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演好這三個皇帝,焦晃寫了兩本厚厚的表演日記。「案頭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拍電視、電影不像在舞台上表演,沒有排練時間,如果準備工作不細致,就很難真正進入角色。」焦晃說。
焦晃曾在話劇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諸多經典形象,獲得「莎劇王子」美譽。
焦晃表示不輕易接戲,但一旦接了就會付出全部努力。拍戲期間,他會全力投入 角色,不看書、不讀報、不寫信、更不願接電話。正是焦晃對藝術的這種認真嚴謹,常常會使他有意無意地得罪人。焦晃說:「我一拍戲,我愛人就說會不太平。這時我實在很痛苦,成天哭喪著一張臉,好像天要塌下來。如果我不能把握好角色,或者劇本的條件很難達到,我就會顯得很焦躁。」
一談到戲,焦晃似乎連毛孔都要立起來,他是為戲而生的人。
解析三大皇帝,焦晃認為康熙是兩隻腳壓著殿,就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地把整個紫禁城壓著了。康熙在政治生活中對人文的定位,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理想、一生的焦慮、一生的痛苦都要在影片中表現出來。
乾隆是政治家不是藝術家,這個皇帝跟其他皇帝很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的審美意識特別強烈。焦晃在表演上花了很大力氣,同樣的裝束、同樣的殿堂,他必須先從康熙的感覺裏走出來。
到了漢景帝,焦晃更投入百倍精力,因為漢景帝的起點不如康熙和乾隆,文化底蘊也不那麽厚實。「漢景帝的個性比較懦弱,在構架人物方麵,我注重的是人物的發展曲線,跌跌宕宕、上下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