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麽,由春節晚會帶旺的小品與相聲之類的語言節目,近年來不可遏製地衰敗著。陳佩斯、朱時茂、馬季、薑昆、石富寬……以前春晚必備的長長的笑星名單在逐年減少。就算他們再來春晚,也不知道還有什麽段子能像從前一樣讓觀眾笑掉大牙。 郭冬臨現在改賣洗衣粉去了;牛群沒做好縣長,還給人留了個糊塗的印象;馮鞏繼續亮相春晚,但也不說相聲了,改說“藝術人生”;蔡明不演小品了,改演馮鞏他媽。隻有趙本山還在堅持“忽悠”,從賣拐到賣輪椅,今年勉強支撐著賣擔架,愣要改邪歸正,也就沒那麽逗了。 最可怕的是朱軍的《藝術人生》。平日裏他板著麵孔做節目已經夠麵目可憎了,現在還弄到春節晚會上去。真是倒胃口。除了看得出他是在跟馮鞏拚酒之外,著實沒看出來那節目圖的什麽?瞅著像是要把平日裏老想把別人弄哭的朱軍給弄哭一回,讓大家解解恨吧,但朱軍在那兒擠了半天也沒見擠出一滴淚來,看得人心裏直哆嗦。反倒是高秀敏打趣李詠的話,讓觀眾笑了之後還記得,“說你長得像李詠你高興嗎?” 這年頭,還能讓人發笑的語言好像隻有電影院裏,馮小剛的“最恨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或者是張藝謀的“小妹,我讓你從上往下摸。你怎麽偏要從下往上摸”。 而春晚呢,語言越來越蒼白,但是肢體卻越來越精美。美麗的聾啞姑娘,變幻莫測的《千手觀音》,除了接連叫“哇”,還能感慨什麽?那端莊、美麗的容顏,那一隻隻閃耀金光的手臂,她們什麽也聽不見,沒有語言隻有簡單的配樂,但那麽多的觀眾就此迷醉。21名聾啞演員盡管無法“聽”到音樂,隻能靠舞台角落裏的手語老師通過手語把音樂節奏傳遞給她們,但這些曾經在雅典殘奧會閉幕式上感動世界的舞者,卻讓除夕夜裏守歲的人們明白了什麽叫“震撼”。 語言節目日漸衰敗,所以春晚的印象一度是歌曲,是那英與王菲的《相約98》。現在春晚的印象變成了舞蹈,是《千手觀音》。明年呢?(周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