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的心事:白天愁論文 晚上愁嫁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女博士,這群象牙塔頂端的智慧女人,她們的生活令人感到神秘。她們的高學曆給人造成很多誤解,甚至還有一些“多事之人”將女博士歸入除男性、女性之外的第三種性別,視她們為另類群體。為了解這一群體的學習、就業、戀愛情況,日前筆者對一些女博士和即將成為女博士的人,以及她們周圍的人進行了采訪。    走近女博士的生活   調查   她們每天在做什麽 女博士生的作息表   食堂、宿舍、圖書館、實驗室,繁重的學業占據了女博士生們的大部分時間,她們過著忙碌而簡單的生活。南開大學一位女博士研究生小趙這樣描述:“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有熬夜的習慣,如果早晨沒有課,一般會在八九點鍾起床。然後,文科生一般在宿舍或者圖書館、自習室看看書,準備上課時的發言或者要討論的專題,再寫寫論文。12點左右吃飯,然後看看電視、上會兒網再睡午覺。下午繼續和上午一樣的活動,晚上上網的時間要長一些,看看bbs、郵箱,查一些期刊、圖書的資料。而理科博士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驗室中做實驗,在閑暇的時候,她們也會有一些娛樂項目,比如打球、逛街、看盤等。”   她們最擔心的是什麽 為論文吃力、畢業答辯而擔心   女博士是一個特殊的女性群體,作為博士,女性軟弱的一麵被淡化,在學術的天平上,她們被放在和男博士對等的位置上。   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和完成畢業論文答辯是每個博士生最關心的問題。女博士生也不例外,因為這關係到她們是否能夠如期畢業,順利拿到博士學位。盧冰(化名)是一位南開大學社會學係的博士生,她說:“寫論文要看很多書,我們專業還需要做調查和訪談,還要參與一些課題或者做一些兼職,這樣才能發現論文的選題,積累相關資料。”盧冰擔心地說,現在的博士論文答辯越來越嚴格,每年都有推遲答辯或者答辯不能通過的,這令大家非常緊張。此外,博士生發表論文的壓力也很大。而對於那些跨專業、年齡偏大的女博士生來說,學業壓力就更加沉重了。因為她們還要補修很多課程,既要加強學科、學術訓練,還要提高外語水平。   她們的就業如何 博士頭銜帶來新障礙   博士本身就是頂尖的學術人才,而女博士更是稀罕。在女博士最引以為傲的職場上,現實往往並不如人所願。近兩年來,由於自身的原因和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很多博士就業也出現了困難,而女博士的就業更是難上加難。已經取得某名牌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的小張向筆者抱怨,她在求職時已經把條件一降再降,但到現在還是沒有結果。“在招聘會上,我真覺得自己無處可去。女博士就業麵越來越窄,好像隻能去高校和科研單位了,但是這些單位的準入門檻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以前,國內大學畢業的博士就可以去‘211學校’,而現在隻能去普通大學、民辦高校甚至是中專。如果想去好一點的學校或科研單位,就要是‘985學校’畢業、有歐美留學背景和突出科研成果等。”此外,由於某種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女博士們就業意願都集中在高校和條件比較好的地方,競爭就更加激烈。   原以為這苦讀得來的博士頭銜能給她們的就業帶來一條捷徑,但事實上卻帶來了新的障礙。在采訪中,一家用人單位的招聘負責人談及了不願意接收女博士的原因: “雖然很多女博士非常優秀,但是我們希望她們一進單位就能幹活,能創造效益,而女博士一畢業都進入了婚育期,很可能一兩年之內都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我們不能不考慮用人的成本問題。”   她們的婚戀狀況如何 自歎高處不勝寒   “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這是一些網友對女博士生生活的刻薄描述。而在采訪中筆者發現,一部分女博士在婚戀問題上確實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筆者在一些婚介機構了解到,在一些高學曆人士征婚活動中,報名登記的女性遠遠多過男性,而男士們,甚至有些男博士往往對女博士“望而卻步”。