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雁客

致仕老者,時事閑談。
博文
《人民的名義》最滑稽的一個情節,就是開篇的時候,最高檢反貪局的侯處長掌握了丁義珍行賄趙德漢的線索,馬上打電話給他的同學,漢東省檢院反貪局的局長陳海,要他馬上拘捕丁義珍,“這盤菜可不能讓他跑了”。正廳級的丁義珍竟然是副廳級處長侯亮平的“菜”?搞笑!中國有嚴格的幹部管理權限,這個“管理”不限於提拔使用,還包括調查、懲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民的名義》中,農民的兒子趙德漢處長,被用來當”小官大貪”的符號,被搜出了整整一堵牆的鈔票。科處級的“億元貪官”生活中不是沒有,但是拿一個國家部委的處長當“小官大貪”的符號,顯然又不知道中國官場的權力運行模式了。中國實行中央集權、“條塊結合”的行政體製,按照各級政府、政府部門、部門處室的層級分割事權。政府管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出身高校,有教授學銜,是知識型領導的符號。這個人物的人設,也是悖離常識的。毛澤東時代,知識分子是“器”,可以為“君子”所用,但是不可依靠,加上有一大批打過江山的將領需要分封,所以幹部以工農出身為主。鄧小平實際上執掌中共以後,對老毛時期“三結合”的幹部路線頗有不滿,於是提出了革命化、知識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同誌”是中國政治的獨特風景,但並非中共的創造,而是源於封建時期的“紳權”。《人民的名義》當然不會讓這種官場元素缺失,於是就有了老同誌陳岩石。 和丁義珍這個外逃貪官的標簽不具備代表性一樣,陳岩石這個“老同誌”的標簽,也貼錯了。 在毛澤東時代,領導幹部終身製,隻要不被打倒,就可以在職位上呆到死,哪怕老年癡呆也無所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民的名義》講到漢東省的官場有兩大幫派:漢大幫和秘書幫,這自然是對中國官場存在的“團團夥夥”的標簽化表現。當然,劇中也僅僅是隨意貼了個標簽,沒有反映出官場幫派的真實狀況。官場以外的觀察者,往往簡單根據官員的履曆,像分蘿卜白菜一樣把官場分成“太子黨”、“團派”、“清華幫”等等,看起來煞有介事,也流傳甚廣,殊不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反腐神劇《人民的名義》我沒咋看,隻是斷斷續續了解一些情節。所謂內行看門道,在我眼裏這部劇是幼稚可笑的,尤其是官場文化方麵,簡直就不靠譜。這段時間外孫上幼稚園去了,趁閑著,跟大夥兒普及中國大陸的官場文化。《人》劇的人物,非常臉譜化、符號化。我們先從外逃貪官的符號丁義珍開講。丁義珍是京州市分管國土和城市建設的副市長,一般人看來國土、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