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把格蘭納達加入行程,不僅為了那座被稱為“紅色宮殿”精美絕倫的建築群,也是為了追尋歐洲一段重要曆史。1492年1月2號,格拉納達穆罕默德十一世,最後一位摩爾王布阿卜迪勒黯然地離開了阿爾罕布拉宮。他的離開固然是格拉納達的滅亡,是摩爾人在西班牙八百年統治的終結,更是標誌了伊斯蘭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徹底退出。做為亡國之君,布阿卜迪勒無顏從正義之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果沒有意外,這將是一個堪稱完美的計劃。清晨從馬德裏出發,飛機十點到達格蘭納達,預定一點半阿爾罕布拉宮奈斯爾宮的門票,四個半小時足夠走馬觀花參觀阿爾罕布拉宮殿和花園,也預留時間緩衝可能的航班延誤,晚上八點鍾的航班返回馬德裏。為了確保計劃執行順利,到達馬德裏當天,我們從國際廳坐擺渡車到國內廳踩點,在阿托查火車站弄清了去機場的地鐵站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幾葉輕舟順著藍色的河流漂流而下,兩岸是綿綿的白色沙灘,夢幻般的藍色,不似人間的風景。在微信群看到這張圖片的瞬間,蟄伏已久的小資情懷瞬間被擊中複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是哪裏。原以為答案會是某個南方州,但那麽的意外藍河是在猶他州。再問具體地址,得到一個含糊的回答,在大鹽湖附近吧。可大鹽湖查不到這樣的景色,即使曾住過猶他的朋友也不知道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次去波士頓是去看妹妹一家。“那你想去哪裏轉轉呢?”妹妹問。想了想,對她說,“想冒充一次小資,那就去瓦登湖朝聖吧.”電話那頭的她笑出聲來,“那也太容易了。”那個傍晚,在車上看到瓦登湖的標記,我也笑了。是太容易了,這兒就是妹妹家的後花園,不到五分鍾的車程,吃過晚飯,遛個彎就到。中國人翻譯的準則是信,達,雅。以中國文人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日本警方先後捕獲的丸岡修和泉水博,等於砍掉了重信房子的左膀右臂.日益萎縮的赤軍難以再組織大規模的行動.特別是90年代,蘇聯崩潰使得阿拉伯人沒有了後盾。在有關中東問題的交涉中,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貝克指名要求阿拉伯國家“不要保護日本赤軍”。一些原來庇護赤軍的國家也開始疏遠他們,有的還要求他們離境。赤軍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空間,和世界上其它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由於一波一波的恐怖攻擊行動,日本赤軍被西方國家列為日本第一個國際性的恐怖組織,重信房子被日本警方的通緝。但被貼上“女皇”,“黑發魔女”標簽的重信房子,在廣大的阿拉伯世界是人人景仰的英雄,是他們最堅定的盟友,是國際主義者。無論是英雄,還是魔鬼,都太片麵了.重信房子是母親,重信五月記憶中的媽媽,從不大聲說話,不罵孩子,不打孩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進行劫持、綁架,勒索人質等恐怖活動使日本政府做出讓步,這是“赤軍”在70年代活動的主要特點。赤軍橫行全球,攻擊的對象時而是飛機,時而是輪船,有時則是外國大使館。而每次行動的成功,都有賴於重信房子的冷靜,冷血,冷酷的運籌帷幄。一個宣稱是解放人民的組織,讓人民恐懼的方式生存,是悖論?還是宿命呢?聰明的重信房子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有想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4)

1971年2月離開日本的重信房子,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結成同盟。她精心策劃的革命行動,在1972年5月30日,果然如她所預期的那樣,震驚了世界。當晚一架從巴黎和羅馬飛來的法國航空公司132號航班,降落在了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路德機場。繁忙的路德機場,像往日一樣熙熙攘攘,上演著相聚離別的悲喜劇。誰也沒有特別注意在三號行李傳送帶旁等候行李的三個日本青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題記-5月28號,曾經令世界顫抖的恐怖分子,日本“赤軍”的領導重信房子刑滿出獄。這是我2006年的一篇舊文。她是革命者還是恐怖分子呢? 今天再一次仔細地看著她的照片,身穿和服的她,秀美的臉龐,柔美的笑容.她是重信房子嗎?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的疑惑,現在還是糾纏著我。說是疑惑,更準確地說是震驚,在我心目中的重信房子不可能是這張照片上的模樣。但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