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網上查了一下,國內為老人提供的服務實在太周全了。包括醫療陪診,旅遊陪護,居家照護,應有盡有。以後年紀大了,走不動了都不怕。
下麵的信息來自百度AI,提問:“如何預約90歲以上老人的24小時陪伴服務?”,得到的回複:
以下是針對90歲以上老人預約24小時陪伴服務的具體流程及注意事項,整合權威渠道信息整理:
一、預約渠道選擇醫療陪診類服[
閱讀全文]
中國正在快速趕超美國。
這裏麵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的發展動力遠比美國強大。從經濟上看,美國的生活已經很完美了,美國人不太有繼續改善生活水平的動力,尤其是精英階層;中國則相反,中國的生活水平比美國差很多,因此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的動力就要強大很多。在發展動力方麵,不僅僅表現在中國人更願意幹苦活累活,長時間幹活,而且表現在中國對創新的熱情。各[
閱讀全文]
早在20多年前,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教授就寫了一本書《大國政治的悲劇》,這本書奠定了美中對抗的理論基礎。
第一,這個理論說,兩個大國會相互恐懼,這種恐懼會導致他們之間發生進行戰略競爭。不過,持這個說法的人並不在少數。西方戰略界稱這樣的理論為現實主義,不過,大部分人隻是認為雙方會各自提高軍備,有可能進入冷戰;而米爾斯海默特別[
閱讀全文]
以伊雙方打的太狠了,以色列把伊朗的銀行給黑了,用戶賬戶清空;伊朗反手又把以色列的金融中心給炸了。
雙方都在癱瘓對方的金融係統,這個太狠。
我發現戰場上很多真實的鏡頭都被媒體刪除了,中國和外國都這樣做。網友們有沒有注意到,網上很難看到普通人用手機完整記錄下的轟炸鏡頭。碰巧我幾個小時前刷到一個,很震撼,但現在已經刷不到了。
拍攝者從[
閱讀全文]
人們經常用修昔底德陷阱來描述中美關係,強調兩強之間必定會發生衝突,甚至戰爭。但是,當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並沒有直接衝突的因素,反而是雙方各自的小弟之間發生了衝突,從而把這兩個大國卷入了戰爭。現在的情況也與此相似,中美之間本身並沒有衝突的必要,但是利益相關國家之間的衝突,如果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把這兩個大國拖入戰爭。
當年的雅典和斯巴達[
閱讀全文]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中美兩國各說各話,原因是各自的戰略以及對戰略效果的評估完全相反,由此也可以理解雙方對脫鉤的態度,到底誰更願意脫鉤?
美國的戰略是盡一切可能打擊中國,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給中國製造損失,不惜自身損失。
中國的戰略是盡一切可能提升自己,專注於自身發展,在自身獲益的同時對手也可能獲益。
所以美國的戰略是損失導向,中國的戰[
閱讀全文]
川普指責中方徹底違反協議,又沒有指明中方在什麽地方違反協議,從各方麵的信息來看,川普的意思大約是指中方沒有放開稀土出口。協議中並沒有提到稀土問題,但是說過中方要取消非關稅措施。這個提法是否包含了中方應該放開稀土呢?我覺得沒理由做這種解讀。
關稅是一種進口管製措施,所以取消非關稅措施指的是取消其他進口管製措施。但稀土問題屬於出口管製[
閱讀全文]
本文借助GPT提供的數據,分析一下自2018年開始的貿易戰對中美產業格局的影響,重點對比貿易戰以來各項經濟指標的變化。分析的範圍包括:企業轉移、美國企業回流、企業的倒閉數量和新設數量,GDP和進出口的變化,對產業鏈和雙邊投資的影響。
一、企業轉移、關閉和新設
1.外資企業搬離與進入中國
搬離中國企業數量:閱讀全文]
打貿易戰好,還是不打貿易戰好,這個要過多年才能看的出來。但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假如當初就沒有打貿易戰,那麽今天會如何,我們可以做一個打與不打的對比。公正起見,這個問題讓GPT來回答:
問:請分析一下,川普第一任開始打貿易戰,一直打到現在。如果不打的的話,現在是一個什麽樣子,能不能把打與不打做一個比較
GPT4.1:
很好的問題。中美貿易戰(最[
閱讀全文]
關稅戰當中川普是有收獲的:
1.在某些商品的關稅中多得一些收入(由於貿易量減少而少收的稅這裏暫時不考慮);
2.不少企業增量了對美國的投資(這方麵的成績比較實在);
3.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讓部分中國企業陷入困境增加了中國的失業(把別人的損失當作自己的成績不是很光彩,這個不去深究)
這些成績隻是芝麻不是西瓜,為什麽這樣說呢?
大家可以注意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