,並引來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的跟進,輿論一時嘩然。然而在種種非議聲中,一個不爭的事實基礎是:這孩子的確太牛了!每次都能考特別高的分數。所有曾經教過張非的老師都讚歎他“太聰明了”,張非現在的班主任老師張正川更是將“天才”、“奇才”的評價給了他。


北大讀書一年沉迷網絡 7門必修課不及格被迫退學

  14歲那年,初中畢業的張非考上了四川省的一所郵電學校,中專讀了兩年半,被父母接回老家後開始在嶽池中學上高中。
“我小學和初中的成績還比較好,高中就差點,因為學習態度不好。第一次參加高考隻考了619分,但當年的題目比較簡單。我的第一誌願報的是北大,結果沒有被錄取。”首次高考失利後,張非到嶽池一中複讀,結果考了606分。“那年題比較難,大家誌願都不敢報高了,我就冒冒失失報了北大,沒想到運氣比較好,我還以為隻有去電子科技大學呢!”那年,北大在四川的錄取線是604分。

  考上北大,對於這個嶽池縣大佛鄉的農家孩子而言無疑是個驚喜,嶽池一中還因此給他頒發了3000元的獎學金,誰知這竟會成為日後被人攻擊的口實。“上學的時候我是跟媽媽一起去的,結果去早了,還好北京有個熟人,在他們那裏住了幾天才去報到的。”剛進北大的張非對未來的規劃就是好好讀書,將來找個好工作。然而,“基礎課剛上完一年,還沒等到分方向就退學了”,退學的原因,正是沉迷上網。

  張非迷上網絡,最早要追溯到讀中專的時候。起初是遊戲,也有街機。據他自己陳述,高中住校,除了學習就是上網,有時候甚至是逃課去上網,當然主要是體育課。“當時我們家裏沒有電話,我在單位隔兩天就會有班主任老師打電話來,說張非又沒有到學校去上課了。”張非的父親張道誼說。進入北大之後,計算機專業又為上網提供了便利,“很多同學也都玩遊戲,但像我這麽嚴重的沒有”。結果一學年下來,居然有7門必修課不及格。北大的規定是達到或超過5門就要退學,老師通知家長來學校辦手續,“說什麽都沒用了,當時真的覺得很絕望”。

  張非的同班同學、現在北大讀研究生的劉光磊證實了這一說法。“我們都知道有這個政策,聽說他因為掛科被退學也不是很驚訝,因為他玩得太凶了。他也不著急學習,天天在宿舍打遊戲,玩得還挺多挺雜的。有一次我去他們宿舍見過他一回,挺邋遢的,頭發挺長,也懶得去理。其實他人比較聰明,稍微學習肯定沒問題。”

  在張非被北大退回後去複讀的南充十一中,記者見到了蓋有北京大學印章、編號為肄證字第2004014號的《肄業證書》和北大教務處出具的成績單。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總共18門課程中,張非的高等數學(B)(一)、力學、線性代數、高等數學(B)(二)、電磁學、微電子學概論、程序設計實習等7 門課程均未及格,最低的僅5分。“那還是平時成績積攢的,因為我壓根就沒去參加考試。”張非說。

  回家鄉複讀成績提高很快 被學校發現“退學隱私”

  從南充市區出發,坐9路公共汽車顛簸近40多分鍾後,會到達一個叫小龍的車站,這裏就是張非從北大退回來之後複讀的學校。原來叫南充市白塔中學外國語學校,股份製改造之後,又叫南充十一中。之所以選擇這裏,是因為張非的父母覺得離市區比較遠,網吧比較少。

  據十一中黨支部副書記、團委書記何衛東介紹,張非是2004年9月份學校已經開學後招收的2005級複讀生。“來了之後我們並不了解他的真實情況,因為社會青年也可以複讀。但兩三個月後發現他的成績進步非常快,遠遠超過其他同學。找他單獨問,他坦白了曾經從北大退學的情況,可我們還是不放心,因為如果退學手續不齊,那就違反高考政策了。當時我們就找他要了相關證件,包括北大肄業證、學校教務處提供的成績單等原始資料。出於維護孩子自尊心和保護個人隱私的角度,我們並沒有向其他同學說明這個情況。因為我們覺得,他既然來學習,說明他還是有誌向的、上進的。”


