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生活:教書匠靠攏主流社會記 有點頓悟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移居加國已有好一些時日了,也目睹了市選、省選、聯邦大選,但對什麽是主流社會仍不甚了了。直到有一天多多給我講了一個國內同行的故事,才有了那麽一點頓悟的感覺。   教書匠從工記   方先生在國內時與我同道,是個教書匠。雖也移了民,沾了洋氣,但還是脫不掉中國傳統臭老九那股子酸氣,凡事都愛較個真、論個理。他老婆方太生起氣來罵他是方腦殼,想來也不為過。在國內隻看不說、不聽的英語學習中,他的成績還算不錯,可到了國外就慘了。剛開始喝洋水、吃洋食時,說他是聾子、啞巴,一點也不冤枉他。靠賣嘴皮子吃了十幾年飯的人,一下子變成了張口結舌的木訥漢,就象正在出成果的運動員突然斷腿折胳膊一樣,那個難受勁兒就別提了。可他那刀子嘴的老婆偏偏一點也不理解他內心的那個苦勁兒,難免將譏言罵語潑向他,讓他苦上加苦。   據說相反相成的男女是夫妻的黃金搭檔。其實方先生和方太就屬於這種搭檔。方先生在講台上口若懸河,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可離開了講台就拙於言辭,一旦介入日常生活,每每鬧出笑話。例如他邊走路邊入神地看書,頭皮被撞破。方太問:“咋啦?”他答曰:“是樹幹的反作用力鬧的。”祖籍四川的方太保留了祖傳的麻辣食性,凡燒菜辣椒、花椒是不可或缺的佐料。方太操廚時,不擅做食的方先生常常不得不遵命呆立一旁,手捧書本,聽候調遣。一次方太下令:“拿兩顆花椒來!”他手忙腳亂地翻出花椒,恭恭敬敬地遞上三顆。方太一見,火冒三丈:“不動腦筋!咋才拿這麽一點?”他囁囁諾諾地回答:“你不是說兩顆嗎?我還多拿了一顆。”事後方太告訴他,兩顆就是一小撮的意思。他不解地說:“2是確定的數字,怎麽能與一小撮的模糊概念混為一談呢?”   與精明幹練、手腳利索的方太相比,方先生還有一個相反相成的特點:不慌不忙,慢條斯理,一絲不苟。無論大事小事,開做之前,程序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優先步驟。例如大蒜是夫妻二人的共同寵愛,把蒜塊變成蒜泥的光榮任務落在了方先生的肩頭。蒜塊變蒜瓣再變蒜泥的總程序,夫妻倆沒有分歧,但在蒜瓣變蒜泥的分支程序上,嚴重分歧就產生了。方先生每次都從容不迫地先將蒜瓣按大小進行分類,然後大的切成四塊,中等的切成兩塊,分類切割完畢後放入壓蒜器再壓製成蒜泥。看著他慢慢吞吞地殺雞用牛刀,方太怒火中燒地把他推到一邊,瓣無論大小,三下五除二拍碎塞入壓蒜器。   方先生的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在凡事風風火火的方太眼裏就是刻意偷奸耍猾,為此方太理所當然地大發過多次雷霆。可雨過天青,方先生依然死不悔改,還振振有辭地說:“世界要沒個秩序,不就亂套了嗎!”方先生和方太之間勤與懶、快與慢的爭鬥,從小城鎮打到了大城市,又從中國打到了加拿大,方太始終占據優勢地位。方先生常常在方太人贓俱獲的情況下,連小聲抱怨的反擊活動也隻好取消。但忽一日,方先生的嘴突然硬了起來,而且還居高臨下、帶著二分不屑地說:“我的好老婆呃,你是怎麽搞的!把主流社會的生活價值觀弄清楚了再來訓人好不好?”方太一時瞢了,搞不清這太陽是怎麽從西邊出來的。   移民加國後,方太一頭紮進了一家華人公司。方先生則幾經碰壁後,憑著一臉自信和滿麵真誠,居然以其結巴得不能再結吧的英語,進了一家洋人公司。他一絲不苟地打掃衛生,將公司開建以來從未有人光顧過的角落也清掃得幹幹淨淨。