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靜泊聽濤聲

讓心之船隨思緒漂流,靜息聆聽歲月流淌的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柏林街頭話滄桑

(2006-12-29 00:29:48) 下一個
 
晚間步出柏林動物園列車總站,走向落宿的旅館,途中路過毀於戰火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廢墟。為了銘記戰爭的殘酷和悲慘,廢墟以原貌保留在繁華的街心,緊鄰廢墟一側建起一座現代風格的新教堂。夜晚新教堂幽藍的燈光閃爍在舊教堂的殘壁上,警示著人們古老與現代同在,光榮和邪惡共存。
 
我們在柏林駐足的時間僅有兩天。麵對這個曆經輝煌和災難後浴火重生的城市,我們應該看些什麽呢?在旅店門廳遊客信息中心,我注意到一個英語導遊節目“步行在柏林”,規劃指導這個節目的是劍橋曆史學者 Nick Gay 。Nick 是公認的柏林曆史權威,著有《柏林的過去與現在》一書,這個旅遊節目曾被時代雜誌評為“ Best Sightseeing” 。
 
翌日清晨我們來到車站與柏林西區的遊客一起,跟隨導遊乘地鐵來到東區亞曆山大廣場,在高聳的柏林電視塔下與另一群來自東區的遊客會合,開始了為時一天的步行遊。導遊是學生裝束的英國小姐簡妮,日前正在柏林攻讀文學批評博士。簡妮以她那迷人的笑容和字正腔圓的牛津腔帶領我們走進柏林的曆史。
 
 沿著卡爾 - 李卜克內西大街就來到了富麗堂皇的菩提樹大街。首先進入視野的是宏偉莊嚴的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這是霍恩措倫王室的宮廷教堂,明顯帶有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風格。大教堂側麵緩緩流過斯普瑞河 , 河中是四麵臨水的博物館島,簇立著五座相鄰的博物館,展有足以傲世的一流藏品。

跨越斯普瑞河上的是宮殿橋 ( Schlossbrücke ),大橋由著名普魯士建築家 卡爾 - 弗裏德裏希 - 申克爾設計,橋上裝飾的雕塑精美絕倫。二戰中盟軍反攻柏林時,希特勒下令把橋上的雕塑卸下藏於地下,幸免於戰火摧毀。附近的宮殿建築處處彈痕累累,煙跡斑斑,提示柏林血腥籠罩輝煌的滄桑過去。


 
過橋後在街道右側建築原為軍械庫( Zeughaus ), 現在是德國曆史博物館。軍械庫過去有一座新古典風格的戰爭紀念館,巨大的圓柱、冷冰冰的鐵柵門,大廳正中安放一具母親哀慟孩子的雕像,此外空無一物。屋頂圓窗一束天光恰好落在雕像上,多麽劇力萬鈞的傷痕象征!這個中性的戰爭紀念館建於 1995 年,於日本靖國神社不同,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裏悼念紀念戰爭亡靈。據說雕塑家有直係親屬先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生 。
 

 
沿街向前,就到了位於菩提樹大街兩側的洪堡大學 (Humboldt-Universität) 。 洪堡大學是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曆史上人才輩出,為燦爛的德意誌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街心聳立著一尊宏偉紀念雕像,那是赫赫有名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在他心愛座騎上的騎士雕像。大街的對側是國家歌劇院,歌劇院邊上既是倍倍爾廣場( Bebelplatz ) 。
 


倍倍爾廣場是 1933 年納粹黨徒焚燒從洪堡圖書館等處收繳來的2萬多冊圖書的地方。禁書的作者包括馬克思、海涅、弗洛伊德等等,他們或是猶太人,或者在意識形態上與希特勒納粹政府格格不入。焚書事件後,曾在洪堡教書的愛因斯坦由此發誓不再來柏林。至 1938 年底,被迫流亡的知識分子達 5000多 人。愛因斯坦、亨利希 . 曼、托馬斯 . 曼、布萊希持、茨威格、霍克海默、阿多諾 …… 最優秀的種子離開了德國的土地。
 
1995年,柏林市政府在當年焚書的地點,洪堡大學前麵的倍倍爾廣場地下修建了一間具有象征意義的 “ 地下圖書館 ” ,人們透過與地麵平行覆蓋的玻璃可以看到:幽暗的地下室放置一排排白色書架,書架上空空如也。旁邊的一塊鐵牌鐫刻了海涅的詩句:這隻是個序曲 / 在人們焚燒書籍的地方 / 人們最終焚燒了人類自己。
 

