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初之道與聖經之道 (摘)

(2006-04-04 08:23:56) 下一個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曰名‘大”。《道德經》

    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文典最偉大的編纂者,也一直被“道”所惑,相信道的奧秘不是人的智力所能理解。因此,孔子對於天道與人性並不妄自推測。弟子說他們的先生沒有以下四種毛病:

  原文∶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譯文∶孔夫子絲毫沒有四種毛病∶不憑空揣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唯我獨是。《論語·子罕第九》

   人是否能理解道的真義呢?我們知道,《聖經》中最大的奧秘是上帝本身。有一段有名的經文,描述了人在認識上帝方麵的無能為力。道是否與上帝相關呢?   “你考察,就能測透上帝嗎?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他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作什麽?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什麽?其量,比地長,比海寬。”(伯11∶7-9)   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一封信中說,“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林前1∶21-22) 實在說來,人所學的一切功課之中,最難而又最使人感到難為情的一課就是∶人是極其有限的,並不知道無限之上帝的一切——學到了這一課時,人就走上了真正的智慧之路。然而,上帝卻明顯是希望人認識他的。人既不能靠自己認識上帝,又該靠什麽呢?

   我們從老子所說的“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我們看出,老子似乎看到了一位他所無法描述的神秘人物。人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誰,竟使這位中國的大智大慧的老子困於辯識呢?莫非這神秘莫測的“道”就是至高無上的上帝麽?他的名字難道要永遠成了一個謎嗎?

   “隱秘的事是屬於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的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

   可喜的是“明顯(啟示)的事是永遠屬於我們和我們的子孫的”。上帝的啟示是人類認識上帝的唯一的途徑。上帝向人心說話至少有三種形式∶藉著大自然無聲的課本;藉著他所興起的先知;以及藉著人類家庭的一員耶穌基督。“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麵”。(西2∶9) 此外,藉研究人類史與個人生活道路上所顯示的上帝待人的奇妙手段(providence,或譯為“天意”),也可以幫助世人認識上帝,明白上帝的旨意,如孟子所說從行動與具體事情上來認識天意。

   聖經中最大的奧秘是“神性”或“三一真神”的奧秘。“三位一體”並不是聖經中的術語,而是人創造的。所謂“三一真神”,簡單來說,就是指聖經中所說的上帝是三位彼此有別,卻在意誌、思想、情感與目的上相互一致的真神。並不是三位真神共用一個身體,像《封神榜》中的哪吒式的人物,或像佛教、印度教等異教中所描述的三頭六臂式的怪物。

   聖經中有許多章節表明,上帝是彼此有別的三位。“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1∶1) 這裏的“道”,是“話語”,是上帝思維的表達。既是話語,就意昧著有說者也有聽者。這段經文表明至少有二位上帝。上帝並不是孤寂的天神,而且有彼此間的思想與感情的交流。

   常被人引用的另一句經文是∶“上帝就是愛”(約一4∶8)愛必須有愛的發出者與接受者,愛與被愛兩個對象。耶穌基督點明了三位上帝的同在∶聖父上帝,聖子上帝,聖靈上帝。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19)

   從永恒的過去到永恒的將來,上帝都是自在自足的。上帝中的三位真神彼此之間享受與交換聖潔的愛,遠遠超出有限之世人所能理解。惟有愛能喚醒愛。上帝創造天使與世人並不是因為孤獨、或是缺乏愛的對象;相反,正是為了分享他們之間完美的愛與交誼,上帝才創造了能反照上帝形像的生命體。

   中國古代的先知對這一奧秘有何指教呢?他們認識的真神上帝為何,又從天領受了多少感應呢?讓我們集中看看老子的教導。   中國古代智者老子的生平,是一個謎。傳統上認為他生活在公元前570年左右,略早於孔子。其生活年代應該與希伯來大先知但以理的時代相仿。

   據太史公司馬遷(公元前145年-?)所載,老子即老 ,姓李名耳,字伯陽。做過周室的“守藏室之史”,即相當於現在的圖書館館長。據說孔子曾向老子問過禮。中華民族自古為禮儀之邦,所謂“禮儀之邦”,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法製國家。一個“禮”字突出地說明了華夏民族的智慧。以色列人的智慧,也正體現在他們天授的律例與典章。摩西在向以色列人宣布耶和華上帝親賜的法典之後,這樣對他們說∶   “照著耶和華我上帝所吩咐的,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申4∶5-6)

   可見,老子必是知“書”達“禮”的智者。至於老子究竟是何許人,無人能說得清楚。老子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他留下了擲地有聲的五千言《道德經》,從多方麵啟明了大道的本像。雖然老子被認為是道家的創始人,其實,吼來道家的許多做法與信仰,與老子卻沒有多少關係。透過《道德經》我們可以看出,老子祈望一位肉身之道的顯現。可是,後來的道教竟將他當成了道的化身。與老子自己的教導相距何其遠——實際上,老子隻是中國古代的傳“道”人。