他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連貨箱上的臨時標記卡也填寫得端端正正。這破舊紙片上頗有書法功底的手寫英語,讓洋主管頗有信心地認為方先生的英語識讀能力遠高於他的聽說能力,於是破格重用他為小組長。投筆從工的昔日教書匠,於是也有了“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   方先生率領的這支多國部隊,不僅黑白棕黃俱全,而且老少男女不缺。為將此一雜牌隊伍整合成軍,方先生頗費了一番心思。雖說大家都為著一個共同的掙錢目標走到了一起,但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畢竟基因差別太大,細胞老化程度不一,行為方式各異,方先生用盡了已知的所有數理方法,仍未找到共同適用的管理準則。他轉而向公司規章製度尋求答案,但這些大多以口頭傳承方式存在的規則,或因太籠統,完全不能量化;或因殘缺不全,不便循章管理,令他大失所望。   無量可化、無章可循的煩惱時常出現,令方先生有些沮喪。但正因如此,英雄用武之地就更開闊了。在質量和效率兩方麵下功夫,這一對讀書心得,他堅信是不會錯的。果然,走出書本的方先生初試牛刀就效果顯著:產品合格率高達99%以上-¬-這是方先生根據下一道工序退回返工品還不到1%倒推出來的,據說比他前任的政績高出了許多。公司沒有人做這方麵的統計,更不可能有這些數據公之於眾,但下一道工序的操作人員心中有杆稱。人熟了,嘴巴總難免管不住,要以此來拍拍上道工序的馬屁或敲打敲打不那麽友好的工友。溫和麵善的方先生,當然是屬被拍馬屁的對象,作為下一道工序的上家,他很是自豪過一陣子。但作為上一道工序的下家,方先生卻沒有料到自己從書本上販來的效率觀卻碰了釘子。   凡事講個程序、做個分類的方先生,上任一段時間後摸清了組內男女老少的不同特性,調整了工作程序,按各自特性重新分派了工作崗位。論單個的效率,方先生的組員們肯定不算高。但各得其所,因而也心情舒暢的組員們,糾結在一起的整體效率卻奇怪地提高了許多。上一道工序從此常常不能滿足方先生組的需求,就是一個明證。為了改變等米下鍋的尷尬局麵,方先生開始了對上一道工序的外交攻勢。硬擠出來的滿臉笑容取代了怪怪的書呆子表情,還學會了像洋人那樣用眨動一隻眼睛來套近乎,“Ladies and gentlemen”也叫得十分動人,確也博得了部分女士對他的好感,但外交成果也就僅此而已。   黔驢技窮的方先生隻好按自己理解的程序去請教洋主管。洋主管微笑著聽完他的陳述後,一隻眼睛眨了一眨,倆手一攤,雙肩一聳,“Sorry”一聲算是作答。   靠攏主流社會   從方先生無計可施的愁眉苦臉上,組裏一位華人電腦工程師看出了一點端倪。開解苦悶往往比分享快樂,更容易讓陌生人心靈貼近。隨著方先生愁眉不再緊鎖、苦臉不那麽緊繃,王工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王工和方先生是同一性別中的相反相成者。王工不僅圓圓的笑臉、胖短的個頭,同方先生瘦瘦的不易笑的長臉、像孔乙己似的修長身材大相徑庭,性格上更是互補。王工隨遇而安,凡事往好的方麵想,與他熟識的人企圖在他笑模笑樣的臉上製造出陰、雨天氣來,無一不功敗垂成。這與方先生陰間多雲為主,時不時苦大仇深的表情,正相反對。王工的24小時笑臉,配上他從上圓到下的身材,打從中學起就一前一後贏得了兩個綽號:開心果和彌勒佛。他的活血化淤本領,早已遠近聞名,有兩個傳說可以佐證。   傳說一:某日,一位手握利器的盜賊竄入他的居室。上身赤裸端坐床上合什練功的他,微睜雙眼笑對盜賊說:“歡迎大俠光臨寒舍。大俠不期而至,定是囊中羞澀。