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入駐秦地,實在是太喜歡關中這塊地方了。也難怪,‘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再加上秦後宮的佳麗三千,任誰也舍不得拱手讓人不是?於是乎劉邦也不知道聽了哪位狗頭軍師的餿主意,‘急使兵守函穀關,無納諸侯軍’,打算堵住函穀關,不放別人進來染指這煲靚湯。這可惹急了本來是沛公哥們的項羽,函穀關一戰,劉邦被扇了個滿地找牙,劉家軍遭到自組建以來第一次完敗。項羽終於擁兵入關,自封西楚霸王,大刀一揮,把天下化整為零,分封十八路諸侯! 項羽‘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巴、蜀、漢中在當時都還是兔子不拉*屎的荒蠻之地,明眼人自然一眼就看出項羽這廝那一臉的陰笑:“嘿嘿,給你劉三這幾塊邊皮角料,我我讓你吃不飽穿不暖,營養不良,麵黃肌瘦...” 在分封大會上,劉邦懾於霸王之威,強裝笑臉委委屈屈接受分封,回來的路上一想起手下那幫出生入死的馬仔,心裏頭是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滿不是味兒:“他媽那個蛋,這讓本公怎麽跟手下諸‘公’交待呀?大家夥跟著俺東拚西殺,到頭來就為了去那荒無人煙的地方代替兔子拉*屎麽?...說不得,隻好演演戲了,且看看俺手下這幫弟兄的反應再說,嗯,就這麽辦!” 劉邦一回到營帳就把一批高級將領召集起來,當著大家的麵,一邊罵三字經,一邊通報了項羽分封的慘無人道,末了還情緒激昂的高呼:“項羽這廝欺人太甚!本公‘欲(與諸公)謀攻項羽’[注],弟兄們抄家夥,這就一塊兒去抽他丫的,大不了魚死網破、玉石俱焚、同歸一盡...” 嗬嗬,生怕大家真的抄家夥出門,趕緊捎帶上“魚死網破...”雲雲提醒大家,現在去和項羽死拚哪,一定死得倍兒難看! 周勃、樊噲等將領自然也聽出了老大的話外音,‘皆勸之’,勸是勸了,可對將來到底該怎麽辦卻是張飛穿針線——大眼瞪小眼,難道真的下鄉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麽?巴、蜀偏僻,人煙稀少,沒了老百姓供咱們剝削,別人不來打咱們,咱們自己先一個個餓了個英年早逝,總不能靠樊大胡子整天價獵殺野狗來養我們吧! 關鍵時刻,蕭何不能再自顧自品茶了,站了出來,力主暫時忍辱負重,接受雞肋,移民巴蜀,開發大西南!‘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雖說漢中之地目前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可在那兒當個窮老大,也總比現在去白白翹辮子強啊,不是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嗎?蜀中雖窮,然土地肥沃,不過是因為人口不足尚未開發罷了,‘臣願大王王漢中’!———注意,第一個稱劉三為“大王”者,蕭何也! 一看大家夥還是滿臉舊社會提不起胃口,蕭爺也不竟慷慨激昂了一把:“咱們‘收用巴、蜀’,‘養其民以致賢人’,弟兄們自己先憋著點勤儉一些,優先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製定優惠政策,休養生息;擁有了民心,有本事的‘賢人’就容易被吸引過來;隻要有了能人,我們就可以‘還定三秦’,然後‘天下可圖也’,到那時諸位就可以放開肚皮腐敗,要補上這一段拉下的虧空,不費吹灰之力!” 蕭何為政的本事,那是有目共睹的,他既然說願意去治理巴、蜀,自然大有指望,至少肯定是不用為米袋子發愁了;躲過了今日這番風口浪尖,他日殺將回來,吃香喝辣,未必遙不可及。