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店麵不知何處去,梧桐依舊笑春風 筆者最近寫了“從嘉善路到錢家塘”,“上海的煙行”等幾篇博文,大家反映:真好,謝謝,有勁,相當親切,想起了很多往事,感慨呀等等。在此鼓勵下,我當盡綿力,滿足大家對過去的渴望。 淮海路,從汾陽路到重慶路一段,一般認為是老淮海路的精華所在。最繁華,最洋氣,也是我們最懷念,最鄉戀的地方。這一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2017-02-23 13:59:22)
“煙(煙)行”這個行當,在如今的上海。恐怕已經絕跡了。也就是說,沒有一家商店會打出“煙行”的招牌開店了。為什麽?58年以前,“煙行”是幹什麽的?這要從解放前,上海的社會環境說起。上海可以說是全國最洋氣的地方:洋行林立,貿易公司,交易所,外國商店等等,俯拾皆是。這些外國人是住在上海的,不是旅遊團的。日長世久,西方的生活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7-02-17 17:12:13)
我這裏說的是上海50年代的事體。襄陽南路從建國西路到複興中路,兩邊包括至陝西南路和太原路。這一片地方,學校特別多。為了賺些小囡鈔票,這裏的小商小販也特別多。固定的流動的都有。在海光小學到福顯坊之間,經常會遇見一個流動的小小電影院。至今我還沒看見過第二個類似的攤子。故此,特地記錄下來,以誌記念。這是一個半米見方的三夾板的空箱子,漆成黑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02-17 17:10:24)
我這裏說的是上海50年代的老事體。在襄陽南路上,在海光小學[後改為向三小學]對過,有兩排西式裏弄房。每排4套。在兩排中間,夾出一條短短的但很幹淨的小弄堂。即原454弄。在弄堂口的北端,常年有一個香煙攤。一個1米多寬,1米多高的玻璃櫃子,大約半米深的櫃台。櫃子裏麵主要放的是各種牌子的香煙。櫃子下麵有4個小輪子,可推著櫃子走。在櫃子的北端,橫放著幾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2-17 17:08:57)
太原路從肇嘉浜路開始,北到汾陽路。和嶽陽路一樣長。小時候這兩條路都非常安靜,幾乎沒什麽人。在太原路南口,東麵轉角子上是上海殯儀館,有好幾個大堂。後來歸電業局管了。向北有幾條新式裏弄,不長。南口西麵轉角子上是一家叫婦孺醫院。現在不清楚了。再過去是科學院的養狗場。整天群犬亂吠,不勝熱鬧。在建國西路太原路口,西南角是一家中藥店。後可能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02-17 17:07:27)
最近,華府采菊人談起了大木橋和嘉善路。思苽又談起了襄陽南路文化圈,好玩的襄陽南路。我也來湊湊熱鬧。就從嘉善路開始說起吧。 嘉善路是一條很特殊的路:她還沒形成路而被冠以路名的路。也許是未實現的市政工程。她的南端起始於肇嘉浜路大木橋路。是一條高低不平,彎彎曲曲,所謂彈格子路的大弄堂。兩邊房子比較雜亂。往北穿過建國西路,仍是彈格子路。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我所記得的肇嘉浜和浜上的橋,兼談嘉善路回複華府采菊人從大木橋路肇家浜路口說起肇嘉浜路,以前整個是一條臭水浜,叫肇嘉浜。水是漆黑的。上麵可行船。沿河兩岸堤上是棚戶。沿浜的柏油汽車馬路是在浜的北麵。南麵是小路。從徐家匯往東走,大約有:天鑰橋,謹記橋,東廟橋,楓林橋,小木橋,大木橋,打浦橋。肇嘉浜在打浦橋處直角拐向南,就到日暉港。天鑰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