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靜泊聽濤聲

讓心之船隨思緒漂流,靜息聆聽歲月流淌的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玩火的鄰居

(2010-12-04 20:17:32) 下一個

近來朝鮮半島的局勢又劍拔弩張,使世人眼光再次聚焦那個熱點地區。今年恰逢韓戰爆發60周年,隨著冷戰結束,史料解密,這場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得失是網絡的熱門話題。

對於北朝鮮,我們這代中國人有太多的相關記憶。兒時生活過軍營裏駐紮的部隊剛從朝鮮回國沒幾年,父輩中大多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九死一生的老兵。軍部有個筆杆子根據本軍在朝鮮戰場上官兵原型,創作了電影劇本《英雄兒女》。奇峰山下有一個羅盛教公園,是戰友們在他為搶救落水朝鮮兒童犧牲十周年後在營地修建的,這裏是我們清明掃墓過隊日的地方。

那時候,我們毫不質疑官方的說辭:韓戰的起因是“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把戰火一直燒到了鴨綠江邊”, 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而對金日成指揮的人民軍越過三八線進攻南韓首挑戰爭的行為卻悶聲不響。在當年冷戰格局下,地緣政治,國家博弈,這場局部熱戰打得很慘烈。

記得剛來美國時,曆史係有位以韓戰史材做畢業論文的博士生老尹,肚裏裝了不少國人鮮知的史料,聚會時聽老尹繪聲繪色地侃韓戰,十分過癮。那時我們住在密蘇裏聖路易,為了解韓戰,我們還特意趨車去了一趟堪薩斯獨立城,因為那裏是杜魯門老家,總統圖書館保存著不少韓戰時期的珍貴史料。

1988年9月,我飛離北京來美國時,漢城奧運會剛好開幕,南韓景氣顯現,經濟開始起飛。而北韓在蘇東波後江河日下,民不聊生。我住的華府郊區在韓戰結束後接納了大批韓國難民,半個多世紀後已成長為全美數一數二的韓裔聚居的富裕社區。相反生活中卻真沒見過來自北韓的朝鮮人,倒是聽說北朝鮮人為窮困饑饉所迫,偷渡到中國東北地區有十萬之眾,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 

正好這幾天我在聽一本書“Nothing to Envy", 作者Barbara Demick 是《洛杉磯時報》北京記者站主任。在此任之前,Barbara常駐漢城,采訪了逾百名北朝鮮偷渡到南韓和中國的“脫北者”,由中挑選了六位來自鹹鏡北道清津市的男女人物,以他們的人生故事為主線,生動多層次地描繪過去十五年間北朝鮮社會狀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