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靜泊聽濤聲

讓心之船隨思緒漂流,靜息聆聽歲月流淌的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新聞博物館

(2010-12-23 09:00:29) 下一個

坐落在賓夕法尼亞大街上的新聞博物館(Newseum)已經開放兩年了,我選擇冬至這天給自己放假,氣定神閑地徜徉在這座亮堂的館廳裏。置身於眼熟的紙媒版麵和視覺畫麵中,仿佛穿越時間隧道,回顧曆史上的重大新聞,自由媒體是民主的基石這個道理曉然明喻。

我先下樓從底層柏林牆展區開始參觀。聳立的八塊塗鴉混凝土石塊來自柏林,倒塌斷首的列寧塑像來自莫斯科市郊, 展區裏視頻循環播放著 1989 年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的新聞。真實的事件、實物、媒體記錄表達了“柏林牆堅固到可以抵擋坦克,但它抵擋不了以廣播、電視或口口相傳等形式的新聞信息進入東德”,告訴人們媒體對封閉壓抑的社會有摧枯拉朽之力量。
 

乘玻璃電梯從底層升至頂層,從這裏推門出去是六樓露台,俯瞰全美最有名的賓夕法尼亞大街。對麵是國家美術館,隔壁是加拿大使館,國會大廈國立檔案館華盛頓紀念碑盡收眼底,難怪 CNN 去年初搶占這個據點直播奧巴馬總統就職典禮。國際新聞媒體教育機構“The Freedom Forum ”  真是有眼力買下這方得天獨厚的寶地,並花費 45 億美元打造這樣一個全新的新聞博物館。

從頂樓拾級而下自然走進“9 · 11展區,中央突兀刺眼的是個變形醜陋的金屬殘物,那原是世貿大廈北樓頂上的電視天線。正對的一麵牆上展示著世界 34 個國家 127 家報紙在 2001 年 9 月 12 日頭版版麵,幾乎所有報紙都醒目報道“9 · 11 驚天大新聞,唯獨人民日報例外。這真是夠中國新聞人尷尬的了,央視的白岩鬆來這裏後感慨:“ 當你站在這個展板麵前時,你立即會產生一個瞬間感覺,中國必須要成為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判斷。”


 

從事新聞報道有時候會冒很高的職業風險。博物館有一麵記者紀念牆,刻著兩千多名殉職的新聞記者的名字。他們出生入死在天災人禍中報道活生生的故事,他們勇敢地奔赴使命,擔當值得世人信任的耳目。展品中有輛彈痕累累的越野車引人矚目,這是《時代》雜誌駐南斯拉夫攝影記者在戰場前線用過的防彈車。和平時期做媒體也是壓力巨大的職業,英年早逝的NBC 政治訪談節目主持人Tim Russert 卒於心脹病發作,他原在華盛頓的辦公室原封陳列在展廳中。


 


新聞曆史展區陳列著從 1545 年直到今天媒體對重大新聞的記錄。可以抽拉的玻璃展板中展示著泛黃的陳年報紙,而頭版的標題和圖片依然赫然奪目,震撼人心! 500 多年的曆史就是這樣一頁一頁記錄在冊,傳播到永遠!美國記者是名副其實的無冕之王,在民權運動,反越戰,水門事件中, 由於美國媒體積極有效的報道,使美國人民知道了真實情況,人民的呼籲和抗爭,把美國和美國政府引向正確的道路,推動了美國曆史進程的發展。
 

 

媒體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傳播形式的革命,雖然主流報紙客戶不斷流失,紙媒生存空間日益萎縮,而電視互聯網為信息傳播帶來了更遼闊的天空。到了數碼時代,手握手機,藍莓,蘋果 iPAD ,人人可成為新聞傳播者,專製社會的新聞封鎖越來越成為不可能,這種傳播形式會影響大眾心理和行為模式,改變社會結構和體製。卡翠娜颶風時新奧爾良的災民這樣做過,中國民間來的新聞更是讓人感受這場革命眼下正在進行中。



 

博物館裏有個真實的演播室“Knight ”,不久前,奧巴馬總統還來這裏作過節目。可惜我的這天不是周末下午,橫豎沒有當訪談節目嘉賓看名人名嘴的機會。不過遊客可以在這兒過把當電視采訪記者的癮,自選白宮或暴風雪背景,拿著話筒念段假新聞,視頻錄製後可下載到私人電腦裏去騙世界。我拍的這兩個小男孩正在報道有關社會犯罪新聞,有模有樣,挺酷,很好玩。

新聞博物館臨街一麵由玻璃窗排列構成,頗具開放效果,顯現出媒體作為世界之窗的意義。中間部分凹陷,也由半透明玻璃組成,遠看像電視屏幕。博物館內部也模仿報紙版麵設計,從左到右分為 3 個部分。整座建築共分 7 層 14 個主要展廳,囊括新聞曆史變革、傳播手段發展、世界領域趨勢和重大事件報道等多種內容。中央大廳的巨大電視牆正在直播電視節目,懸空掛著一架當年 NBC 用作新聞航拍的直升飛機。

在冬季的寒冷灰暗中我沒有掏出相機拍博物館外景(下圖取自Flickr)。值得一書的是玻璃牆外是高大 74 英尺的大理石壁 上麵刻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全文:“聯邦議會不得立法建立宗教,不得立法禁止宗教活動自由;不得立法剝奪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不得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向政府請願、表達不滿、要求申冤的權利”。這是美國新聞媒體和個人言論自由的護身符,是神聖的“鎮館之寶”。
 

回到一樓除觀賞一部四維電影外,主要是看曆屆榮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的圖片展。這些照片都是經典,時隔多年再看這些照片,心底那個柔軟之處還是會觸動,霎那一瞬間定格的畫麵點到了永恒的人性,有了不朽的價值。有位獲獎的攝影記者說““如果它讓你笑,如果它讓你哭,如果它牽動你的心,那就是一張好照片”,千真萬確。
 

我們家也算是新聞世家了,可喜晚輩中又有孩子走進這個行業。在禮品店,我看到一個櫥櫃展銷記者用的行頭。心裏想,下次小家夥來這裏,領他們這裏來看看。挑些紀念品,該是個不賴的主意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