   老子與聖經中的一個人物,耶穌基督的先鋒施洗約翰,好有一比。作為主耶穌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肩付著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的重任。而這一工作則是通過宣講“悔改的洗禮”而進行的。施洗約翰早年在曠野生活,遠離了一切世俗的影響,有上帝的話臨到他。眾人都到曠野去受約翰的洗。當時的官長和法利賽人(猶太人的宗教領袖集團),擔心將來沒有人再跟從他們;便派人到約翰那裏,想得他話的把柄,好治他。

   約翰所作的見證記在下麵∶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末人到約翰那裏,問他說∶“你是誰?”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他們又問他說∶“這樣,你是誰呢?是以利亞嗎?”(以利亞是生活在公元前865年左右的先知,活著被接升天。)他說∶“我不是。”“是那先知(指要來的救主)嗎?”他回答說∶“不是。”於是他們說∶“你到底是誰,叫我們好回複差我們來的人。你自己說,你是誰?”他說∶“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那些人是法利賽人差來的;他們就問他說∶“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什麽用水施洗呢?”約翰回答說∶“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約1∶19-27)

   約翰告訴問他的人,重要的不是他這個人,而是他所傳達的信息。他不過是那要來的先知(基督耶穌)的信使。同樣,雖然沒有人知道老子是誰,他也沒有為自己留下隻言片語。但他所作的也正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的工作。老子正是那“大道”的先鋒官,雖然並不與他生活在同一年代。但與約翰一樣,老子藉著他的五千言,在中國人心中為大道的顯現,預備道路。

   《道德經》一開篇,老子就向他的聽眾指出,他所要講說的道可不是什麽尋常之道。而且,這“道”的名,也非尋常之名。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譯文∶“道是可以道出來的,但不是尋常之道;道的名字也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尋常的名字。”《道德經》 第一章

   接下來,老子希望他的聽眾們注意,這非常之道酷似某位之子。他繼續說∶

   原文∶“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我不知道他(道)是誰的兒子,有帝王氣象,卻在帝王之先。”《道德經》第四章

   這位有兒子模樣的“道”,早於中國各位先帝。中國的古經上,也沒有關於他生事的記載。那麽,《聖經》是否可以幫助確定這位“兒子”的身份呢?老子之前二百年左右,希伯來的大先知以賽亞曾預言說∶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

   這“嬰孩”顯然超出了人類的理解力,因為他既是“子”,又是“永在的父”。既是“永在的父”,故必在一切帝王之先,從永恒的過去就存在。可是這“嬰孩”又是“全能的上帝”,他的名字又叫做“奇妙策士、和平的君”。何等不同尋常的名字——難怪老子不知其名。《聖經》告訴我們,這兒子就是聖子耶穌基督。他曾與上帝同在,他就是上帝。“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1∶3)

   論到天地的創造,聖經上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麵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麵上。”(創1∶1-2)

   這裏的“上帝”一詞,在希伯來原文中是一個複數名詞,意味著一位以上。大概是指聖父與聖子。這段經文中,還單獨提到了“上帝的靈”,叁與天地的創造大工。從這裏可以看出,三位上帝同時叁與創造大工。我們感興趣的是,“子”在創造中所擔任的角色。

   “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他立高天,我在那裏;他在淵麵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蒼穹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人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我在他那裏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麵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箴8∶22-24;27-31)

   可見。“子”在創造中乃是“工程師”的形像——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耶穌就是那與起初“上帝同在”的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1∶14)耶穌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耶穌即是“上帝之道(言)”,又是“道路”與“真理”。

   饒有意味的是,中文裏的一個“道”字,既有“言”,又有“道路”與“真理”的意思。一個“道”字,正是耶穌的多種身份,我們不禁想起,耶穌是否就是老子所說的“道”或“子”呢?老子所見的是否隻有一位“子”,擬或還有別的什麽人?

   原文∶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明,其下不昧。......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文∶看見卻不能看得分明超乎於形(夷);聽見卻而不能聽得分明超乎於聲(希);摸,卻握不住不可捉摸(微)。這三者不可思議,聯合在一起。......與亙古之道同在,與今時同移。知道遠古之始,才是道的真諦。   《道德經》第十四章

  這古道既是超乎於形,聲,又不可捉摸;試問,老子是如何得見,得聽,得以捉摸的?老子也似乎是處在不同異象的經曆之中。使徒保羅描述到“主的顯現與啟示”時說∶“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裏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隻有上帝知道。”(林後12∶2-3)很明顯,保羅所描寫的經曆超出了人的有限感官的正常體驗。這是從上帝得啟示與異象的特征之一。

