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煙)行”這個行當,在如今的上海。恐怕已經絕跡了。也就是說,沒有一家商店會打出“煙行”的招牌開店了。
為什麽?58年以前,“煙行”是幹什麽的?這要從解放前,上海的社會環境說起。
上海可以說是全國最洋氣的地方:洋行林立,貿易公司,交易所,外國商店等等,俯拾皆是。這些外國人是住在上海的,不是旅遊團的。日長世久,西方的生活方式就慢慢地浸潤到了上海人的生活當中。這抽香煙就是西方的“進口貨”生活方式之一。
中國人以前一向是抽水煙的。即用煙絲在水煙壺上抽。點一次火,抽一口。香煙可是能連著抽,不用時時點。也不用帶笨重的水煙壺和點火的紙撚子。方便多了。這香煙,包括後來的雪茄,板煙鬥,就慢慢地流行開來了。流行到了社交場合,這慢慢就成了幾乎是必備的社交禮儀。在相當級別的社交場合上,這抽煙禮儀也就必須帶有相當級別的器具了。
比方說,你從畢挺的西裝口袋裏,摸出一包皺皺癟癟的紙包香煙,那就不成個體統。要從西裝上衣內,左胸上的口袋裏,摸出一個金屬的扁盒,打開後是一排10支香煙。那時沒有過濾嘴,是短煙。抽出一支。合上蓋子,上麵就是一個打火機。那時是火石汽油的打火機。點煙,抽上,再把金屬煙盒放回去。這才合乎這穿畢挺西裝場合的禮儀。抽板煙要有煙鬥,要有放煙絲的口袋,放煙鬥的口袋,還有壓緊煙絲的象大洋釘頭那樣的工具,通煙鬥孔道的有氈毛的鐵絲,等等。這一係列的東西從哪裏買得到?“煙行”商店,就是做這個生意的。
既然賣的是一定級別場合的用品,商店當然也要符合這個級別。一進煙行,一般都是玻璃櫃台,大玻璃櫥窗,櫥窗裏麵是鏡子,顯得空間寬曠明亮。大多展示的是各國的雪茄煙。雪茄煙是放在小木盒裏的。那麽,就有各式各樣的木盒。上麵貼上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商標。再就是各式各樣的煙鬥。煙鬥附帶的各種口袋。這種口袋大部分是和眼鏡盒差不多大小的軟皮口袋。大多是深色的,如蘭,灰,咖啡色等等。還有各式各樣的打火機。打火機一般有包裝的小紙合,內裏襯上淺色絲綢,和首飾盒差不多。當然也帶賣小小瓶火石和小小瓶汽油。不是煤油,也不是柴油。沒有現在的氣體打火機。那時沒有硬殼紙裝香煙。煙行裏賣的要不就是錫紙包裝的高級煙,要不就是聽裝煙(密封的鐵罐子)。如英美煙草公司的三五牌“555”香煙。偶而有“333”,“777”,“999”牌香煙。升鬥小民抽的煙是街頭巷尾的煙紙雜貨店的生意。煙行是不做的。
據我所知,這樣的煙行在淮海路上,從西到東有:淮海醫院門口的中和煙行,淮海坊弄口的中美煙行,國泰公寓弄口的中華煙行,光明村東麵一點的錕和煙行,以及麵對雁蕩路北口的上海煙行。後4家煙行的老板是一個人,姓馬。
解放後,社會生態環境變了。需要這些東西的場合也變了。專門的煙行也漸漸地賣別的東西了。以至於這“煙行”這一行當也就慢慢地“湮”沒了。
現在,這些東西肯定有地方在賣,或是高級大商店的專櫃,或是會館內部專櫃,等等。外麵是見不到以前那樣的煙行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