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不受重視 老漢自稱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無人理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山東一名老漢通過自學,自稱破解了著名的數學難題“歌德巴赫猜想”。為了讓世人認可他的解法,他四處奔波,但八年來沒人理睬。

6月初,一位步履蹣跚的老漢來到了記者麵前,坐定後,他用微微顫抖的手從包裏拿出了一厚摞的材料,一張張擺放在記者麵前後,老人緩緩地說:“這是我的成果,我證明出了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方法,想讓所有熱衷數學研究的人來一起探討。可是8年了,我用盡了辦法隻想得到專家的肯定,材料寄出了無數,卻絲毫沒有回應,你們能幫幫我嗎?”看著老人熱切期盼的眼神,記者為之所動,開始走近這位老人的“數學生活”。

我喜歡學數學 對它特感興趣

“小時候,我就喜歡學數學,就是感興趣!我還記得,那時我的數學成績也是學校最好的!”——老人回憶。

來到記者麵前的老人名叫何寶起,1935年,他何寶起出生在河北一個普通的家庭,1956年他舍棄了在山東的教書工作,偷偷跑到旅順當了一名軍人。在此之後的20年裏,何寶起過著他不平凡的軍人生活,也就是在這20年裏,他的數學才能被充分激發,並逐步邁向了數學領域的最高峰。

“ 小時候,我就喜歡學數學,就是感興趣!我還記得,那時我的數學成績也是學校最好的!”老人回憶起往事,因為表揚了自己反而露出羞澀的表情,不好意思地直擺手說,這些都是舊事了,不提也罷。20世紀50年代,正趕上部隊文化大學習,何寶起被部隊安排教其他的軍人數學。可是,中專畢業的他隻學習了低等的數學,對於高等數學、幾何等卻絲毫沒有研究,於是,他鑽進了圖書館,沒用一個人指導,硬是自己吃透了高等數學、幾何等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隻要涉及到不懂的地方,何寶起就馬上全方麵研究,幾年下來,他的數學功底大增。

歌德巴赫猜想真的就那麽難?

“歌德巴赫猜想真的就那麽難麽?我就研究這最難的猜想!”——老人說。

20世紀70年代,一份人民日報引起了何寶起的注意。這篇報道用了整整兩個版麵介紹了歌德巴赫猜想的內容,這篇陳景潤先生寫的報告也同時激起了何寶起的鬥誌。“歌德巴赫猜想真的就那麽難麽?我就研究這最難的猜想!”

為了更直觀的了解歌德巴赫猜想的意義,何寶起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長卷”。,長卷上每隔1一厘米就記錄著一個數字,總共是以一至一萬的奇數,並對不同的數字進行了不同的符號標記,合起來有50米,這樣厚厚的一卷數字他隨身攜帶,走到哪裏研究到哪裏,隨時進行比較。何寶起說:其他其它的研究可能都需要儀器等設備,數學不一樣,我隻要有書,一個人走到哪裏就可以研究到哪裏。於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1978年,何寶起終於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說起自己的理論,老人頓時話語多了起來。“歌德巴赫猜想公認的最好結果是陳景潤先生的解析數論的方法,可是我覺得這種方法把問題偏向了複雜的方麵,我自己總結出來的篩線坐標係法,簡單而且直觀,很多人認為用低等數學不能解決這樣數學的高難問題,可是,我的方法的確經得起推敲,我對一萬以內的數字全部做了試驗,結果失誤很小,而且數字越大就越準確。”

我用8年的時間 隻讓專家肯定

“他們對我的方法就這麽一句簡單的敷衍式的答複,我怎麽可能甘心呢?”——老人感慨道。

研究的理論得出了成果,何寶起很是興奮。興奮之餘,他想到這隻是自己知道了這種方法,他應該把這種方法推廣出去。,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漫長的求證之路竟然比他研究猜想的路還要艱難,幾乎耗費了何寶起這些年的全部精力。

拿著自己的心血,何寶起先是找到了旅順的科學技術處,得知不能進行判斷自己的理論是否正確後,他又來到了大連的科技部門,最終收拾包裹上了北京,來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部。但是他隻得到了一句話的回應:重大的科學發現和證明,應該先由國內和國際同時行進行評價,然後在相應權威科學雜誌上發表,才能使正確的理論和研究成果最終得到公認。就這樣的一句話阻斷了何寶起的求證之路。何寶起說:“我們隻是普通的老百姓,對於數學的專家也隻是看過他們的著作,並不熟悉,我把我的結論寄給了很多的權威人士,可是沒有任何的結果。北京也去過了,最高的部門也找過了,也是,我們這樣的小人物又有誰能夠瞧得起呢?”

1998年,何寶起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郵寄給了北京師範大學數學係的一位王姓教授,可是,,教授在回信中稱他的方法太簡單,沒有任何意義。隨後他又接到了國內一著名數學家的回信,稱自己已經年邁,放棄研究數學。這些回應完全不能說服信心十足的何寶起。

父親性格孤僻 他就一個願望

“8年了,我還是不能死心,我隻是想告訴大家,告訴世界上的人,我們中國人已經解開了這個難題,我要的就是一句肯定。”——老人握著記者的手說。

在采訪中,何寶起的兒子和記者聊起了父親,兒子無不羨慕地說:“我父親也就是太聰明了。我上學的時候,數學都是他輔導的,什麽難題,他隻看一眼就能給我講明白。因為隻癡迷數學,所以他性格上有點孤僻,隻有人家和他聊起了數學,他才能打開話匣子。父親年紀大了,這幾年隻為了這個願望到處奔波著,我們都知道他已經證明出了世界上的兩大猜想之一,可是他要的是全世界知道,他想和專家進行探討,即使他是錯的,也應該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裏,錯得的心服口服。”

臨走的時候,何寶起拿起了自己已經出版的一本書贈給了記者,雖然裏麵複雜的數學公式記者可能並不能理解,但是這本融入了老人畢生心血的書還是沉甸甸的,讓人不能忽視它的份量。

歌德巴赫猜想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用當代語言來敘述,哥德巴赫猜想有兩個內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數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數的猜想。奇數的猜想指出,任何一個大於等於7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的和。偶數的猜想是說,大於等於4的偶數一定是兩個素數的和。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 “1 + 2”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