女博士在情感歸宿方麵出現的問題,可歸結為幾個原因。首先,是其所處的交際圈多局限於大學校園,交際對象多為同窗及同鄉,而對於一些能認識更多人的“相親”活動,她們往往因怕丟麵子而不願參加,覺得“掉價”。其次,在巨大的學業壓力下,一些女博士主動壓縮業餘時間,減少了和外界的接觸。而她們畢業後,由於年齡原因和對未來愛人條件的提高,更難以遇到適合的人選。當然,女博士難覓佳偶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中國傳統的“男高女低”的婚戀觀,傳統觀念中男生總是喜歡找比自己差一些的女生,而女生希望找比自己強一點的男生,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婚姻梯度。   巍巍(化名)是天津大學一位博二的學生,她對筆者訴說了自己的經曆:“讀博以後,有很多朋友和親戚想給我介紹男朋友,可對方一聽說是博士就拒絕了,朋友、親戚怕我受傷,總是很委婉地編個理由告訴我。”同樣遭遇困惑的還有王女士。王女士是一位醫學博士,一直以來忙於工作、學習,等畢業時才猛然發現自己已經過了30歲。她希望能找到一個比自己年長幾歲且更優秀的男士,因為她覺得隻有這樣才能令她心生愛慕。她說:“女博士不必依靠對方,隻希望能滿足情感上的需要,但有時這也成為一種奢求。我自己其實並不著急,都等了這麽多年了,一定要找個自己滿意的人。但現在身邊總有人問我找到男朋友沒有,這無形中給我和父母帶來很大壓力。有時看到別人成雙成對,我會突然覺得孤獨和失落。”   為何她們讓人感覺不好接近 女博士的性格和心理素質   女博士往往還給人一種不好接近的感覺。一位研二的女生這樣介紹她眼中的女博士:“最初我覺得社會對女博士有偏見,因為我接觸的一些女博士活潑、開朗、隨和、大方。但是後來我也接觸了部分博士,我發現那些對她們不利的評價也是有原因的。她們中有些人說話和行為確實缺乏技巧,尤其是有些女博士沒有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的經驗,遇事愛鑽牛角尖,如果走向社會,別人會一時難以接受。另外,我覺得她們自尊心太強了,總是怕自己受到傷害,所以像刺蝟一樣首先把自己保護起來,給人感覺是她們對別人不屑一顧,喜歡以自己為中心。”   有關人士認為,我國的教育向來更看重成績,而學生的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在考試和成績麵前都變得邊緣化了,造成一些博士生的個性和心理畸形發展,從而導向偏執。如果再缺乏健康的交流氛圍和有效的心理治療,就會形成一個封閉的心理和怪異的生活習慣,令常人感到難以理解。此外,多年的學科訓練,使得她們的認知模式比較單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理解,處理問題缺乏靈活性。而有限的生活範圍和交友範圍,使得她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修複能力會出現一些問題。   聲音 女博士拒絕被“妖魔化”   李教授是天津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導師,在他的執教生涯中,已經培養出了多名女博士,他這樣評價自己眼中的女學生:“應該說大部分女博士是非常優秀的,她們智商高,能力強,在學術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不比男博士差,甚至比很多男博士都刻苦用功。但是,也不能否認一些已經結婚或者有孩子的女博士,確實在家庭方麵付出的比較多,牽扯了一些精力。有些人認為女博士古板,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我的女學生們都很開朗,創新意識強,處理事情穩重,幹淨利落,不拖泥帶水。她們的業餘生活也很豐富,她們也愛美、愛說、愛笑,和本科生沒有什麽區別。”   梳著馬尾或自然的披肩長發,沒有經過刻意修飾的麵容,言談中思維敏捷充滿智慧,這是很多接受采訪的女博士給筆者留下的印象。在接受采訪時,她們都興奮地描述起平日裏多姿多彩的生活。女博士小英告訴筆者,其實她們的生活並沒有外界說的那麽可怕。“女博士其實也是普通女孩,隻不過我們喜歡自己的專業,喜歡學術研究,想在專業上有所發展。那些歪曲女博士的人其實並不了解我們。女博士不是怪物。我們也是感情豐富、細膩的女生,我們也經曆戀愛、婚姻,也喜歡臭美和逛街,有空也做做麵膜美容,也會和朋友們一起去唱歌放鬆。