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左岸的人文氣氛在塞納河南側拉丁角一帶的聖日耳曼大街、蒙巴納斯大街和聖米歇爾大街最為濃鬱,一個集中了咖啡館、書店、畫廊、博物館和大學的文化聖地。
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住宅外,主要建有三所大學:索邦大學 ( 後更名為巴黎大學文學院 ) 、三語大學 ( 後更名為法蘭西大學 ) 、四國學院 ( 後更名為法蘭西學院 ) 。由於當時學院的師生必須學會拉丁語,並用拉丁語寫作、交談,所以這一個區域也稱拉丁區。
由於文化知識界聚集在左岸,於是各種書店、出版社、小劇場、美術館、博物館等逐漸建立了起來。圍繞這種社交氛圍的咖啡館、啤酒館也應運而生,成了左岸知識文化人士重要的聚會場所。從緊靠賽納河左岸的聖米歇爾大街開始,文化名人和先賢們光顧和聚會過的咖啡館、酒吧遍布各個街區。
三百多年來,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和奶,而且還加了文學、藝術以及哲學的精華,加了一份像熱咖啡一樣溫暖的文化關懷。 “ 左岸 ” 因此而成為一種象征、一個符號、一筆文化遺產。
漫步左岸,你隨便走進一家咖啡館,也許一不留神就會坐在海明威坐過的椅子上、薩特寫作過的燈下、畢加索發過呆的窗口。
1686 年,巴黎的第一家咖啡館普羅克普( Le Procope )於左岸開張。從此,咖啡館融入了巴黎的脈搏,咖啡文化牽連著巴黎的藝術和文化思想、巴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當年,伏爾泰的幾部著作、狄德羅的世界首部百科全書等都曾在這裏撰寫,還有大革命時期具象征意義的紅白藍三色帽也在這裏第一次出現。據說發跡前的拿破侖也曾來此,還因喝咖啡欠賬留下了軍帽。後來,這裏又是一流作家、演員、紳士淑女們聚會漫談的社交場所,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雨果、巴爾紮克、喬治 · 桑、左拉等,以至後來還以這咖啡館的名字創立了文學刊物《普羅克普》。因此,現在館內保存下來的傳統裝飾、古董擺設以及各種文物特別豐富,館內的格局與景物似乎都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 “ 煥然一新 ” ,顧客仍舊是喜歡它的古典 。
在最古老的聖日耳曼教堂周圍,有最早的花神咖啡館( Cafe de Flore) 和鄰近的雙叟咖啡館( Auy Deux Magots) ,這是著名的哲學家薩特和他的情人西蒙 . 波娃幾乎天天消磨時光的地方。現在咖啡館的菜單上還印著薩特的語錄: “ 自由之神經由花神之路 ……” 。畢加索在此與朵拉 . 琦爾小姐一見鍾情,莎士比亞書屋的女老板西爾薇亞 . 畢奇在這裏認識了喬伊斯,並經她的竭力推薦,《尤利西斯》才得以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