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蔥

我愛我自己,更愛支持我的朋友哦!
正文

長篇小說《鐵血襄陽》連載(175)

(2025-11-03 21:14:49) 下一個
第175章:襄陽春曉:

蒙古鐵騎圍著困襄陽已經過去了整整三載,襄陽迎來了春天的第一縷曙光。寒冬漸行漸遠,帶來希望的曙光也悄然照耀在襄陽古城的每一角落。正如那年春天的晨曦,溫柔而堅定,像一層薄紗輕披在這座千年古都的肩頭,孕育著新的希望與不屈的精神。

襄陽城的破曉之景,宛如一幅靜謐而壯麗的畫卷。金色的光暈沿著漢水緩緩流淌,染紅了水麵上的柳梢,湖水微波蕩漾,仿佛在訴說著城中人堅韌不拔的故事。城堞輪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像歲月的低語,述說著襄陽的輝煌與苦難。

“襄陽臨漢門”那深刻的鐫刻字樣,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青苔纏繞其中,像時光的紋路,見證著無數英雄豪傑的興衰交替。梨花簇簇壓彎了枝頭,露珠在花瓣上凝結,晶瑩剔透,映照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繁花似錦之中,韓素貞領著一支由十二名女子組成的巾幗隊,她們身著天青色襦裙,像春天的使者。素梅手執月琴,素淑懷抱阮鹹,伴隨著春曉的樂聲,她們在城中演奏,那旋律輕盈悅耳,仿佛為城添上一抹悠遠的詩意。

身旁,黃九爺身披長袍,腰懸鎏金詞牌“臨江仙”,他時而擊節高歌,時而微笑凝望遠方。他的歌聲中夾雜著對這座城的熱愛與期盼,那是對春天的禮讚,也是對未來的祈願。
伴隨著樂聲,襄陽的春天在畫麵中逐漸展開:
“襄陽春,花壓重簷,甕城根底笑喧闐……
金箔兒曬暖垛口磚,活水醒柳,望眼盡暄妍……”
歌曲中的詩意,似乎將這座城的每一寸土地都喚醒。仲宣樓角懸冰盤,守城的士卒汗珠如雨,貨郎的鼓聲咚咚作響,繁忙的街市中,碧牡丹在裂縫中悄然綻放。

遠處,峴山雲蹭黛瓦,頭青衫微破,漢水如珠飛濺,白鷺展翅裁開一片蔚藍。城中一間茶肆裏,銅壺冒著白煙,老茶博士悠然自得。窗外,小娘輕掃青石板,春意盎然,生活在這裏繼續著它的平凡而堅韌。

街頭巷尾,孩童們踮起腳尖,盯著過路的貨郎擔子,那瓷罐折射出碎金般的陽光。城門洞外,守軍長矛飄揚與女子的發帶在春風中共舞,仿佛在宣告:這座城,雖曆經戰火,但依然屹立不倒。
這春天的畫麵,恍若一首動人的詩歌在城中回蕩。從城磚浮現的鎏金紋理,到水珠凝結成的水晶珠簾,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著襄陽的榮耀與堅持。

“金箔兒曬暖垛口磚”——光影在城磚上流轉,恍若日光在鍍金,閃耀著過去的繁華;“漢水跳珠濺羅襪”——水珠瞬間飛濺,似一場春天的舞會。旋轉的鏡頭捕捉到,韓素貞輕拋花種,那些種子在空中飛舞,象征著希望的萌芽。
全景呈現襄陽古城的春色,護城河倒影中的盛世畫卷漸次浮現。這一切,像一座古城的心跳,銘刻著“千年不滅的傳奇”。

片刻之後,幕後畫麵浮現:茶肆二樓,一位白發老人推開雕花檻窗,煙霧繚繞,似乎在喃喃訴說著春日的秘密;城門口,貨郎搖曳擔子,孩童在旁歡笑;角樓上的哨兵與女子們的發帶隨春風搖曳,像潮汐般暗湧。
在這座城的春天裏,每一個細節都在講述著歲月的無聲敘事。春天不僅是季節的變遷,更是襄陽人堅韌不拔的象征。在那逐漸明亮的晨光中,隱約浮現出一段千年前的偉大傳說:一座城的春,是千年不滅的血脈,是英雄們的夢境,更是所有堅守者的信仰。

春日的襄陽城下廣場,晨曦未醒,戰雲密布。陽光透過層雲,灑在那高聳的城牆之上,映出鐵血的光輝。臨漢門前,士兵們整裝待發,氣氛緊繃如弦,似等待著一場生死的決戰。城樓之上,守城將領呂文煥、範天順、呂師聖,以及一眾兵將,無不麵色凝重,眼中燃燒著熊熊的戰意。

城牆下,蒙軍的造船聲“咚咚”作響,仿佛預示著一場浩大的浩劫即將降臨。遠處,鐵環崩裂,箭垛被擊碎,硝煙彌漫。範天順皺著眉,將一塊布扯開,露出凝重的疤痕,他的聲音如破空之雷,“諸君且看,韃虜竟將漢水視為其牧場!春光未半,竟有如此囂張之勢!”他一手指向遠方戰船,怒聲道:“不過三兩條孤舟,今日竟敢擺出這遮天蔽日的艨艟陣!若不劈作爐炭,我範某的姓氏將被懸掛在城門上!”

