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雁客

致仕老者,時事閑談。
正文

中國官場文化(5)趙德漢頂了誰的缸

(2017-05-11 13:41:00) 下一個

《人民的名義》中,農民的兒子趙德漢處長,被用來當”小官大貪”的符號,被搜出了整整一堵牆的鈔票。科處級的“億元貪官”生活中不是沒有,但是拿一個國家部委的處長當“小官大貪”的符號,顯然又不知道中國官場的權力運行模式了。

中國實行中央集權、“條塊結合”的行政體製,按照各級政府、政府部門、部門處室的層級分割事權。政府管全麵(塊)和重大項目,政府部門管行業(條),具體事務則由部門內設處室操作,所謂“處長治國”,指的就是啥事都要先過處長這一關,處長才是實權派。

當然,“處長治國”隻是形象的說法,這個“處長”實際上是政府部門處室主要負責人的代指,而不是幹部管理中“縣處級”那個處長的意思。

《人》劇中,趙德漢是國家部委的一個處長,而國家部委內設的二級班子是司(局),司局長才是管事兒的,處長就是個辦事的工頭,雖然經手的事比較大條,但實際權力遠遠不能和省廳的處長們相比。侯亮平說丁義珍到北京辦事,在趙處長門口等了好幾個小時,我想是編劇把他到省裏麵辦事的經驗移植過來了。京州市是省會城市,不是計劃單列市,丁副市長如果要到北京跑項目,必須經過本係統的省級部門轉報,丁副市長自己來,肯定是吃閉門羹。何況他如果要批項目,要找的也是司長。如果隻是找處長探探風,直接跑到人家辦公室,未免太不懂事,應該約出來吃飯,在酒桌上談。

在中國官場,管人和管項目是兩項最實惠的權力。管人可以賣官、護官,比如組織部、統戰部(負責培養和推薦黨外幹部)、紀委(查處幹部);管項目簡直就是發錢的財神爺,因為經費都是戴項目帽子才能下達的,拿到項目就不僅僅是拿到賺錢的機會,也是直接拿到錢了。但是項目的核心審批權一般集中在政府部門內設的專業處室,在省一級是處,在國家部委是司局。要通過批項目掙大錢,就必須得是二級班子主要負責人和部門分管領導以上,趙德漢還不是司局長,參加不了部務會,也簽發不了文件,要勒索一堵牆那麽多錢,還不行,除非他願意空降平調到省發改委某個處當處長。

當然趙德漢們還是有他們的生財之道,這就是“卡”和“拖”。跑項目是有時間成本和時間節點的,你雖然搞定了部長、司長,但是材料還是要逐級上報,趙德漢說丁副市長的項目沒能過,也是“手續不完備”。如果沒搞定處長們,以你的項目資料不齊、格式不對,甚至公章沒蓋好為理由,給你打回來重做是分分鍾的事。從時間成本上考慮,業主單位一般也願意打點處長,目的就是讓流程走快點,平時也能夠通風報信,不過大不了限於甩一輛車你用用,逢年過節或者平時吃飯扔個紅包啥的,雖說國家機關管的寬,送錢的人多,但是要靠紅包堆出一堵牆,真的做不到。

當然,省裏麵的處長就不一樣,心狠手辣的,整上個把億也不是不可能,這不是他官大,是他地位不同,所以中國官場才有“內褲改乳罩,地位很重要”的順口溜,比較實在的官員,也寧可當發改委主任,不願提拔當政協副主席,除非他想洗手不幹,平安著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