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路從肇嘉浜路開始,北到汾陽路。和嶽陽路一樣長。小時候這兩條路都非常安靜,幾乎沒什麽人。
在太原路南口,東麵轉角子上是上海殯儀館,有好幾個大堂。後來歸電業局管了。向北有幾條新式裏弄,不長。
南口西麵轉角子上是一家叫婦孺醫院。現在不清楚了。再過去是科學院的養狗場。整天群犬亂吠,不勝熱鬧。
在建國西路太原路口,西南角是一家中藥店。後可能改成糧店了。往西即董建華在上海時住過的弄堂。東南角是一家勞保醫院,好象是什麽職業病醫院。土黃色的洋房。對過有一家小藥房。東北角有幾家農村形的本地房,後來做過崇明前進農場的上海辦事處。西北角是洋房住家,下麵有一家賣冷飲和雜物的小店。
在永嘉路太原路口,西南角是一家老式洋房,後整個成為永嘉路地段醫院。
在建國西路襄陽南路口西,42路東向汽車站旁,原來有兩家相聯的食品店,西麵的叫雙合福,東麵的叫正泰豐。三反五反時,正泰豐老板[天津人]不知何故自殺了,店由兒子接掌。後來就公私合營,後就打通成一家店了。正泰豐往東走,有一家南貨店。再一家洗染店。洗染店臨街前半部是修鍾表的,老師傅修手表,徒弟修鍾。後部是洗染鋪。再過去是一家雜貨店。再過去是一家理發店。路拐角是一家醬油店,叫萬泰和,賣油鹽醬醋等。往南拐,就是拉都村。村口有個燙洗衣服的小攤。攤主很勤奮。衣服送洗完成後,他還送到你家。這麽多一疊的衣服,他能不送錯,不僅服務態度好,這記憶力也夠驚人的了。往南有一個香水廠。一到下班,走出來的一群女工,渾身飄香。再往南是人和藥廠。人和藥廠弄堂口的洋房就是藥廠老板家。傍邊弄口有一個木板房,住著一對夫婦,蘇北人,看守打掃弄堂的。特別的是,他們在房邊有一口井。井水冬暖夏涼。有一個木桶帶繩子,隨便大家來吊水。再往南是定一村。一共4家。1號的主人搬遷到香港後,那個房子就成了居委會。有一台彩色電視機。夏天晚上,電視機早早就搬到了弄堂底,架高。一大群人或坐或站看電視。津津有味,不完不散。
建國西路襄陽南路口西北角是汪裕泰茶莊,很大很正規,後改成銀行了。西隔壁是一家織帶廠。再往西是一家老虎灶。再過去是合群坊,西式的裏弄房。弄口西側是一家能打公用電話的煙紙店。隔壁是賣零拷老酒的店,十幾個老酒甕一排在地上,上麵是紅布包的重物當蓋子。店員是一位蹺腳青年。再過去是水果店。水果店再過去就是福德坊了。
汪裕泰茶莊往北,沿襄陽南路,有一家小炒貨店,賣花生米,瓜子之類的。再往北是一家小裁縫店,一家建築材料店。42路南向的車站停在一家叫大德隆的糖果店門口。大德隆是一個大洋房的汽車間改建而成的。老板是一個胖胖的北方人。就住在樓上。他們的花園,內有幾間工友房,後來一度改成法院的公開審判庭。誰都可以進去聽聽。當然,當時沒有什麽個人隱私可言。不過都是一些市井小民的雞毛蒜皮事。我記得一次兩夫妻鬧離婚。男的說到女的偷了他的手表。當時,手表算家裏的貴重物品的。女的承認。說是讓她用腳踩踩壞,賣給了挑擔收舊貨的,賣了幾毛錢。大德隆往北一點點,即454弄。弄口有一個小香煙攤。攤主姓唐。大家都叫他“唐嘎裏”(我另有專文敘述)。再往北是一條彈格子路弄堂,452弄,內有醒華小學。現在全拆了。再往北是大方新村。再就是申大米店了。申大米店很早就買了兩部機器,專門去米的外層,使米變白。