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全新訪談節目《鳳凰非常道》,首期邀請到新銳人物徐靜蕾,進行了一次長達120分鍾的深入訪談。其間,主持人、資深記者何東先生與久未在鏡頭下露麵的徐靜蕾就諸多問題展開探討,話題龐雜,涉及到電子雜誌、博客、王朔、韓寒、裸畫事件、個人才華、個性變化、生死觀、親情等方方麵麵。
“我作為一個演員,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已經被太多地方加工過了,我很討厭他們加工的我。又打著我的名義,然後又假裝說是我,經常我都認不出來,那是我嗎?”她說。
當年的中國影視界“四小名旦”之中,她發展得最為出人意料—先執導演棒,再敲博客門,現在再嚐試電子雜誌,“社會化”趨勢愈加明顯。玉女加才女的稱號,讓她在娛樂圈贏得“人淡如菊”的美譽;她和王朔、韓寒的關係問題,又成為媒體爆炒的焦點。聰明而自省如徐靜蕾者,該如何解讀這個“複雜”的自己?
對於新開辦的電子雜誌《開啦》,老徐充滿信心,稱內容豐滿、發展空間巨大;並稱《開啦》要辦成一本有趣好看的綜合性雜誌,而非自己的秀場。對於收益,聰明的老徐並未急功近利,“我完全可以把我、王朔、韓寒的照片放到一起,那多好賣?但是我知道一個雜誌是不能這樣做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yl/kong/news/2007/05-23/U12P4T8D941561F107DT2007052311464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而作為另外兩位著名人物王朔與韓寒的密友,徐靜蕾自有一番不同於別人的看法,她認為王朔“是一個特別好的教育者”,坦承是王朔教會了她如何真實地表達;而韓寒屢屢炮轟別人也僅僅是“為了好玩”,充滿娛樂精神;對這二位“想說就說”的好友“很羨慕”。
徐靜蕾裸畫事件在網絡上轟動一時,徐靜蕾談及此事時很風趣的說:“和那些憑空造謠的人比起來,人家至少還畫了張畫呢!”
正如其在人生事業發展上的多元化,徐靜蕾的訪談亦早已超越娛樂的邊界,對時代、人生與自身價值都多有評點。她反感被加工,被炒作,厭惡那種“請看大屏幕”式的根深蒂固的表達方式;她期待著出現更多“時代偶像”和好玩之人,而奶奶的去世讓她痛苦地正視生死問題。
她也時而語出驚人,“我看懂了《我的千歲寒》”、“我現在最有安全感”、“我不是才華出眾的人”、“見到討厭的人會胃疼”、“我不是塑膠人,我有血有肉”、――她不僅不像人們所說的“玉女”那般端莊賢淑,反而頗有些咄咄逼人;她不僅不像人們想象的“花瓶”那樣頭腦簡單,反而在幾乎所有問題上都充滿了清醒的自省與思考。這正是一個真實的徐靜蕾,自信、清醒、充滿無限可能。
主持人何東憑借多年積澱的采訪功力,現場火爆發問,從質疑電子雜誌的生存空間,到交流親人去世的痛苦感受,再到對徐靜蕾“理想主義 + 自虐傾向”的精確判斷,讓訪談充滿真誠的交流和互動,對話堪稱推心置腹,真誠深入,讓觀眾真正從多角度了解徐靜蕾。
談王朔:“他是一個特別好的教育者”
“其我覺得我受他的影響,不是說像很多人覺得他教我說一二三四,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懂得教育別人的人。他的教育方式是告訴你一個思維模式,這種教育使我不會發展成一個匠氣的,或者很笨的一個人。”
“他說一些話,我都覺得,你怎麽這麽說啊,說這個幹嗎啊,這些怎麽能說。但是你仔細想,他說的很多東西是對的,隻是他的方式不是慣常的我們的方式。他確實是比較尖銳的,不修飾的。我們其實是戴上一定麵具的,但是他就可以做到,真的沒有這個麵具了,”
“他有自己完整的一套,價值觀也好,世界觀也好,對事情的看法,他是很完整的。比如像我,我就覺得我有時候不完整,我是在某一個地方斷了,就說明我到某一個地方不能自圓其說了,我會這樣。但是他不會這樣,他的那一套東西已經特別完整。”
談韓寒:“他跟你們鬧著玩呢”
“我覺得韓寒有一句話,我特別能理解,而且我覺得說得特別好,他就是說你們永遠不懂,我有的時候就是為了好玩。比如說大家都說,比如你是炒作,你為了宣傳什麽東西,你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都不是。他就是說,你們永遠不會明白,說這些話你們永遠不會明白,其實有時候幹某件事我就是覺得好玩。”
“我可能跟韓寒我們倆性格又不一樣,我是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他是會,就是我今兒高興,我就願意,管得著嗎?就是他包括王朔也有這種東西在裏邊,就是我覺得我很羨慕他們這樣,我喜歡他們那種想說什麽就說什麽的人,我覺得需要這樣的人,大家都裝得跟大尾巴狼似的,有什麽意思呢?”
