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美國對自身經濟結構的再塑,從一個“自由市場”悄然轉向了更主動、更深度的國家幹預。這種轉向並非暫時性的權宜之計,而是由地緣競爭、供應鏈安全、技術霸權邏輯共同推動的一次戰略性範式更替。
如果說冷戰時期的美國是“自由市場+軍事國家主義”的混合體,那麽今天的美國正在進化為一種新的形態:國家在頂層設方向,企業在紅線內自由競爭。核心產業國家化,商業生態市場化。於是產生新的國家資本主義,它不再是權宜之計,也不再是例外,而是主邏輯和今後的經濟政策。
在 AI、半導體、軍工三個決定未來國際秩序的領域,這種轉向表現得最為明顯。
一、 半導體:國家資本主義最明顯的戰場
半導體產業是美國國家資本主義最具代表性的案例。2022 年出台的《CHIPS and Science Act》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美國不再相信市場自然會把芯片產業留在美國。政府直接投入 數百億美元補貼,商務部決定企業拿錢資格、建廠類型,法律設定嚴格的地緣政治紅線:企業不得在被視為“競爭對手國家”的地區擴建先進製程。然後稅收優惠、采購偏好、長約機製一起上馬。這意味著美國不再讓半導體自由遷移,而是把供應鏈地理位置重新畫在國家戰略地圖裏。對於半導體的目標不是要求更便宜,而是保證更可控。美國正在打造的是一個國防級別的供應鏈,這個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本土化,先進產能鎖定在美國+盟友體係,供應鏈不再受東亞地緣風險製約,這是徹底的國家資本主義邏輯,即產業選擇由國家決定,商業執行由企業完成。
二、AI:從矽穀的自由試驗場,變成國家戰略基礎設施
過去十年,AI 是典型的市場驅動行業,資本狂奔、大公司領跑、開源生態百花齊放。然而,進入 2023–2025 後,美國對 AI 的認知發生了質變,AI 不再是“科技產業”,而是“國家競爭架構的一部分”。通過行政命令把國家介入底層架構。拜登政府把 AI 納入 “安全監管”,川普政府強調“創新優先”, 但設立國家級 AI 顧問體。兩屆政府看似矛盾,實則目標一致。AI 是國家項目,必須國家層麵統籌,AI 基礎設施正被國家化。
美國 AI 行動計劃的三大支柱本質是國家資本主義版 AI 戰略 :
1. 國家投錢做前沿科研
2. 建設 AI 基礎設施(算力、數據、人才)
3. 定義全球規則、協調盟友體係
換句話說,底層大模型、算力平台、關鍵數據資源都由國家掌控。未來會越來越像國家級水電網 。應用層仍然是市場競爭,但底層設施逐步被國家掌控。
三、軍工:美國本來就國家資本主義,隻是現在更徹底。
軍工向來是美國最純粹的國家資本主義,軍工產品國家訂貨、企業負責生產,但過去兩年,美國開始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就是把整個工業基礎—從稀土到火箭,從無人機到量子技術,都納入國家安全工業鏈。
1. 國防部首次製定完整工業戰略《國家國防工業戰略》(NDIS)提出:
• 擴產能
• 去單點依賴
• 提升供應鏈韌性
• 長周期投資與采購製度改革
• 盟友共同生產與標準一體化
2. 國家親自下場做投資人
例如美國稀土供應鏈方麵,國防部不僅給貸款,還直接成最大股東,重建關鍵礦產產業鏈。這已經不是自由市場,而是 “國家控股 + 企業運營” 的新軍工體係。
四、美國的下一步采取三條正在明晰的戰略路線,也是美國未來的產業戰略三個關鍵方向:
1. 加厚科技護城河:鎖死高端,放棄低端。美國清楚地意識到,未來競爭不是數量,而是代差。因此戰略是在半導體、AI、生物科技、量子等領域確保領先至少一代,把中低端製造轉移到墨西哥、越南、東歐等友邦國家”,自己保留最高端的架構設計、設備、核心技術。這是一種有選擇的再全球化。
2. 織密安全網:能源、材料、數字基礎設施全麵備胎化。美國希望關鍵領域都能做到即便脫鉤,也能獨立運行,能源方麵的關鍵技術設備本土製造,稀土、鋰電、特殊金屬實現多產地供應,雲計算、衛星互聯網、海底光纜被納入國家安全架構。
3. 重構產業地圖:打造以美國為核心的 技術-產業聯盟 。美國正在把國家資本主義從僅限國內擴展為美國 + 盟友共同參與的跨國工業網絡。體現為芯片與日韓歐台協作,軍工通過北約、AUKUS 分工化, AI 規則與歐盟、日本共建標準。這是一個帶有明顯排他性的 同盟產業體係 。
美國不是在放棄市場經濟,而是在重新定義它,其基本原則是,自由市場做應用層創新,國家資本主義掌管底層安全、基礎設施與關鍵技術。這意味著三件事:
1. 美國的科技優勢未來更穩定,而非更自由,產業方向由政府決定,企業隻是在賽道內競爭。
2. 全球產業將強烈分化,美係生態圈 vs 中立/非美生態圈,技術標準、安全規則、供應鏈布局都在二元化。
3. 企業與投資者必須理解“國家驅動邏輯”成為核心變量,未來十年最賺錢的行業,將與國家戰略深度綁定。
今後,AI 不再是單純科技,而是地緣戰略工具;半導體不再是市場競爭,而是國家資源配置;軍工不再是單純武器製造,而是工業體係的脊梁。美國正在從這三個方麵從自由市場的神話走向戰略國家資本主義的現實。理解這一點,就能理解未來十年的美國和世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