 

菩提樹下大街的西端是輝煌的巴黎廣場。廣場兩側有豪華的旅店、商廈及使館,包括曆史悠久的阿德龍飯店 , 前蘇聯駐德使館堂而皇之占了一個街區,美國大使館正在興建中。 在巴黎廣場西側佇立著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 ,它即是柏林城的標誌,也是柏林分裂和重新統一的象征。柏林分裂的曆史在這段前東西柏林的邊界處留下的印跡最為深刻清晰。

 

 
壯麗的勃蘭登堡門頂端矗立一套青銅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普法戰爭中拿破侖率領的法軍穿過勃蘭登堡門進入柏林後,拿破侖下令拆卸門頂上的女神及駟馬戰車作為戰利品拉回巴黎。拿破侖大敗滑鐵盧後,普魯士將勝利女神雕像索回,重新安放在門頂上,此門成為德意誌帝國的象征。



站在勃蘭登堡門下,視線穿越綠色的原皇家狩獵的蒂爾加藤公園 (Tiergarten) ,可望見高聳入雲的勝利柱。 離勃蘭登堡門不遠處是具有曆史意義的國會大廈和新建的總理府。 我們這代人還記得納粹時期國會縱火案,戰後社會主義陣營教育反複提到這個事件,盡管此事至今尚無定論,但我仍相信納粹陰謀論。
 
弗裏德裏希大街在勃蘭登堡門與菩提樹大街相交。這條大街在統一之後成為高檔商業區和購物中心。再過幾個街口,便是查理檢查站-德國分裂時期東西柏林邊界處軍人的通道。柏林牆拆除後,關卡檢查站不複存在,街頭聳立的英俊軍人像是最後執勤的美國大兵頭像 。

簡妮小姐帶我們繞過繁華,來到第三帝國崩潰前希特勒自殺的地堡。地堡在柏林牆原東柏林一側,原東德政府在地堡旁邊修建一片高級公寓群,供東德高官居住,並作為示範西方的窗口。地堡所在地由於地下工事不利建築,隻好用作停車場。柏林原來一直不願公開標示地堡的位置,因為擔心日益活躍的德國新納粹分子會把這裏作為“朝聖地”。
 

大概希特勒做夢也想不到,離他最後巢穴的一箭之地,後人建起了大屠殺紀念館。 象征布滿黑棺的廣場地下是紀念館,紀念在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暴行中的死難者。新落成的猶太人博物館更是震撼人心,建築外形狀似扭曲斷裂的大衛六角星,冷色金屬外殼上東一道西一道狹長窗戶象征著刺刀劃出的割痕,讓人不寒而栗。

到了柏林免不了要看柏林牆。柏林牆基本拆除,僅留下一小段殘壁。牆沒有我想象中的高。有趣的是,東柏林一側的牆壁全然一片空白,而西柏林一側壁上滿是塗鴉之作,最有名的一幅漫畫是昂納克和勃列日涅夫的“熱吻”。在這座曾經被割裂的城市裏,東西兩方自由宣泄和消聲噤聲的反差耐人尋味。

 
 東西柏林交界處的“死亡地帶”已是正在大興土木的建築工地。由世界明星建築師設計的十幾座現代化高樓在以往閑置的波茨坦廣場( Potsdamer Platz )上平地拔起,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和銀行的招牌標誌比比皆是,儼然是柏林的“上海浦東”。德國重新統一後,西方資金大量湧入,柏林人以他們的活力,創造性和高速度使柏林成為世界上最生機勃勃的城市之一。
 
最後我們在查理檢查站重返弗裏德裏希大街。沿著這條豪華的購物走廊,來到古典的禦林廣場( Gendarmenmarkt ) 。廣場由德國大教堂,法國大教堂和音樂廳所環繞,美麗和諧, 充滿藝術的氣息 。 廣場後麵獨特的圓頂建築是聖·黑德維希天主教堂。右側是原王家圖書館。 禦林廣場是全歐洲最美麗的廣場之一,我們的一日步行遊結束在這裏。

 
告別導遊小姐簡妮,我們乘地鐵回到下榻旅店所在的柏林西區選帝候大街,再次路過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在廢墟耶穌雕像底座的石板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寬恕我吧,在上帝麵前,讓我們和解吧!”柏林恐怕不會容易走出沉重的曆史,但柏林人有勇氣麵對未來,重新出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桑梓 回複 悄悄話 寫得漂亮,文字生動,圖文並茂,簡直把柏林寫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