談電子雜誌:“我對內容很自信”
“我覺得從內容方麵我是很自信的,作為電子雜誌來講,我認為內容還是比較豐滿的一個,因為電子雜誌在目前在中國,更多的是一個圖片,動畫,完全是影像方麵的東西,從內容方麵我覺得我還比較自信,自信在於,一,我覺得現有的東西還不錯,二,我自己看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談博客:“不寫博客是虛度光陰”
“比如說我工作了一天,如果我不寫一篇博客,如果真的幹那種工作幹了一天,如果我不寫一篇博客的話,我會覺得我今天沒過,我會覺得我作為另外一個人過了一天,或者說我這一天沒活,就沒有生活。這個是通過寫博客,通過逗貓,逗一會兒貓,包括對電視發一會呆,罵這個怎麽那麽爛,什麽,這都是我的生活。如果我一天沒有這樣的時刻,我會覺得我是虛度了我的時間。”
談裸畫事件:“不就是為了掙錢吃碗飯嗎”
“相比那些說我跟誰誰去開房啊,和那些說我跟誰誰有一私生子,比起那樣造謠的人,這人至少畫了一畫,不是說今兒咱們描兩筆就畫出來了,他是真的要花一點時間的。我不知道這個比喻是不是有一點惡意,就是說在街上要飯的,同樣是要飯,你伸手跟我要東西,和你在那拉曲的,我更願意給那個拉了一曲的人。”
“他不就是為了掙錢吃碗飯嗎,或者他不就是為了泄點私憤嗎,也得讓人活啊。肯定是有這樣一個過程,我要是說連個過程沒有,我釋迦牟尼啊我。我肯定不是。”
談個人才華:“我不算才華出眾的人”
“我覺得我不算才華出眾的人,我覺得我是一個還比較會舉一反三的人。我是一個希望有偶像的人。我覺得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是高處不勝寒的,那多可怕啊。我願意經常冒出一個人,讓我覺得這個人真棒啊,他怎麽那麽好,這會讓我覺得特別高興。如果哪天,某一段時間覺得我沒有偶像的時候,我會覺得特別沒意思,我會覺得,為什麽?難道我真的都是跟一些笨蛋生活在一個時代嗎?這讓我覺得特別沮喪。”
“聰明不是說我教你,藍藍的天上白雲飄,我就寫,藍藍的天上飄著白雲。不是這樣的,聰明的人是應該會舉一反三,和真正理解別人,就是這句話本身是什麽意思,而不是說人家說一我就說一,人家說二,我就說二,那個其實叫傻。”
談形象:“我討厭他們加工的我”
“我作為一個演員,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已經被太多地方加工過了,我很討厭他們加工的我。又打著我的名義,然後又假裝說是我,經常我都認不出來,那是我嗎?”
