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撈屍人”年入10萬(組圖·慎入)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甘肅撈屍人年入10萬

    注:本組圖為浮屍,承受能力差者

  “職業撈屍”行為引發了褒貶不一的社會爭議:村民和死者家屬認為他們是“發死人財”;社會學家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在傳播著人對死者的尊重”;律師則認為並不違法但有違道德。

  在我看來,我們對撈屍人實在無權苛責。可以想象,整天和腐爛的屍體打交道,不是一般人幹得了的,他們收取一定費用也是“辛苦錢”。而且屍體被認領的不足3%,所謂“一年掙10萬”應該隻是村民表達反感的大話而已。一個事實是,如果沒有他們,屍體隻能被當作垃圾在垃圾場被集體焚燒,亡魂得不到安息,親屬永遠無法見到死去的親人。

  因此,真正有意義的,不是評價“職業撈屍”行為本身,而是從民間“職業撈屍”行為中獲得反思: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無名屍體?屍體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悲劇?為什麽職能部門對此置之不顧,卻讓“撈屍人”發現了商機?政府對無名屍體負有怎樣的責任?

  有意思的是,當地公安部門一直對“職業撈屍”不聞不問,記者去采訪了,卻又好像頭一回聽說似的“對兩位‘撈屍人’進行了警告批評,不許他們再私自打撈處理屍體”。其實,真正該被“警告批評”的恰恰是他們自己,正是他們對生命的冷漠,讓一個人隻能以“垃圾”的身份結束人生之旅,因為“打撈處理屍體”本該是他們的本分。



安徽巢湖市政府前水塘現浮屍

(考慮到有承受力差的讀者,此處略去圖片若幹) 

  河中間的攔截帶附近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垃圾,小魏告訴記者,這些垃圾有五六米寬,一米多厚,正因為如此,很多屍體在夜間漂流下來後,會藏進垃圾帶中。回想起一位村民的話,“那個地方有好多死人,我們一般都不經過那裏,就是要路過,也是趕緊跑過去。”記者不禁頭皮發麻。

  差不多過了一分鍾,小魏已經將船劃到了垃圾帶前,他一邊熟練地用一隻長竿不停撥動著垃圾,一邊告訴記者,他們每天早晨5時開始幹活,邊撈瓶子邊找屍體。“想試試嗎?”說罷,他將手中的長竿交給了記者,記者立刻興奮起來,拿到長竿後使勁在垃圾帶中捅著,被捅到的垃圾散開一塊後,飲料瓶就會露出來,記者立刻用長竿上的鐵鉤將瓶子鉤上來。

  鉤垃圾竟鉤到屍體

  大約過了15分鍾,不經意間小船慢慢漂向了垃圾帶的一側。空氣中慢慢開始充斥著一種腐爛的臭味。突然,記者感覺長竿捅到了什麽東西,便更加賣力地想把東西鉤出來,“別鉤,那是個人!”聽到此話,記者心裏一緊,手中的長竿猶如通了高壓電,記者定睛一看:一具屍體漂浮在水麵上,被一些垃圾覆蓋著,屍體上蓋著一塊塑料布,如果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這裏還有15具屍體,都在那邊的陰暗處掛著呢。”

  死亡地帶 15具屍體無人領取

  穀的南麵背陰處,“我們通常把屍體拴在這裏,因為這裏平常曬不到陽光,屍體可以多放些時間,但是現在的溫度高,每具屍體隻能拴20天左右。”小魏告訴記者。在記者看來,這不大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死亡地帶”。地方到了,可記者卻沒有看到一具屍體。“他們都在水下,看到了嗎?那些石頭上的繩子,每一根都拴著一具,這裏一共10具,那邊還有一個背陰處,那裏有5具。”記者仔細一看,發現石頭上確實綁著些繩子,每一根繩子的盡頭都延伸到了水中。“如果沒人來認,我們一般是不會拉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