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作文出現網絡語言 專家表示可能要扣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時報訊 (記者 薛冰 實習生 梁健敏 通訊員 廖翊華) 昨日上午,副省長宋海親臨華師大評卷場視查高考評卷工作。記者獲悉,語文評卷工作於本月22日全部完成。針對作文中出現“頂”“汗”等網絡語言,評卷專家表示並不看好。

據悉,今年全省普通高考考生55.3萬多人,試卷總數達215萬份,共從大學和中學的骨幹教師中選聘了3000多人作為評卷教師,負責完成今年各學科的評卷任務。各科目的科組長、題組長均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嚴格監控評卷質量。

據悉,考生的答卷通過機器掃描入電腦後,通過技術處理,隱藏考生姓名、準考證等有關信息後,再隨機調度給每一位評卷教師,每位評卷老師隻允許評閱一道題。考生成績通過計算機自動生成。省教育考試院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評卷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全程糾正評卷教師評卷工作的寬嚴和錯漏現象。考慮到今年是新課改後的首次高考,研究生參與評卷統分為曆年人數最少的一次。今年各科目均製定了嚴格的評分細則,評卷管理是曆年來最嚴的一次。

物理:平均分高於去年8~10分

昨日上午9時50分,華南師範大學物理科評卷場,數十名評卷老師人手一台電腦,眼睛一絲不苟地盯著屏幕。在一位評卷老師的電腦屏幕上,記者看到,有一條綠色的曲線平穩地劃過。有著13年物理科評卷經驗的劉從發老師解釋,考生的每一道試題均由兩名老師分別背靠背打分,兩個人卷麵分值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曲線的波動變化,現在屏幕上線條的平穩重合正說明兩位評卷老師所給出的判斷驚人一致,這正體現了評卷的公平與公正!

今年物理科目評卷誤差是曆年來最低的,平均分比去年高出8~10分,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正說明今年的物理試題不是難度大而是題量大。比如向來被定為最難的最後一道大題,今年考生的得分平均分由去年的1分提高到了2.5分。

語文:“套”作文不會得高分

在語文評卷場記者看到,盡管剛剛開始二評,但是考生的作文狀況已經略有顯現。60分的作文考生大多得分在31~50分之間,其中37分和44分形成兩個高峰段。高考語文評卷組組長柯漢林表示,這正體現了人們所言今年“作文好寫難寫好”的特點。

但今年作文總體平均分比去年高出3~4分。這體現了新課改後,學生們的閱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普遍得到增強,對文章的解讀鑒賞能力也隨之提高。

“網絡用語”今年也出現在少數考生的作文中,對此,評卷專家表示,隻要這些語言尚能接受,在文中能被人所理解就不會扣分。但是對於語義不明的不排除有扣分的可能。比如“下載”等比較規範的網絡用語就會通過,但對於“頂”“汗”等網絡用語就要另作考慮了。專家表示,教育部門並不反對網絡語言出現在作文中,畢竟它是語言發展進步性的體現,但中學的教材版中是暫不會出現這些語言的。

今年依然出現考生“套”作文的現象,比如,有考生將“愛心”題材的作文生搬硬套進“特質傳遞,精神傳遞”中,給人生硬而難以渾然貫通的感覺。對於這樣的作文,專家表示,雖然不會跑題,但也不會得高分,通常會定位到“二等”作文。

此外,就近幾天評卷情況來看,考題意在表現物質和精神均可傳遞,但多數考生隻寫精神層麵。事實上,諸如“手機短信傳遞,文化傳遞都是傳遞”,考生可寫得東西很多,關鍵是深度的挖掘上還有待提高。

相關報道 患“考後綜合征”看醫生調節心情

時報訊 (記者 蔡民 實習生 熊佳焰) 昨日,記者從廣醫二院、廣州市腦科醫院等心理谘詢科獲悉,近一個星期以來,醫院每天接診有心理問題的高考考生都有3例之多,大多是重點中學且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

“孩子考完試後,叫她做什麽事都不搭理,一個人整天關在屋子裏,也不知道在幹啥,多說兩句還動不動就跟她父親吵起來,她以前並不是這樣的。”在廣州腦科醫院心理谘室,楊女士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向醫生訴苦:孩子原來是荔灣區某重點中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一模二模時的成績完全可以上一所重點大學。自從考完物理那天以後,她好象整個人都變了,一向喜歡嘻嘻哈哈的她忽然變得話語不多了,起初還以為孩子心情有些緊張而已,也就不太在意。可是高考都結束這麽長時間,孩子一直還那樣,整天把自已關在房間裏,有時三更半夜又一個起來在陽台上傻坐。尤其是一提到高考,孩子就沒好臉色,還動不動就跟她父親大吵起來。一家人都拿她沒辦法,於是就帶她來看了心理醫生。

專家們認為,高考後這段時間是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期,父母要和孩子積極溝通,共同探討今後的生活方向等問題。家長可以給孩子建議,讓他自己選擇,例如可以建議孩子考駕照、學習計算機應用軟件、英語等實用的技能。

編輯點評 學生“網語”應明確反對

像在作文這種講究語言規範的場合,"網語"的流行已是見怪不怪,但高考中明確表示對"網語"扣分的,如今是第一次聽到。這反映了學校對學生使用"網語"在認識上的不一致,假如平日作文裏能對"網語"痛下殺招,"網語"還會流竄到高考試卷上嗎?

如何看待學生使用"網語",這問題值得討論。

在漢語的正式表達場合使用"網語",其是非之爭見仁見智,莫衷一是。一方麵,語言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不少"網語"已被高頻率地使用,甚至上了報刊,似乎沒有一律禁用的必要。一些專家學者也支持這種看法,還催生出《網絡常用詞典》之類的工具書。而另一方麵,"網語"中像"下載"、"登陸"等已獲公認的詞甚少,絕大多數隻是在特定場合和特定人群中使用,當中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不會很多。文學作品和報刊中使用"網語",通常是為了某種原生態的表達,有時隻是娛樂的需要。因此,正規場合應慎用"網語",在基礎性的漢語學習階段,應明確反對學生使用"網語"。

筆者支持後一種意見。"網語"在學生中流行,原因比較複雜,但與教育部門的曖昧態度很有關係。漢語義豐而微,博大精深,非下苦功難以學好。讓遊戲般的"網語"入侵規範漢語,很容易對漢語的純潔性造成汙染,對漢語學習所必須的尋幽探微,也是一種消解。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要理解漢語的精妙,打下良好的漢語基礎,就不大容易。然而麵對這種潛在的危害,教育部門似乎缺乏清醒的認識,對其是耶非耶往往是欲說還休,輕描淡寫,並無有效的引導和明確的否定。

對"網語"的濫用,不少有識之士深表擔憂和痛絕。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伊始,就下令禁止在俄語中隨意夾雜外語和"網語"。教育部門對學生使用"網語"問題,也應有個明確的反對態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pop./img/up3/92.jpg" border= 0 >
在華師大圖書館內,物理科老師正在評卷。蕭嘉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