桌屜內尚有餘錢50,請大俠近前自取。”盜賊怔怔地聽完這活佛之言,唱個喏:“打擾了!”然後戰戰兢兢地倒退著遁出門去。   傳說二:一鄰居青年欲跳樓求解脫。王工曰:“等一等,要跳一起跳。我也早就想一跳方休,正等著找一個同路人把話說完再跳。”結果話說完後,真想跳的和假想跳的都不跳了。有如此這樣的朋友,何患愁腸結不解?   王工為方先生的“效率憂鬱症”開出了藥方:“入鄉隨俗,靠攏主流社會”。開初,方先生並不完全理解這十個字的涵義,王工讓他先觀察洋工友和洋鄰居的勞作。這時他才丟開書本,徹底進入現實生活,並大有斬獲。   方先生洋鄰居家的先生,是方太經常在口頭上為他樹立的學習榜樣。盡管方太因看不慣他的笨手笨腳而將家務事大包大攬,但仍不忘時常教育他多向洋先生看齊。洋先生家油漆外壁,方家也跟進。方先生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僅一天就完成了老婆大人的指令。當然,手腳發軟、腰酸背痛,在所難免。閑不住的洋先生從從容容上陣,一應機械設備準備好,休閑桌凳擺放好,香濃咖啡衝泡好,美妙音樂響起來,然後才樂嗬嗬地開始與方家同質同量的外牆粉飾工程。用了4個周末,輕鬆愉快地讓外牆煥然一新。方先生將這一切概括為:“安全第一、快樂第一的積極休閑方式”,並認為“十分可取”。再觀察公司裏的洋工友們,不過是洋鄰居的“積極休閑”換了一個地方而已。方先生對這種大同小異的工作方式不敢苟同,並將其概括為:“趨樂避苦,把工作當娛樂,混淆工作和休閑。”   當他把觀察結果告訴王工時,像是竭力要把圓眼拉長的王工,嘻皮笑臉地說道:“我們的孔乙己大學士,終於抓住了老華和老洋的差別_事業為重和快樂為本。”王工不理會他臉上的疑惑表情,繼續調侃道:“事業者,功利也。事業為重,乃是功利為本的美妙表達。為了功利的實現,頭懸梁、錐刺股,不惜傷害身體。這與惜命、求樂的洋人相比,真是可圈可點,十分悲壯。”   方先生打斷王工的調侃:“不對!西方出了那麽多科學家、傑出人物,難道不是刻苦學習的結果嗎?”   王工哈哈大笑:“謬也、謬也!刻苦、刻苦,刻意吃苦。那些白麵孔的科學家可不是吃苦吃出來的。他們是靠著他們的聰明和對他們那個行道的喜愛而樂在其中,求其樂而樂此不疲樂出來的。這與本不喜愛,卻因為功利的需要而拚身體、拚老命,怎能同日而語呢。”   一時語塞的方先生,眼前突然浮現出王工曾講過的一個故事:王工就讀滑鐵盧大學時,正值IT業如日中天,他同室的洋同學居然放棄了前程似景的計算機專業,改學曆來找不到飯碗的哲學。其理由竟然如此荒唐:“我更愛哲學”。然而此時,正有許多華生從其它專業轉向計算機。   方先生走神還沒走多遠,但聽見王工奇怪地大歎了一口氣:“唉!快樂為本,這就是你我現在所處社會的主流。我可是下定決心隨波逐流羅!孔老兄大概還準備用刻苦耐勞、苦幹實幹的精神來改造社會吧?”   見方先生猛擺手、一迭聲地:“NO!NO!NO!”王工笑著說:“既如此,那我們這些科舉後人,入不了主流就靠攏主流。你看怎樣?”   雖對王工的奇談怪論消化不良,但也並非囫圇吞棗。不過,自此之後,在隻講英語的工作時間裏,當有了等米下鍋之虞時,方先生與王工之間就會發出“靠攏主流社會”的華語信息,隨之全組的節奏就會舒緩下來。正所謂“忙時吃幹,閑時喝粥”,成功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動態平衡,讓上上下下皆大歡喜。這發自方、王二人口中的華聲,引起了老洋的好奇,問:“你們在講什麽?怎麽聽不懂呢?”王工笑答:“這是古希臘語。意思是:同樣是珠寶,價值不一樣。” (有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