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小傳
(2008-05-21 15:20:03)
下一個
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論定,鄧小平轉眼離開他美好的日子有十年了,一時間達官貴人、精英富翁們擁鄧,平民百姓窮光蛋們反鄧,究竟怎樣評論鄧,至今還未論定。筆者是不甘寂寞之人,也想寫點什麽,就叫鄧小平小傳吧,說不準就論定了。
鄧小平,四川廣安人。四川乃天府之國,曆史真正川人是不喜出睽門的,凡出去者多不凡之輩,想來鄧也算一個非等閑之輩。
鄧於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名字都是要聖要賢的,可能聖賢二字與當時反封建大潮不合,也與善於翻雲覆雨的鄧心不合,故棄之。
鄧於5歲入學,高小畢業後考入廣安縣中學。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1920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從這裏可以看出,鄧小平以顯不俗,家是地主而不守,小財主的生活鄧是看不上的。留法生涯對鄧小平中不如洋思想影響很大,為後來全方位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
鄧於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初到蘇聯學習,很不簡單。當時進步青年多入國民黨而鄧選擇參加共產黨就顯示了目光深遠,共產後而分之,利莫大唉!事實上也如此,鄧後人之富無論從速度上還是規模上都光了宗耀了祖。
鄧於1927年春回國,被派往西安馮玉祥國民軍聯軍從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改名鄧小平,8月7日在武漢參加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年底隨中央機關遷往上海。據說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但遭質疑。1929年夏,作為中央代表前往廣西領導起義,化名鄧斌,同張雲逸等於12月和次年2月,先後發動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據地,任紅七軍、紅八軍政治委員和前敵委員會書記。鄧小平的高明之處是靈活,眼看起義勝利無望,決計去上海向中央匯報,逃離虎口,既保全了性命,又避開了叛徒之嫌。
1931年夏,鄧到江西中央根據地,先後擔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由於擁護毛澤東的“富農”路線,被當時黨內“左”傾領導者撤職。從此奠定了同領袖毛澤東的患難關係,受益終生。
以後,鄧據說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總政治部機關報《紅星》報主編。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5年1月,非正式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會議確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會議後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39年9月與卓琳在延安結婚,婚前有妻犧牲,有妻投李維漢懷抱,種種不幸,鄧視如無睹,胸襟之大,非常人能比。
抗日戰爭爆發後,鄧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和師長劉伯承深入華北敵後,創建了太行、太嶽等抗日根據地。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書記,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主持八路軍總部的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擔負起領導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黨政軍的全麵工作。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鄧小平在抗日期間,功勞還是有的。
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中原局、華東局第一書記。1945年9月至11月同劉伯承一起領導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1947年夏他們率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地區,由此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的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在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階段,擔任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的總前委書記,同兩個野戰軍的領導人一起,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攻克了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蘇、浙、皖、贛等廣大地區。對鄧小平在解放戰爭的作用,盡管後人有揚鄧抑劉、陳、粟將帥之嫌,但功勞還是不小的,是受毛澤東器重的。
1949年9月,鄧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參加了開國大典。10月,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隨後和劉伯承率部向西南進軍,占領了雲、貴、川、西康諸省,參加領導了進軍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實現中國大陸的完全解放。此間,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政治委員,成一方諸侯。
1952年,毛澤東對中央工作不滿,7月特調愛將鄧小平等“五馬進京”,做起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4年改為國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後又兼任政務院交通辦公室主任和財政部部長,位高權重。
1954年,鄧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組織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官運甚佳。在反對高崗、饒漱石所謂陰謀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重大鬥爭中,密賣高崗,起了關鍵作用。