“徐靜蕾也好,誰誰誰也好,他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塑膠的,或者是什麽的,是一個有人味的人吧,因為我看東西的時候,我就特怕,這訪談是把他誇的特別好,把他罵的特別次。都不是一人,因為是人就是有缺點,有優點有缺點,有時候放肆,有時候收斂。那才是人,才有血肉。”
談生活:“生活是本質 觀點是調味品”
“我覺得生活永遠是最有意思的東西,觀點隻是我們的調味品,就是我今天有這麽一個觀點,咱倆討論討論,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有一個爭論,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了,他隻是這個目的,不是說生活的本質是我們要討論一個大問題,生活本質就是我今天吃水煮魚,我告訴你特別好吃,但是我不告訴我吃了哪家水煮魚,因為要不然大家都去了的話,我就很麻煩了。這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東西。”
談幸運:“我要做更多好玩的事”
“在演員方麵我得到了很多東西,這個我覺得是我很幸運的地方。那既然我這麽幸運,那我為什麽不開放自己,讓自己去做很多很多好玩的事呢?你有條件不做,那是有點,幹嗎呢,人家不都為了奔著有意思活嗎?奔著都覺得開心,或者奔著覺得有目標,或者有方向那樣去走嗎?”
談個性:“我是一個需要有變化的人”
“我覺得我可能是一個需要有變化的人,所以有時候就變著法的找點高興的事吧。有的時候在挑戰自己的極限,包括耐心的極限,或者是什麽的極限。因為經常會有一個聲音,就是我就不信了,這不成了?這句話一上來,基本上都屬於較勁的開始,什麽叫我就不信了,這肯定就是不信啊,就開始去為一件事情較勁較勁較勁。”
談女性:“女人一定要做事情”
“比如有一個人他就勸我,你一定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一個女的,你必須要做事情,你不能把自己變得好像情感就是你整個世界,如果你那樣的話,你慢慢會變成一個很討厭的人。就是說女的也一定要做事情,我覺得這個是在我小時候成長的那一段過程當中,對我有影響的。我當時其實是不……好吧,那就去幹點什麽事,這事那事。但我現在回過頭來想,我覺得是說得特別對的。”
說真實的自己:“現在的我最自然”
“我穿過很多次婚紗了,穿漂亮衣服我過太多次漂亮衣服。那些對我來說沒有,已經不夠成吸引力了。不是說我不虛榮,是我已經過了那個虛榮那個東西的勁了。我覺得我把我的最自然狀態呈現給大家,也是一種虛榮。就是我告訴你,我真的是這樣的。當然我也經過一點美化,就可能我本身是臉色黃一點,我把它變得沒有那麽黃一點,也一定會有。但是它是,就是最接近我真實的。”
談生死:“奶奶的離去讓我重新思索”
“看到骨灰出來的時候,就是有一種難過和釋然兩個東西同時發生了。這是很奇怪的、以前我來沒有經曆過的那樣一種感覺。按說極度的痛苦和難過,和極度的釋然,其實聽起來是很難放到一起去的,可是我真的看到了那個場麵的時候,那個骨灰從裏麵出來,第一跟我想象的所有、跟我想象的骨灰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那種難受,相比之下失戀算什麽呢?根本就不是個事。因為那個人還在這個世界上,但是這個人就變成一種物質的轉換,就變了另外一個樣子了。”
凶猛老徐:“有些話我不特愛聽”
“我不認為別人說我寫流水賬或者怎麽樣,就會影響我,我覺得那說明你不懂,你就想看那種拿腔拿調的,或者說經過修飾經過仔細的反複琢磨的那種文章,那你沒必要到我這兒來,你可以到別的地方去看!”
“有時候人家說我特幸運,我是不特愛聽的,我會覺得說你給你把這個機會給你試試,我還真不信你行了!我會有這種反感心理。”
《非常道》手記:她並非你想象得如此簡單
有些人一直在被誤讀,徐靜蕾是其中之一,“人淡如菊靜如蕾”,實在是一個誤解。
相反,她的“動作”比誰都大,她的個性直接、堅決,她總是有自己的主意,她並非你想象得如此簡單。
她真實――拒絕“端”著,討厭被加工,一如博客裏的她,家長裏短,自由自在,讓明星與大眾距離如此接近;
她新銳――自我更新、“銳意進取”,對個人之路有著清醒判斷。在演員之外,她拓寬了自己人生的多重可能性。
背負了多年的“玉女”名號,她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端莊秀麗”,反而,對自身的境況處處充滿自省,對周遭人等也有自我的好惡判斷。
徐靜蕾,她沒奔著“影後”去,沒奔著各類名頭去,她奔著自己心裏的那片天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