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女博士裸死續:同學稱其聰慧漂亮追求者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事發教研室內一片狼藉,幾張被燒過的紙仍留在現場

警方昨日再次來到事發現場勘查

 聰慧、漂亮、人緣極好的女博士趙詩哲,擁有眾人羨慕不已的優異條件。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生前的她,身邊有數名追求者。“她至少有3個男友。”詩哲的一位女友向記者透露,“但公開的那位,就是她讀大學時的同學阿偉。”對於詩哲被害,很多師生懷疑是情殺,但這一說法未得到警方證實。

女博士追求者眾多

“人很好、聰明、可愛、漂亮”,這是大多數被采訪者對趙詩哲的印象。

該校05級一女博士生阿娟(化名)是詩哲的同鄉。阿娟對記者說:“她有一個人人皆知的男友叫阿偉,但在學院裏及院外還有很多男生喜歡她。”阿娟告訴記者,具體有多少男生喜歡詩哲她也說不清楚,單就她了解,“至少有3個以上”。而正準備跟詩哲結婚的,就是她多年未斷的男友阿偉。

阿娟透露,阿偉是詩哲當時在山西中醫學院的同學,跟詩哲同是山西人,人長得很帥,是該校04級研究生。“他們戀愛至少有6年了,兩人感情很不錯。”阿娟稱,其他幾位追求詩哲的男生都是該校學生,其中一位是廣州人。

阿娟的說法得到了多名與詩哲熟識的同學的證實。該校05級一男研究生對記者說:“我知道除了阿偉外,還有3名男生很喜歡她。”

多數被訪師生猜是情殺

據了然,趙詩哲不幸被害後,眾多關於她的死因說法中,師生中猜疑最多的就是“情殺”。據該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稱,事發時間是晚上10時多,且是在管理較嚴的學院教學樓裏,而案發時死者是裸體且現場還留有避孕套,這一切不得不讓人想起這是一起有預謀的凶殺案。這名老師對記者說:“從作案的現場及時機上看,這個人與被害者熟悉的可能性極大。”

另一名男生則對記者表示,也許作案者就是在得知小趙即將結婚後,才想到去“爭取詩哲的愛”,而在無奈的情況下,才產生了殺人的念頭。“她與他人無冤無仇,除情感外,可能很難找到其他的理由要害死她。”

據了解,案發後,警方先後對與趙詩哲關係較好的多名男生進行過調查。但此案是否與“情”有關,並未得到警方的證實。

離奇命案為何至今未破?

“女博士裸死教學樓”一案,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同時該案件也引起了廣東省公安廳、廣州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視。記者連續多日在現場看到,警方都在日以繼夜地工作著。

    昨天記者采訪了警方多名刑偵專家,他們表示,對於如此重大的刑事案件,依據現有的技術,破案的幾率是很大的。一名刑偵專家向記者表示,案件能否偵破,與屍檢時間、事件因果、死者的關係複雜程度、案發現場的破壞程度及作案者的反偵查能力都有著很大的

關係。該案目前看來,還是比較複雜的,因為案發現場可能在滅火時就遭到了人為破壞,使得犯罪分子在作案時留下的線索減少甚至消失。刑偵專家介紹,在殺人後使用焚燒偽造現場其實就是高智能犯罪分子常用的一種手法。

趙詩哲的博士導師回憶,死者生前乖巧聰慧,為人謙遜

“得知詩哲遭遇不幸的噩耗,我很揪心,她可是我幾十年帶的最優秀的學生之一”。電話中,趙詩哲的博士導師陳紀藩教授沉痛地對記者說。

陳教授告訴記者,2004年,趙詩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該校的博士生,並成為他的一名學生。“雖然平時見麵的時間較短,但她的乖巧與聰慧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陳教授介紹,在不到兩年的博士學習期間,趙詩哲共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十多篇,而且每篇論文的質量都很高。

陳教授說,詩哲工作時是溫文爾雅的。“她總是微笑對待工作生活中的每件事,從不與人爭。”在與同事、老師、病人的交往,詩哲的口碑一直都很不錯。“這樣的學生,誰不喜歡?”

陳教授稱,詩哲遇難前一天,他正在外地出差。當他回校聽聞噩耗時,簡直不敢相信。“一個這麽好的女孩就這麽走了,真是令人痛心呀!”陳教授告訴記者,在他的眼中,盡管詩哲已是一個學術有成的人才,但卻從不傲慢,相反是平淡而且謙遜,對待每個人都那麽踏實。

趙詩哲的死,讓陳教授一下失去了一個令他自豪的門生。“我希望警方能早日找到凶手!”

十餘刑警再赴現場調查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趕到該中醫藥大學時,發現樓下竟停有7輛警車,足見警方的重視程度。四樓的金匱教研室及其周圍的幾個辦公室仍處於封鎖之中,走廊盡頭散落有大量的雜物和紙張。十餘名刑警正在金匱教研室裏緊張工作著,有的拿著記錄本記錄現場細節,有的則戴著手套在室內查找新線索,5名刑警還不時小聲交換意見。在學院辦公室內,一名女學生正在錄口供,多名同學則在辦公室角落裏竊竊私語。

下午2時10分許,北麵的隔離條散落下來,一些好奇的學生來到走廊向現場張望,但很快被刑警趕了出來。

盡管案發多日,但記者昨天在學校裏,仍然感覺到濃濃的緊張氛圍。記者在該校看到,每隔十多分鍾,就有學校保安騎著摩托車來回巡邏。同時,學校還特別加強了對學生宿舍及教學樓的安全工作,對進入任何室內場所的人員,都要求出示有效證件並說明理由。

“可能是出事後,才變得這麽嚴格吧!”一名同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種狀況多年來都不曾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