鄧在1955年4月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56年,鄧在反右鬥爭中功不可沒。9月鄧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修改黨章的報告。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央領導。
1958年,大躍進興起,鄧舉足輕重,推波助瀾。1959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因腿病沒參加廬山會議。
1962年,在毛澤東與劉少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矛盾中鄧明裏暗裏支持劉少奇。在1956至1963年中蘇關係和中蘇大論戰中,鄧支持毛澤東立場觀點。在1964至1965年,鄧認同劉少奇社教路線,鄧劉開始聯手,欲架空毛澤東未果,毛、鄧之間始有不信任。對倒羅瑞卿、揚尚昆鬥爭,鄧深入其中。
鄧任總書記的10年中,協助中央主席、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為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和發展、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鄧同劉一起,試圖主導文化革命,在“56”天裏,因矛頭向下而被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批為執行資反路線,雖多次檢查,仍失去一切領導職務。
鄧於1969~1973年間下放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林彪事件後鄧抓住機會多次致信毛主席、黨中央,要求工作,“歡呼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表示對文化革命永不翻案,“再次肯定我對中央的保證,永不翻案。”體現了大政治家的謀略。因此,加上毛澤東舊情難舍,鄧於1973年3月恢複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鄧複出後,批周立場先明,親加“全軍想念毛主席”長征組歌歌詞,毛澤東大悅,先後委以重任,1974年4月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在會上係統地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他主持起草了周恩來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975年,鄧實權在握後,與毛澤東相左,分庭抗禮。領導批江青幾個月有餘,針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全麵整頓,逐漸引起毛澤東不滿。毛澤東令鄧主持對文革正麵總結,鄧本欲通過紀登奎總結,奈何紀中途變卦,隻好以“桃花源中人,難論魏晉”辭之,迫使毛澤東在生前對鄧發動“反右傾翻案風”運動。
1976年,鄧借群眾悼周思來之機,順製天安門事件被追究打倒,但毛澤東念舊情,仍對鄧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保留黨籍,盼其悔過自新。
1976年九月九日,毛澤東撒手人間,逝世前組成中左與左聯合製右政治格局。然中派華國鋒等欲獨掌大權,於10月發動政變成功,毛澤東夫人江青等左派成階下囚,文化大革命因此而流產。
鄧深謀遠慮,又多次寫信給“英明領袖”華國鋒,請求工作,要扶佐華國鋒二十年。華將信將疑,令鄧複出,隻給了鄧小平文教副總理工作。然鄧此番複出,黨內以無政治對手,華國鋒顯然不在一個擋次,不久,於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鄧恢複了他原來擔任的黨政軍領導職務。1977年8月召開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主席。他首先推動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反對“兩個凡是”的方針,領導和支持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提出必須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把毛澤東思想截為兩段。他還提出要盡快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改變毛澤東階級鬥爭為綱路線。由於鄧小平有雄厚的社會和政治資源,加上指揮高明,華國鋒很快敗北。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放棄了毛澤東階級鬥爭為綱的繼續革命路線,開始了中國所謂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路線。許多人認為鄧小平是全力抓經濟的,大錯特錯,實際上鄧小平抓階級鬥爭勝過毛澤東,他無情地清洗左派,雖不像江青等口頭上說階級鬥爭你死我活,但在實際上做的很好。鄧在這個會議上對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曆史轉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此,中國在名為“特色”社會主義,實為改掉毛澤東社會主義,全麵推行資本主義的試驗曆程。在為這次全會作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經過這次全會,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所謂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鄧小平終於成為中國第一掌權人。
