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靠普通話:千人小村村民講50多種方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46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渠村,坐落在建寧縣溪口鎮


  渠村,坐落在建寧縣溪口鎮,一個1700餘人口、400來戶的小村莊,傍晚時分,炊煙嫋嫋。從外看來並無任何特異之處。

  可和當地人一熟悉,討口水喝,聊上幾句,就驚異地發現。這個千人小村竟有118個姓,更為驚奇的是它有50多種方言。

  這個奇異的“百姓村”是怎麽形成的呢?值得探究一番。

  村民靠普通話交流

  在“百姓村”渠村的街頭巷口,鄉親鄰裏們主要用普通話交流,“連年紀最大的老人家,也能用普通話交流,這在方言區是很少見的。”老支書鄒誌元說,“沒辦ǎ?謇鋝壞攪角?耍?雌驕??5個人一姓氏,還有著50多種方言,方言隻在家裏交流使用。”比如,他和妻子之間就是用龍岩的連城方言,兒孫們也會說連城話。

  據村中老人說,這種現象的形成和當年日軍侵華有關。現在的村民,是從全國11個省中的57個縣來此定居的,其中以浙江省最多,有17個縣,其次是江西省的14個縣,而這兩處,正是日軍當年大舉進犯的浙江中南部和江西中北部地區。

  村史和國難史有關

  在村裏問起村民,當年他們的父親或爺爺是怎麽來到這裏的,得到的答案大都是:“走日本”。也就是逃難。

  1935年出生的張太根,祖籍江西臨川,對於當年的“走日本”還保留著些許回憶,“那年我也就七八歲,記得母親帶著我和弟弟3人一起‘走日本’。”張太根說,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們母子3人路遇到日本兵,“當時我們是躲在一排捆好的柴火後麵,日本兵還用刀往柴火裏刺,我看到了刀尖,母親因為怕弟弟哭出聲,就用手使勁捂住他的嘴巴。”後來就走到了這裏。

  老支書介紹,“百姓村”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由各方逃難的人最終形成。

  生活美滿不忘根

  “這裏是個四周是山的小盆地,交通很不便,但有平整的土地,而且有兩條河流可供灌溉和生活,所以等後來日本投降了,大家都沒回老家。”老支書說,現在一千多人口,但人均還能有兩畝地左右。村民們在這裏安居樂業、和睦相處。

  多年來,渠村的百姓村民們家家戶戶都貼著“天地國親師”,旁邊的小字還注明著姓氏的郡望,一見汾陽郡,便知姓“郭”,看來雖然離家日久,但那一絲絲對根的眷戀,誰也無法瀟灑拋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