去下來的外皮呈淺咖啡色的粉末。現在我們知道那是營養,是維生素B2。店員檢查麻袋裏的米,是用一個1公分粗細的空鐵管,頭上磨成30度的斜切麵。往麻包裏一捅,米就流到鐵管裏。拔出來把米往手裏一倒,就能檢查米的質量了。申大米店的北鄰,也許就是老板家。家門口有一台大縫紉機,可以直接踩出鞋底子來。常見一位中年女子在踩鞋底。有時一位年輕小夥幫著踩縫紉機。往北是一條弄堂。弄堂口有一個修自行車的攤子。攤主夫妻是蘇北人,中年。有時,妻弟也來幫忙。他們的一個小兒子特好玩,如今,也要60多了。弄口往北是4家石庫門。有一家在原來的天井裏開了家“集成文具商店”。老板姓周。如今店已關,周老板亦已作古。他兒子一家仍住在此。往北就是煤球店了。兩開間的門麵。老板是小個子的夫妻倆。再往北是4家有小花園的連棟房。其中一家開了個“家庭餐廳”。扇麵形的招牌,立在小花園的進口小門的上麵。再往北就是388弄。弄口有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店,賣雜物。後麵是住房。由於是鐵皮屋頂,夏天暴曬,屋裏一定極其悶熱。所以,他們不僅搭了涼棚遮陽,有時還不得不往鐵皮屋頂上噴水,以求降溫。
388弄15號,就是位育小學(現為向陽小學)。筆者在此度過了7年(包括幼稚園)。
襄陽南路建國西路路口的東北角,是一個老式的花園洋房,聽說是某個紡織行業的巨頭所有。後來花園裏加了建築,成了紡織業的協會。往北,是嘉訓小學。再北是一條小弄堂,433弄。小弄堂口上,也有兩個小攤,外麵的老板兒子叫陳發,裏麵的老板好象姓任。小弄堂口北端,即是海光小學。再過去就是張廷康小兒科醫生。一家裝璜營造店,即類似現在的裝修兼開關電器店。再老虎灶,福顯坊。煙紙雜貨店,豆漿店。從張廷康到豆漿店,房子是福顯坊的。再過去就是另一風格的4個房子。最北端的是“知衣百貨店”。店主夫婦是廣東人,姓楊。
從襄陽南路建國西路路口沿建國西路往東走,北邊,是長樂理發店。隔壁是半開間門麵的燙衣服店,一個老頭經營著。經營證書用鏡框掛在牆上,注冊資本記得好象是200元。包括玻璃櫥窗,櫃台,燙衣板,火熨鐵等等。再過去,就是好幾家五金作坊,有電焊店,車床車另件的等等。再過去就是不是路的嘉善路,俗稱江北小菜場的地方了。
襄陽南路建國西路路口的東南角是土黃色和咖啡色的花園洋房。黑色的墻裏波[竹籬笆]有幾十米長。快到百達棉織廠。在我們小時候,那裏是一溜小吃攤。5分錢羌餅,5分錢鹹豆漿,一頓早飯飽飽的了。淡漿3分,甜漿5分。還有小人書攤。一分錢看一本。要是借回家,那要貴些。雜誌書籍也有,3毛錢一個月,隨便換。書攤是一對20多歲的夫妻檔經營。後來這些攤販全清走了。
順帶說一句,襄陽南路從永嘉路到建國西路,一共有:樂遠小學,位育小學,海光小學和嘉訓小學。前三者後來依次改為襄陽路一小,二小,三小。嘉訓可能改成幼兒園了。二小後來改成向陽小學。裏麵的老房子全部都拆改成新房子,原來的味道已蕩然無存。當時,位育中學也在那裏,後來校長李楚材努力,才把中學搬到現在的複興路上。後改為51中學,現在可能又改回位育中學了。
當時,這條路解放前叫拉都路,屬法租界。解放後改成襄陽路,屬常熟區。後來改成為向陽路,常熟區並入徐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