在1981年6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由鄧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毛澤東的後半生,保留了毛澤東的建國名義曆史地位,重新評價了毛澤東思想。在這次會議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主任。在1983年6月第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開了非黨的領導人掌軍權的先列。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名,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重新闡明社會主義本質,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隻有同國外資本主義聯合,在國內搞資本主義才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鄧小平依據馬克思的階段論和生產力論,認為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毛澤東的路線是超階段的。根據鄧的思想,中共十三大製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掉毛澤東式社會主義,出新資本主義,向資本主義國家開放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全黨要一心一意地搞現代化建設。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他設計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下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目標。並且提出,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準,不斷開拓改革新局麵。他大力支持和推動農村改革,將集體化變成小農化,推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全麵改革,抑製國有企業,扶植資本家企業,稱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也就是由革資本主義的命變成革社會主義的命。鄧關於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論述,為中國建立資本主義體製開辟了通道。鄧倡議興辦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城市,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資本主義前哨陣地,以推動中國全麵搞資本主義。鄧用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廢除了毛澤東時代多數幹部領導職務。鄧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因此不斷弱弱軍隊和國防建設。
由於改革開放的錯誤,雙軌製誘發了大量以權謀私,國人不滿。
1986年,總書記胡耀邦提出反腐敗從中央做起 ,並對學潮采取溫合政策,被鄧小平拉下馬。
1988年,鄧小平支持總書記趙紫陽激進改革政策,造成物價飛漲,人心浮動。
1989年,經過十幾年的非毛化、非社會主義化宣傳,在青年中影響極大,加上社會不滿情緒,終於釀成以悼念胡耀邦為借口的大規模尋求政治改革的“六四”亊件。趙紫陽不能理解鄧小平專製主義與資本主義結合的思想,迷信民主自由,支持學運,引火燒向鄧小平,鄧不得不一方麵拉趙紫陽下馬,另一方麵用軍隊武力平息學運。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鄧辭去了最後擔任的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在所謂以鄧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向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過渡中,鄧起了關鍵的作用。
1990至1991年,鄧小平被迫沉默,黨內反思改革思潮湧動,社會上毛澤東熱興起,江、李體製順乎自然,整個中國大有左轉之勢。
1992年,揚尚昆為鄧小平保駕護航,鄧小平南巡發表講話,對中央及社會的左轉發動反擊,取得特區省份改革派支持,總書記江澤民與時俱進,放棄左轉,沿鄧小平改革思路迅跑。從此,中國的社會主義衰落、腐敗、民生和兩扱分化等問題不但沒解決,反而有增無減。
1992年10月在北京舉行中共十四大。江澤民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確定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告別了以公有製和計劃經濟為主導的改革初期方計,刻意淡化馬列毛理論,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1997年,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並不顧馬列毛常識,稱鄧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並在黨章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在北京病世。
對鄧小平一生的蓋棺論定,全盤肯定者有之,全盤否定者有之,像筆者這樣認為鄧民主革命功大於過,建國後文革前功過相當,文化革命後過大功小的是少數。
官方給了鄧小平很高的評價,但有人認為對鄧的評價是有違鄧小平實事求是原則的。
稱鄧小平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這一點很難令人信服,馬克思是消滅私有製反對市場經濟的,而鄧是發展私有製和市場經濟的,如稱鄧小平為偉大的反馬克思主義者倒名實相符;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這一點也很難令人信服的,鄧在掌權後是主張無產階級下崗為資本家贏利的,是革無產階級的命的,如稱鄧小平是偉大的革無產階級命的封建資產階級革命家,倒很名實相符;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這一點應該把無產階級換成封建資產階級就名實相符了,鄧小平政治術可以與任何政治家匹敵;軍事家,談不上,打過些仗,沒有軍亊理論,稱家免強;外交家,談不上,曲迎美國,韜光養晦,有點特色罷了;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鄧掌權後看不出哪一點搞了共產主義,難道先富、買辦經濟、小農經濟、市場經濟、醫療、住房、上學等金錢化是共產主義嗎?這裏如改成久經考驗的反共產主義戰士倒名實相符;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如改成我國封建資本主義改革開放和封建資本現代化的總設計師倒差不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如改成建設有中國特色封建資本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更為符合實際。也許有讀者會問,說鄧搞了資本主義也罷,何來封建二字?且慢,那麽,農村小農經濟和政治上把黨的一把手華、胡、趙、江當漢獻帝戲耍,曠古未有,是不是封建範疇呢?應該是的罷!
筆者認為,鄧小平的蓋棺論定如果按照本文所論,左中右大概就認可了,就不會再爭吵不休了,鄧小平從此也可以得到安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誠如是也。
二零零七年二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