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傷害女性:壓在中國女性身上的四座大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網易女人說女人·十日談》專題策劃中,125646個女性投票者有18.4%表示最不喜歡看到關於芙蓉姐姐的報道。其它最不喜歡看到的女性報道的內容依次為,“芙蓉姐姐”、“婚外情”、“紅顏禍水”、“貞節烈女”、“弱女子”、“苦命女人”等。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onclick="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cimg2.163.com/lady/2007/6/21/2007062122262699fd6.jpg');} }" src="http://cimg2.163.com/lady/2007/6/21/2007062122262699fd6.jpg" ="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border="0" />.

而在不喜歡的口述故事內容中,家庭暴力、強奸、畸戀排在前列。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onclick="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cimg2.163.com/lady/2007/6/21/20070621222637a5035.jpg');} }" src="http://cimg2.163.com/lady/2007/6/21/20070621222637a5035.jpg" ="function anonymous() { 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 border="0" />

在這些內容中,女性通常被表現為被動的(如受害者形象)、可憐/可笑的(如芙蓉姐姐)、壞女人(如婚外情、紅顏禍水)和悲慘的(如弱女子、苦命女人)的形象。目前在大眾媒介中,醜化和貶低女性形象的報道比比皆是,這種狀況已經引起了女性受眾的不滿。

廣告捉那些傷害女人的“蟲子”

強化男性科技主導地位
  場景:女員工的電腦死機,向男員工求助,男員工解決了電腦問題,被女員工桌子上的薯片吸引,於是繼續為其裝了很多遊戲直到吃完薯片。
  點評:女性被表現為沒有能力處理簡單的技術問題,需要求助於男性,既強化了女性的從屬地位又強化了“男性科技霸權”的刻板印象,其次女性在辦公場所中伴著零食,廣告中的女員工問題解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自己的薯片,將職業女性表現為:既沒有能力,又不敬業的形象。

女性作為“花瓶”
  場景:三位職業男性在酒吧,兩位年輕男性被對麵一位穿著職業裝的漂亮女性所吸引,鏡頭中的職業女性表現出半羞澀半挑逗的表情,中年職業男性向其舉杯示意,美貌職業女性回報挑逗眼神。
  點評:廣告中女主角與酒沒有任何關係,她的出現隻是為了讓男性鑒賞。即便她的穿著打扮非常職業化,但依然是男性觀賞和評論的對象。問題不在於男性能否審美女性,而在於女性僅僅作為滿足,取悅男性的視覺形象,與審美主體男性構成了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女性是一種失去自我的形象,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其被觀賞性成為衡量她們價值的唯一標準。

故意忽略女人的內在
  場景:女主人公服用某某膠囊,經過6個月,胸部曲線完全凸現了,於是主人公走路更加自信了。“她還幸運地當上了總經理的秘書。既得到上司的賞識,又得到朋友的支持,她真正踏上了美滿人生之路”。
  點評:在一個性別不平等的文化世界中,女性通常被作為一種視覺形象,男性則作為看的承擔者。當女性不被看作一個包含智力、勇氣等品質的完整個體,僅僅成為被看對象時,其觀賞性(或漂亮程度)的高低就決定了這個女性的價值。媒介報道或廣告常在無意中強調女性的被觀賞性。即男性看者決定著女性被看者的命運。為了被“看”上,女性必定要注重自己的美貌。
影視捉那些傷害女人的“蟲子”

不再年輕的女人全是“黃臉婆”
  場景:《橘子紅了》實際描寫的就是三個女人圍繞一個男人的故事 ,所有努力糾纏都是為了得到男人的寵愛,老女人被新來的女人搶去風頭成為被拋棄的對象。《大宅門》則是白景琦的4位妻妾圍繞他爭風吃醋、刀光劍影。創作者對男主角在脂粉堆裏左擁右抱的生存形態的不自覺的讚賞 。
  點評:女性的容貌和身體成了所有的資本,一旦青春不再就成了一無是處的棄婦。當前社會上一些中年人的婚姻觸礁本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竟被影視作品共同地變成中年女性家庭地位危機,描寫的全是中年女性年老色衰,進入棄婦期。

無論什麽女人最終不過是小媳婦
  韓劇《愛情是什麽》、《醫家兄弟》,每個家庭的女主人都是家庭婦女,雖然她們也上過大學;而她們的女兒,即使是從美國留學歸來的高材生,最後也要變成伺候公婆的小媳婦。
  點評:在韓中對女主人公的描述主要強調容貌 ,男主人公卻多是睿智而堅定的人物。而且男人從事的職業中是專家、官員的最多 ,但女性被描述為家庭主婦的比率最高。