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小很多 他好像活在封閉的世界裏

  但即便經曆了北大退學的慘痛教訓,張非似乎也並沒有馬上從網絡的泥沼裏完全抽身。據何衛東老師介紹,張非第一次放假就沒有按時回家,最後是在市區的網吧找到了他。“這孩子智商高,情商低,跟人溝通、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自控能力也比較弱,所以我們沒讓他住學生寢室,而是安排在班主任老師家裏。”

  曾經在十一中教過張非化學的一位老師對記者說,其實張非剛來的時候成績也不是太好,第一次月考隻考了584分,化學才80多分,而滿分是108 分。“他就是學習心態不正常,貪玩。他的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小很多,22歲的人卻像是16歲。他的頭腦非常單純,對社會周圍的事情不在乎,甚至連對男女感情的感覺都沒有。我曾經對他說:班上有個女生喜歡你。他的反應是:不會哦?是不是哦?但他對中學這一塊的知識很熟悉,腦袋夠用,能把老師講的再現出來,每次化學考試不低於102分,最高達到107分。”

  曾經先後在十一中和十中教過張非的語文教師唐旭洲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班上98個人,幾乎大家都認識他,但他認識的不超過10個,“他好像活在相對封閉的世界裏”。

  再次高考奪得理科第一 考上清華並獲10萬元獎金

  2005年,張非以總分703分的高分一舉奪得南充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十一中學的董事長寇德林決定向張非頒發10萬元獎金。此事在當地的《南充晚報》上亦有報道。在十一中學的宣傳欄裏,張非和清華大學的名字赫然在第一排。

  劉光磊告訴記者,張非從北大退學後又再補習考到清華,並且還考了個狀元,這件事情在係裏的網版上都傳開了。“當時聽了既驚訝也不驚訝,因為知道他水平挺高的,肯定能考上”。

  但進入清華之後,張非的心情並不輕鬆。“在清華那段時間的經曆,我覺得還是痛苦。因為當時自己壓力很大,比較容易受傷。進去的時候年齡就比別人大,感覺很自卑。一些同學也通過一些途徑知道了自己曾經被北大退學的事情,也有人譏笑。而在玩網絡遊戲方麵,自己覺得已經有過教訓,不會再重蹈覆轍,沒什麽警覺性,結果還是在這條路上一點一點滑下去。一學年過後,不及格的學分就有20多分。”而這已經超出了清華給的底線,無奈之下,他申請了退學。

  把名字改了第三度 參加高考第一誌願仍是北大

  再度被清華掃地出門的打擊,比前一次從北大退學更大。但此時的張非反而有點無所謂了,“經曆了那麽多事情,看開了。假如我當時進清華不是22歲而是60歲,肯定不自卑了。”他再次選擇了複讀。這次是南充十中,並且更名為張空穀。

  十中執行校長陳祥林說,張非剛來報名的時候就知道他曾經被北大清華退過,也了解了他以前的情況,“他考了個狀元嘛!而我們這裏複讀上了重點線是不需要交錢的。”不過當時也有個閃念,第一次報名不想要他,擔心會給學校帶來潛在的負麵影響。“但他的父母來說情,我們也很感動。審查了他的報名手續,退學手續、戶口轉移、成績通知單都看過了,他也沒受過什麽處分,或違反法律,程序上不存在問題,於是才接收的。”

  陳校長向記者出示了清華大學教務處出具的學生退學證明原件,上麵寫著:學生張非,2005年9月入本校理學院數理基礎科學專業學習,因個人原因於2007年1月申請退學。落款時間是2007年2月1日。

  據曾經先後在十一中和十中教過張非的語文教師唐旭洲介紹,張非2007年1月份回來過,寒假在班上坐了三四天。農曆正月初四本該上課他卻沒到班,一直到3月30日才出現,整整在網吧呆了40天,“人都變形了”。但那以後他再也沒有摸過電腦,連上廁所都在看書。“你說他沒有自控能力嗎?應該不是吧!”

  跟張非在十中的同班同學袁海波說,他學習的時候非常專著,全身心投入,比如拿一本書可以看幾個小時。“我就不行,比較好動。”袁海波說。袁這次考了630分,準備報北師大。“剛開始不知道他是誰,一段時間考試之後才發現,他實在太猛了!問張老師這是哪個?才曉得他是從北大清華回來的。”對於張非回來複讀是否會對他們升學構成威脅,他的同班同學似乎並不這麽看。“關鍵還是看你自己行不行!別人再孬,你不行還是沒用!”