像我平時也經常和男朋友一起在校園散步或者出去玩。”   針對“女博士性格孤傲,難以接近”這一觀點,小英也為姐妹們鳴不平。“女博士絕大多數都很隨和,那些不好相處的人,是她們的性格使然,跟學曆沒有關係。就拿我本科時的一位同學來說,她原來性格非常內向,但讀博之後,因為要給本科生上課,要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言,人反而變得開朗了很多。”   “至於女博士感情方麵的問題也不能都怪女方,”今年上博三的小君這樣分析,“可能有些女博士比較內斂、沉穩,所以男生會覺得她們不太好交流。但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男生擔心找這樣一個女朋友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因為他們自己不夠自信,於是就憑著自己的臆想來醜化女博士,尋找心理上的平衡。”   觀點    摘掉“第三性別”的帽子   在人們的思維定勢中,女博士是那些追求嚴謹而縝密的邏輯推理、不苟言笑、刻板木訥、眼高手低、長年累月以書為伴、毫無生活情趣的人。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女博士被妖魔化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具有多重意義的。女博士的出現,首先反映在有著幾千年傳統教育思想的中國,女性受教育的權利達到最高點,女子獨立的意識也空前高漲。社會對女博士的偏見反映出男權主義仍然影響著社會輿論,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女博士本身的心態。   按照中國傳統觀念,女性隻能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而在政治、社會、科學的大舞台上似乎應讓位於男性。對於男女兩性的社會角色,人們普遍認同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追求的是事業的成功,財物和智慧的擁有,而女性追求的應該是美貌與賢良,這種匹配方式是社會予以公認的模範和公眾認同的標準。而女博士的出現則打破了人們的思維習慣,女博士與男性一起追逐智慧與成功,這違反了男性輿論主導下的思維模式,這種輿論的高漲也顯現了男性的不自信情緒。   當然,在為女博士平反的過程中,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的大學教育向來隻注重專業技能,忽略人文素質的培養,這就出現了一批隻懂專業不懂生活的人,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女博士身上,也出現在很多男博士身上。他們大都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和人際應對能力,個性和心理發展不完善。有一些女博士和男博士一樣處於繁重的科研壓力之下,無暇顧及正常的生活和情感需要,同時身處象牙塔裏的她們與現實生活相對較遠,交往麵較窄,使得外界對於她們也充滿神秘感,從而拉大了與公眾之間的距離。也有一些女博士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孤芳自賞而又難於與人溝通,精於學術而忽略生活,這樣一類女博士的形象也造成了人們對其的偏見性認知。   其實女博士的學曆再高、地位再高、成就再大,她們的本質還是女人,普通女人擁有的七情六欲她們也有,普通女人的細膩、善良,甚至嫉妒、愛哭,她們也一樣有。所不同的是,她們比平庸的女人多了智慧,多了才能,多了學識,她們其實應該比普通的女性更會做女人,更會做一個高品位的女人。事實上,事業型女性也完全可以做到愛情與事業的和諧統一,享受完美的人生。如著名女科學家居裏夫人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她們都是有名的賢妻良母。與“知識缺陷型”女人相比,知識女性往往還具有其他女性所缺少的沉穩內秀、忠誠專一等良好品質。所以,對女博士自身來講,應該在做好學業的同時,多參加一些富有女性色彩的社會活動,豐富社交生活,既愛武裝也愛紅妝,讓工作、生活多樣化,盡量顯現女性溫柔細膩的一麵,以實際行動和多姿多彩的麵貌改變人們對知識女性的偏見,摘掉“第三性別”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