   我們在第五章提到,上帝藉異夢與異象向他的先知顯現並發出啟示。那麽,老子的經曆是否也是從“道”直接得來的啟示呢?老子是否夠資格被稱為先知呢?   真神與假神的區別在於創造主的身份。我們已經看明基督既是有言之道,又是道路之道與真理之道。如果創造主的身份也是道的內在特質,那麽我們就滿有把握的說“道”就是真神上帝了。老子所說的道是否為一切萬物的創造之主呢?讓我們來聽聽老子在異象中所得的述敘吧。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譯文∶有物神秘地形成,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在沉寂與虛空中,獨立而不變化,不停地運行,可以稱作萬物之源。我不知他的名字,以“道”為他的字,勉強以“大”為他的名。《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比較《創世記》1∶1-2與《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不難看出,兩者所描述是同一件事。三一真神上帝既沒有始也沒有終(先天地生);比較“周行而不殆”與“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麵上”。三一真神上帝(道)當然“可以為天地母”。

   上帝的名字,與上帝一樣,同樣是一個奧秘。隻有藉著上帝自己的啟示才能得知。在《聖經》中,當上帝在棘荊叢中向摩西顯現時,同時宣告了他的名字∶“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記念,直到萬代。”(出3∶13-14;15)

   後來,摩西蒙召上西奈山,上帝再次宣告自己的名∶“耶和華在他麵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

   很明顯,老子並不知道亞伯拉罕等外國名字,但是他卻正確的用“道”來指稱創造天地的主。而且,一個“大”字也好生了得。《易經》中有“大哉乾元”,以大來描述乾元,即天。孫希旦《禮記》集解∶“大者,極至之名。”可見,大,就是至大至剛之乾元,至高至上之天。這一個“大”字,說明了“道”至高無上的地位,與天、乾元相同無異。   老子在給出了“道”與“大”的名與字之後,繼續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聖經》中所說的耶和華,就是“自有永有”(“I AM”)的意思。是取法於自我,以我為法的自有永有的自在體。“道法自然”,是說“道”以自己為法的依歸。“道法自然”與“自有永有”都是“自在的立法者”。

   綜合以上“道”的各種特質,可以看出,中國古經中的“道”,乃是萬物的創造者,正是《聖經》中的三一真神!

   道是用什麽創造萬物的呢?

   “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第四十章

   所謂“有生於無”,按照中國哲學的理解,乃是從“有”自身而生,並不是假藉於外物。使徒保羅說∶“我們因著信,就知道世界是藉著上帝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有),並不是從顯然之物出來的(無)。”(來11∶3)

   讓我們再次重溫一下《約翰福音》的開首語∶“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然而,老子最著名最神秘莫測的一句話卻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這句話再簡單不過了,可是它的意思卻從來沒有人能說清。許多人對此作過解釋,而這些詮釋者們對自己的解釋也大多不滿意。這句話也同樣的困惑著我們,但以上麵對老子之道與聖經中的上帝的新的認識,我們相信下麵的兩段《聖經》經文對理解老子的這句話,必有所幫助。

   “你們要就近我來聽這話∶我從起頭並未曾在隱密處說話;自從有這事,我就在這裏。現在,主耶和華差譴我和他的聖靈來。”(賽48∶16)   “在天上作見證的原來有三∶父、道、與聖靈∶這三樣也都歸於一。”(約一5∶7)(注一)

   我們在這裏嚐試著在《聖經》的光照下,提出一種解釋。上帝(道)乃為一,任何一位上帝均可代表其他二位,任何二位上帝也可代表三位上帝。三位上帝一起創造萬物,即“三生萬物”。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並沒有全部的答案。承認自己不能完全把握有關上帝的全部真理,不過是承認人有限的心智不能把握無限的上帝。若是人能明白上帝一切的奧秘,就不會發現新的真理了。上帝也就不再是至高至上的“大”“道”了。感謝上帝,上帝乃是無限的奧秘,“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裏麵藏著”。(西2∶3) 就是在永恒的年歲裏,我們雖在“大道”的腳下不倦的學習,卻仍隻能是“搏而不得”,永遠不能完全把握上帝無窮的智慧與美善。

   毫無疑問,代表著上帝神格的“道”,是中國文化的重心,是倍受聖人所尊重的。“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孔子集語卷十七》)我們在上一章看到,中國人所認識的天,就是聖經中的聖父上帝;中國人所認識的上帝,就是聖經中的聖子上帝。在這一章,我們又看明,中國古人所認識的道,其實就是耶穌基督。

---------------------------------------------------------------------------

注釋:   注一∶此句依原文及欽定英文聖經版譯出。英文原文為For there are three that bear record inheaven: the Father, the Word, and the Holy Ghost: and these three are one. (1John5:7 KJV)

FROM <<上帝與中國古人>>  BY 王敬之

http://cclw.net/gospel/explore/sdyzggr/index.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