男人就是女人們的全部
  在許多電視劇中,女人們為了所愛的男人,不惜放棄自己所有的夢想。在描述女性受到自己愛慕的男性青睞時,女性的幸福感被放大到極致,仿佛人生除此再無意義。除了為愛癡狂,電視劇中的很多女人少有別的愛好、興趣和生活,男人就是她們的全部。
  點評:劇中女性終於能打動男性走上婚姻殿堂,她周圍所有親人和朋友都會激動得比中了頭彩還高興,那意思就是“終於嫁掉了,多不容易”。結婚後的女人則通通變成了婚姻中心甘情願的保姆。女人完全成為一個為了找到白馬王子而活的人,她們沒有自己的人生意義。沒有男人,她們就一無是處。
網絡捉那些傷害女人的“蟲子”

女性永遠隻有豔照、性虐待
  女性新聞多以“性”為標準。網絡新聞大致分為時政、財經、體育、娛樂、社會等,時政和財經新聞中幾乎見不到女性新聞,體育新聞中涉及到女性的也多是男體育明星的緋聞女友、女體育明星,娛樂新聞充斥著女明星的緋聞、性事、豔照,社會新聞隨處可見強暴女性、虐待女性的事件。
  點評:網絡媒體沿襲了男尊女卑的價值觀,女性沒有被當作媒體受眾,而被作為“性征”和娛樂對象,被當作媒體利用的目標。新聞信息中體現女性“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為社會做貢獻內容幾乎沒有。

女性形象暗藏色情指向
  網絡媒體中充斥著大量的女性圖片,多是靚麗美女坦胸露背,搔頭弄姿,性感撩人,做被看狀。還有就是必須年輕美貌,一旦年老色衰就沒有立錐之地。
  點評:網絡媒體對利潤的無限追求,把女性商品化,通過“性”增加賣點。傳播內容鮮明的“性”指向,使女性成為男性宣泄、觀賞、把玩的玩物,由此帶來“泛性化”。

誤導社會輿論,給女性的發展製造障礙
  類似“女博士屬第三性”的怪論,《女博士遭遇情感困惑》、《女博士沒人敢娶》、《女博士的苦惱愛情》、《女博士的情感失落》的信息充斥網絡。“幹的好不如嫁的好”,也讓不少優秀的知識女性對事業產生了困惑。
  點評:網絡媒體通過聲、像、文字刻畫出的完美女人是什麽樣的呢:美貌的女人、性感的女人、時尚的女人、賢妻良母的女人。一句話,能夠取悅男性的女人就是完美的。這種虛假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女性的錯誤認知:女性存在的價值就是有男人愛,有男人看,有男人“用”。不然,自身能力再強都是悲哀的、不完整的。
報紙雜誌捉那些傷害女人的“蟲子”

吃人的貞操道德觀
  在一些女性被強暴、被脅迫做“三陪”或與人結婚的報道中,作者強調的不是婦女的人權被侵犯,而強調的是是否“失去了寶貴的貞操”。經常出現的語句有:“寧死不做三陪女的剛烈行為”,“為了賺錢,不惜犧牲一個姑娘的清白”,“她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尚品質”,用“鮮血維護了自己的清白”雲雲。
  點評:在這類報道中,為惡者的“惡”不在於他視婦女為玩物,粗暴地踐踏婦女人權,而在於“不惜犧牲一個姑娘清白”,婦女的“受害”不在於他人用暴力或其他不合法的手段強迫她做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在於人權被侵犯,而在於不能保全其“清白”,這是吃人的封建貞操觀在新聞報道中的反映。

服從丈夫或家庭需要的妻子
  與“歌頌”母愛類似,無論妻子是否有自己的工作,都“應當”成為全部家務勞動的承擔者。這種成見在報道成功女性時顯得特別突出。成功女性因工作繁忙而對丈夫產生的歉疚感常常出現在報道中。如在報道成功人士時,對3個男人記者隻提他們在學術領域的成就,對另一個女人則主要介紹她如何處理角色衝突,既把工作做好,又將家庭事務處理好,而隻字不提男人是如何處理家務的。
  點評:這裏實際上是說,男性沒有家庭的責任,隻在事業上成功就行了,而女性不僅要事業成功,還要管理好家務。媒介報道常常在強化著這種意識:如果妻子一心一意顧丈夫,她肯定是個好女人如果妻子在事業上成功,還必須是個好妻子,才能是個好女人,如果沒有家庭的成功,即使她有成功的事業,也是個有缺陷的女人。 

“無私奉獻”的母親
  在媒介報道中,母親通常是無私奉獻的形象,首先是奉獻家庭,母親的無私和為家庭的犧牲精神常常成為媒介報道的主題。其次是奉獻子女,成功的母親一定是培養出被主流社會認可成功的兒女。頌揚母親,常常是因為她們“忘我”地培育了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子女。即使是在母親節,母親也是社會舞台上一道灰暗的背景,登場的主角則是她們的子女——擺出各種表情和姿態的演員、作家,科學家、大學生和學者。
  點評:作為母親,她們的獨立人格、個性、個人發展以及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幾乎未得到肯定,也就是說,社會僅僅讚揚的是母親的犧牲和無私。那麽,當一個女性成為母親時,她的自我發展還有意義嗎?為什麽社會不歌頌她的自我發展?如果家庭成員都寄希望於母親的奉獻是不是太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