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靜泊聽濤聲

讓心之船隨思緒漂流,靜息聆聽歲月流淌的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苑擷“英”瑣憶

(2007-04-14 15:16:36) 下一個

 一位網友從北京清明掃墓歸來,把順手在墓園拍攝到的許國璋夫婦墓碑的照片貼在網上。見圖思人,這張圖片引發一代海外學人如潮的回想,也鉤起我憶起早年英語學習中的曆曆往事。

三十年前,也是讀大學的前半年,我開始自學英語。我的室友海寧文革前就讀北京八一學校,初中時學過一點兒英語。海寧是教我ABC26字母和英語國際音標的第一人。當時我從書店裏買來申葆青《英語語音簡明教程》,笨拙地按圖示的口型和舌的位置學發元音輔音。我最早用的英文教材是林漢達編撰的自學讀本,是從一位老軍醫那裏討來的寶貝。

剛進大學就遭遇到英語分班的摸底考試,試題是翻譯一篇短文《列寧的大衣》。碰巧這篇文章與我在林漢達教材上讀過的課文一字不差,我輕易通過筆譯考試,被通知參加英語快班篩選口試。一提口試我就傻了眼,不戰自退,乖乖地進了英語慢班。

那年頭醫學院公共外語教材土得掉渣,滿篇“barefoot doctor”式 Chinglish,不堪卒讀。那時候高校英文教員也短缺得厲害,給慢班教英語課的老師是半路出家的俄語老師。不盡如意的教員教材迫使我另辟蹊徑,重撿我的看家本事—自學。

六十年代出版的《許國璋英語》與王力的《古代漢語》是高校教材裏中英語文“雙璧”,負笈英倫的許先生選材莊諧典雅,書中的人文品位不是文革結束初的新編教材可比的,非常經學耐讀。我在大學課外自學英語是從《許國璋英語》入手的。

好在讀大學前的衛生員經曆使得我學醫生活相當輕鬆,除了課堂學習和社會活動,我依然遊刃有餘地讀小說,學英文。我的生物鍾是百靈鳥型,每當晚自習捧上醫學書時就困意襲來,哈欠連天。惟有讀文學趣味盎然的英文讀物讓我神清氣爽,可以說英文自學為我那蒼白的醫學院人文教育抹上一些色彩。

囫圇吞棗學完三冊許氏英語後,校園開始時髦起《Essential English》。這本書把牛津教學風格首次引入我的視野。教科書精妙地編排牛津教授和他的外國學生們的授課對話和生活畫麵,在輕鬆詼諧地氣氛中學習英國語言,文化,曆史和民俗。

《Essential English》配有錄音帶,可學牛津腔英語發音。我是帶薪讀大學的“貴族學生”,大概花了我三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台日產三洋牌盒式錄音機,當時可是昂貴的大支出。每到中午午休時,我和同宿舍女同學相約躲到僻靜的地方,互扮教授學生角色,鸚鵡學舌般練習對話。

離醫學院不太遠的傅厚崗是南京外文書店所在地。周末我喜歡到那裏去淘書。有些改編過的簡易版英國小說,如《雙城記》,《簡愛》,謝大任編的醫學英語,各種各樣的工具書,是在那時買來閱讀的。我還訂閱了《英語學習》和《英語世界》雜誌。大學時代《英語九百句》風靡一時,最難忘是在夜色中收聽短波段的“美國之音”播放的《英語九百句》,何立達那富於磁性的聲音是我最初接觸到的美式英語。

好像是在大學後期開始著迷上《New Concept English》。在我用過英文教科書中,《新概念英語》可以說是最完美的一套寶典:係統,幽默,實用。當時我們醫學院最好的英語老師曾老太太也選用這套教材為留校的青年教師開補習夜校。曾老師夫婦是留美歸僑,丈夫丁教授是與錢學森同期歸來的核醫學專家。曾老師的口語很地道,非常敬業,深受青年教師們喜愛。我在自學新概念時,也時不時去扒扒窗台,旁聽曾老太太的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學畢業時,我的英語已打下穩固基礎,考研時輕鬆出線進入研究生院。這個時候中國高校學界的出國留學熱開始升溫,教育界對研究生英語教學也很重視。讀研究生時的英文老師是早年畢業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楊教授,他挑選的教材是俞大姻主編的《許國璋英語》第五/六冊。這套書文學性強,內容艱深,我們學得有些力不從心。楊教授的教學風格老派,重閱讀,重語法,重寫作,相對而言聽說訓練相當少,弄得我那幾位猴急向往赴美留學的哥們對老學究教學方式一肚子牢騷。

後來真的出國了,曆經托福,GRE, OPI 英語考試戰役。生活在英語世界裏,英語成了為稻梁謀的第一語言。回味英語學習,五味俱全,但感受最深的是甘甜。想想在閉關鎖國中度過二十年後,突然世界之窗打開,天外清風徐徐吹來。我們在英語學習中欣喜地了解西方文化,曆史,文學,科學,伴隨英語學習而來的人文知識猶如久旱甘霖,使我們的思想滋潤豐富,使是我們邁向世界的腳步堅實從容。英語使我們的生活如此美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