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長胡子?武漢大帝錯漏百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漢武大帝》在央視一套播出,憑著要超越《雍正王朝》的宣傳,加上全國各大媒體熱炒,吸引不少觀眾。 但觀眾看後評價不一,有的說它好,氣勢磅,讓人驚歎,也有人覺得它不好,漏洞百出,讓人遺憾。 時代商報整理讀者投書,批評該劇疏漏之處包括: 毛病一:司馬遷長胡子。 第一集一開始,年老的漢武帝召見太史公司馬遷談話,可是太史公的造型真是把人嚇得一蹦三尺高,畫麵中的司馬遷居然是長須飄飄的老者,讀過曆史的人都知道,司馬遷遭受過殘酷宮刑,為何還會長胡子,見過太監長胡子?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毛病二:錯誤讀音連篇累牘。 片中上下把大(音大)夫統統念成大(音代)夫,前者是官職名,後者是指醫生,這音一讀錯,朝廷裏的宦官全成醫生了!另外,在第三集裏提到要削去吳王的會稽郡,那個會字應該念快,而不能念匯。這些讀音錯誤在一部述說曆史的正劇中出現,實屬不該! 毛病三:語言不符合時代。 第三集中,袁盎去見竇嬰,和他討論削去吳國豫章會稽兩郡不可行的事,居然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末清初顧炎武所說,此劇竟然讓漢朝的人說出了一千七、八百年後才有的話。 毛病四:對白淨是京片子。 戲說性質的曆史劇,片中演員說現代大白話或者偶爾來幾句地方話,可能不會讓觀眾笑話,畢竟是戲說嘛,但喜歡看曆史正劇的觀眾本身就是有一定曆史知識的群體,《漢》劇中充斥著大量的現代大白話和標準京片子。難道,繼以標準古文對白著稱又讓人愛看的《三國演義》後,就沒有曆史正劇再能複製經典了嗎? 毛病五:片中音樂不倫不類。 這是一部曆史劇,還是一部正劇,有好好的古典和傳統音樂不用,竟然用西洋樂和現代電子樂,最好笑的就是在第一集裏,竇嬰覲見竇太後的時候,場景音樂居然是用小提琴演奏的節奏輕快的西洋樂,嚴肅也讓人嚴肅不起來啊!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