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雖然“超級女聲”這個詞在台灣早已不陌生,但是造就這次“周筆暢”現象的卻是名為“不痛”的歌曲,或者準確講是兩首“不痛”的陰差陽錯。
事情的緣起是台灣一線女歌手張韶涵發行新專輯,首波主打歌也名為《不痛》,台灣網民網上搜索“不痛”的結果獲得出自兩位歌手演繹的兩首同名歌曲,於是也就形成這樣一個現象:大量在線試聽或MP3下載周筆暢其實早在去年夏天就發表的EP《Ist EP》裏的歌曲《不痛》。出人意料的是,周筆暢的這首《不痛》迅速獲得好評,因為對《不痛》喜愛促使了網民大量搜尋“周筆暢”,以獲得更多相關資料,於是在上周,“周筆暢”就躍居作為台灣文化生活最好體現的某門戶和搜索引擎的關鍵字排名的第一。
因為周筆暢正在國外學習,無法聯係到。筆者連線了周筆暢所在的樂化,公司工作人員在弄清楚狀況後,先是些許意外,然後表示要不是那麽湊巧歌曲同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聽到小筆在台灣頗受歡迎的消息,因為公司本來的多數宣傳還是以內地各大城市以及香港為主的。工作人員還補充說,這件事情還真的要感謝張韶涵。
爆紅台灣,意料之外還是情理之中?
雖然, “周筆暢”在台灣的廣受歡印是由偶然因素引發,但是,這個現象其實又是情理之中的。網絡的受眾中的相當一部分來自青少年,而台灣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本身就在聽覺傾向上偏重R&B,陶喆、王力宏、周傑倫等歌手的迅速突圍、屹立不倒就非常好地證明了這點。加之在更多的搜索後,台灣網友發現周筆暢就是憑借非常好地演繹了台灣R&B教父陶喆、台灣R&B人氣歌手周傑倫、王力宏等人的作品贏得選秀比賽,脫穎而出的。
而在這次周筆暢走紅台灣的事件中,台灣第一大部落閣(博客)的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可謂功不可沒。據博客搜索顯示,周筆暢的《不痛》、《別愛我 像愛個朋友》、《呃》、《隻剩我一個》的音頻文件被上傳以及推薦得最多。
當然最重要的是,周筆暢的音樂本身,正如TVBS的新聞標題概括的那樣,“首度出‘輯’ 歌聲優受網友矚目”。根據對周筆暢歌迷會的一些負責人的訪問,因為周筆暢的專輯沒有在台灣發行,所以有相當的台灣的歌迷在詢問具體的專輯認購方式。
PS 無巧不成書的啟示
老生“重”談:聆聽是最好的音樂推介手段
周筆暢爆紅台灣現象,再一次證明了已經被歐美音樂產業證明了無數次的觀點:聆聽是最好的音樂推介手段。
海量的數據為這個觀點提供了證據支持:能夠最終決定消費者付諸音樂消費行為(即唱片購買、MP3付費下載)的是“親耳”的聆聽體驗,那些所謂樂評、口耳相傳、音樂產品的視覺推薦等等在消費者決定掏錢買音樂的時候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音樂產業發展程度越高,切身的聆聽體驗的影響力越大。
回到周筆暢現象,簡單來講,就是一首被切實聆聽過的好歌,帶動了一個好歌手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