於是乎來了個角色大變臉,大家夥一起反過來勸劉邦入蜀稱漢王! 看看劉三這耍無賴的水平,明明是他在項羽麵前裝了回孫子,回來這出戲一唱,一來充了把好漢,保住了作為老大的顏麵;二來摸清了各位將領的心思,爭取到了大批願跟隨入漢的高級將領;三來把主張入漢的責任轉移到了諸將頭上,等過到那邊,誰也休想因為待遇差鬧情緒,因為...因為是你們自己要來的啊!———嗬嗬,高明!有一套,是塊做大事的料,蕭爺眼光要得,硬是要得! 然而大家都忽視了蕭爺的另一個話外音,蕭何強調,要還定三秦、爭霸天下,光憑在座的這群地痞流氓是不夠的,還需要另招‘賢人’!言下之意,咱們今兒混到這份上,畢竟還是兄弟們缺少鹽分,鹹(賢)得不夠!蕭爺雖然沒有明說,其實已然認識到現有諸將軍事天分的不足,要不然函穀關一戰,能讓人揍的這麽跟三孫子似的?從此蕭爺開始留心鹹菜(賢才)的發掘,從而直接導致了一代兵仙韓信這根超級鹹菜的脫穎而出,後話。 既然大家都同意輔劉邦稱王,那就趕緊整編動身吧。第一步是給馬仔們授銜,前已提及,漢王對這些侯啊爵的,從來沒當多大個事,於是乎嘰裏卡嚓就派出一大堆高帽子,一串侯啊爵的把諸將擺得服服貼貼,雖然暫時看不到實惠,那也能先拿這虛名過過幹癮,再說這些名頭就象漢王打的白條,等條件改善了,老板得兌現的。 小子我以為這次弟兄們加官晉爵,漢王唯一認真的就是封蕭何為丞相。鑒於漢王的個性,其前後封過的丞相至少有一個班,韓信、樊噲等都曾經掛過丞相之名,但蕭何處在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上曆時最久,從劉邦初為漢王,一直到蕭何去世,都不曾有人越過蕭爺,這足以昭示劉邦對蕭何與眾不同的器重了。 漢軍曆經艱辛,終於到達漢都城南鄭。這一番長征,可讓兵將們見識了什麽叫“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姥姥的,見過偏僻的,沒見過這麽偏僻的!由於環境惡劣,漢軍的士兵和下層軍官普遍對前途喪失信心,‘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一路上動不動就有幾十號子人不見了蹤影,漢王也無可奈何,隻好拿“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溜去吧”來安慰自己。 到達南鄭安頓下來之後,蕭何終於有機會靜下心來研究從鹹陽搬過來的那些圖書,主要精力自然是在琢磨巴、蜀、漢中以及三秦之地的地理人文,琢磨如何使這片封地上的老百姓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琢磨如何把三秦這片樂土納入漢王版圖... 這一天蕭何正在研究這一片地方的MM們為什麽即漂漂又能幹,簡直能和諸“公”一樣當壯勞力使,聽見外麵一聲震耳欲聾的馬廝,就知道是夏侯嬰這廝到了,哼哼,每次都說是拉本相出去兜風健身,還不是為了讓我幫他遛那幾匹從秦宮搞來駿馬?別人騎馬上就知道狠抽鞭子,不如俺這副好脾氣!這扣門精,霸著這麽些好馬,寧可請人幫著遛,贈給本相的偏偏是他淘汰下來的老貨,還不是以為俺不懂養馬?幸虧俺不好那口兒,俺脾氣好,不和這廝計較。反正俺想這些MM也想得頭昏腦脹了,那就和你出去換換腦子吧。 一邊想一邊扔下圖書低著頭往外走,還沒出門呢,卻和風風火火往裏闖的夏侯嬰撞個滿懷,差點就玩個四腳朝天,還好夏侯嬰手快,才一把給扶住了,此公如今不叫“夏侯司機”了,受封“太仆”,稱‘騰公’,其實還是漢王的司機!這騰公顧不得問丞相肋骨斷了幾根,就眉飛色舞直嚷嚷:“丞相,我發現個人,來勁!來勁!” 到底這夏侯司機發現了何人,又為了何事而來勁,且看下回分解! [注]蕭何勸劉邦就漢一節引自《漢書》,《史記》中缺。 原文發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