  張非說,這次考試其實發揮得並不理想,最後一道14分的題都沒做完。最終他語文119分,數學132分,英語143分,理科綜合283分,總分677分,名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

  盡管班主任張正川還希望幫張非聯係香港的大學,但張非自己的第一誌願還是北大。

當事者說

  張非:

  我不是"考霸"

  就在張非等待今年高考成績的時候,6月中旬,一封名為《四川南充驚現職業高考考生,清華北大反複退學牟取獎學金》的帖子開始在網上廣為傳播,直斥他此舉動機不純,並且暗諷為他提供複讀機會的兩所民辦中學是幫凶,目的是為了買考生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網上的帖子都在假設

  對於“職業考生”、“考霸”這些新頭銜,張非也有自己的看法。“網上發帖子的人根本沒見過我,怎麽就說是經過仔細調查?你看他貌似通過其他人在求證,其實就是他自己在假設。他根本沒見過我,也沒求證北大清華的老師,完全在那裏捕風捉影。最惡劣的一點是,他竟然把我的報名號公布出來,這就是影響錄取啊!他根本沒這個權力啊!”

  記者問,那會不會是競爭對手有意發帖呢?張非回答:“有這個懷疑,但我不能確認。我不能學他啊!他把懷疑說成事實,我隻是懷疑,但是現在沒證據,也去網上發帖子申辯沒意義啊!”他有些幽默地說:“也可能是個比較有正義感的人得出的這個結論吧!”對於這一事件是否會影響到他的錄取和個人聲譽,張非承認:“有點,這比前兩次都重。”他的聲音低沉了下去。

  學校否認是為了提高知名度

  張非的父母也對這種說法倍感憤慨。“張非連續退學就為了10萬元?他北大畢業進中關村,10萬元不是大數字吧?”張道誼表示,假如為了錢,當初十一中獎勵給張非的10萬元,也不會再捐出去5萬元了。

  十一中的黨支部副書記何衛東同樣否認了“學校知道他曾經考過北大,招攬他來衝擊狀元以提高學校知名度”的說法。“發放獎金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家庭比較困難,沒法完成學業,家裏知道後非常感激,隻要了5萬元,說這些就可以完成大學4年的學業了。”何強調,一個學校的良性發展,靠狀元是不行的,核心還是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記者手記

  見到張非之前,我一直很好奇:這個考北大清華信手拈來的南充男生,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真的是為了掙高額的獎勵而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嗎?在3天的采訪過程當中,一個逐漸清晰的印象出現在我的腦海裏:他其實就是一個智商奇高的單純孩子,盡管,他很快就滿24歲了。

  張非再上清華的時候,他的母親還專門去北京陪讀了3個月,希望他對網絡的癡迷能夠有所收斂。但張非卻覺得很反感,因為那是對他的不信任。“他們總把我當小娃兒對待,雖然我有時候行為像個小孩,但你以為我真的是小孩啊!”張非對他的父親當麵這樣說道。他也承認,自己的自製力比較差。

  其實張非深知自己屢次退學對父母也是一種傷害,他甚至不敢去想他們承受的壓力。他說再考上大學,新的生活應該有很大改觀,因為自己再也沒有退路了。他甚至還很鄭重地勸誡他的複讀同學:不要和他一樣,過分沉湎於網絡。

  從表麵來看,造成這一係列波折的是網絡,張非自己也形容他上網上到“暗無天日,風雲變色”。但我更認同張非語文老師唐旭洲的看法:癡迷網絡隻是張非沒有生活目標的一個外化。他新的專業方向選擇心理學,還表示假如讀不成就改成哲學,其實是希望尋求一個自身的精神寄托。他的父母沒法和他真正交流,他又自視甚高,不願意和周圍的人溝通,有幾個人懂得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一個天才少年注定是孤獨的,他更願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世俗的推斷讓他不由自主置身是非的旋渦,而媒體的推波助瀾及輿論的草率鞭撻除了吸引眼球,不能給他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相反是不斷的解釋和不斷的傷害。誠如一位老師所言,假如不能從根源上幫助張非解除心理的痼疾,下一次,他可能連複讀都不會選擇了。

  6月25日中午,張非在記者的賓館房間裏給北大招辦的老師打電話,開頭就坦白說:我不是為了賺錢而退學,是因為貪戀網絡掛科太多,最近那些報道都看到了吧,會不會影響我的錄取啊?招辦老師否定的回答,多少寬慰了他忐忑的心。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對不可知命運的無助。

  扼殺一個希望,往往比播下一個希望容易。對於張非,多一些寬容,多一個機會,在他的這個人生十字路口,應該比什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