戰場上的聲音逐漸升高,箭杆折斷,狼牙箭簌簌落下。黑楊獬豸盔下的雙眸赤紅如血,“範將軍此言,的確合天理!韃虜如此猖狂,豈能容忍!”他話音未落,田世英那牛皮箭囊也發出啪啪聲,豪氣衝天:“縮頭烏龜,豈是我荊襄勇士的作派?今日非將其血染襄陽不可!”

曹彪,身披戰袍,汗水如珠滑落,青筋畢露,“我等早已饑渴難耐,早該咬斷韃虜的喉嚨!”戰馬嘶鳴,鐵蹄滾滾,整裝待發。
城樓之上,呂文煥身影如山,他揮刀落下,命令道:“傳令!三軍出擊!”身披戰甲的他轉身,獵獵軍旗迎風飄揚,鐵血豪情頓時彌漫開來。
“今日非死即歸!”呂文煥高聲喝道,他的豪言激蕩著每一名將士的血液。隨著他的話語,閱兵場上,宋軍萬餘精兵已聚集完畢。士氣高昂,弓弩簇擁,鐵騎整齊列陣,將士們的麵容堅毅如鐵。婦女民兵隊員——素貞、素梅、素淑、素君……一一前來,為遠行的將士們壯行,她們的目光滿含不舍與的期待。
王仙,身披重甲,抱拳站在城門前,他的聲音滿是戰意,“稟節帥,三千驍騎已在甕城布陣,就等您一聲令下!”他的話語中,似有火焰在燃燒。

呂文煥將一隻金光閃閃的虎符交到兒子呂師聖手中,指節因用力而泛白:“聖兒,聽我一句,此去如韓世忠廟前那柱斷香……你若知我心,便記住:你便是襄陽的脊梁!”他話語剛落,忽然一把扯碎腰間玉佩,碎裂聲中,驚飛的麻雀似乎也在預示著血戰的悲壯。

八名鐵塔勇士單膝跪地,刀劃麵頰,鮮血濺在軍旗蟠龍上,豪言壯語:“呂帥,除非漢水倒流,峴山崩塌,否則絕不讓韃虜踏上城垛!”他們的誓言如雷貫耳,震撼人心。
“謹遵節帥之命!”全軍奮勇應聲,槍聲如雷,震動天地。呂師聖仰望天際,淚水滑落,臉上滿是堅韌,“爹爹的教誨,孩兒記在心裏。”他的話語中滿是悲壯與不舍。

呂文煥用布滿老繭的手掌重重拍在兒子肩膀上,扯下染血的護心鏡,為他係上:“這鏡麵有三十七道箭痕,其中一箭是淚水能洗淨的嗎?”話音剛落,他的目光變得堅定,“癡兒,把眼淚吞回肚子裏。今日,若不用血肉築起城牆,怎配守護我襄陽的血脈!”

他踏上點將台,鐵靴踏碎結冰的血窪,手中的佩劍直指漢江,映出對岸蒙軍那密密麻麻的艦隊。沉聲道:“看呐!韃子用咱們的木頭造船,用咱們的水練兵,在咱家門口養了兩年膘!今日,必讓他們知道,襄陽不是他們可以隨意踐踏的土地!”

範天順躍上箭垛,指向敵方堡壘,“呂帥,這口鳥氣咬碎五髒廟!”八百重甲兵齊聲應和,震得甕城裏的雪花飛揚。箭簇破空而去,迎向敵人。
呂文煥手握沙盤,劍尖挑起一抔黃土,土中仿佛埋藏著嶽王的忠魂與孟珙的鮮血,他猛然揚起:“這捧土裏,埋著我宋人的血!今日,要麽用韃虜的頭顱砌起江南第一大城,要麽——”話未說完,劍鋒劃破晨霧,“就讓襄陽城的磚都染上宋人的血!”他的話語如同戰鼓,激蕩每一個士兵的心。

馮素貞將繡有《滿江紅》的帕子塞入範天順的護腕,指尖輕觸那傷痕累累的膚色,“範郎,記清楚……若你戰死,我用這劍尖蘸你的血,繼續書寫勝利的篇章。”她抿唇一笑,抖出一把短劍,刀光如水,似要將未來的希望刺穿這春光。

隨著號角吹響,三千鐵騎騰空而起,鐵甲在晨光中閃耀,馬鐙撞擊出如雷般的轟鳴。呂文煥策騎赤驥,揚起那染血的“精忠報國”旗,豪情壕響:“兒郎們,瞧!這旗麵,是韓世忠將軍裹屍的麻布!這字跡,是嶽王爺用槍尖蘸血寫的!”說完,他的寶刀“噌”地出鞘,迎著朝陽劃破天際。

“今日,不讓我宋家的血染襄陽,就讓漢江水變成血河!”弓弦震鳴,仿佛鬼哭狼嚎。戰馬踏碎冰層,雪花飛濺,鐵騎衝出甕城,城頭的牛皮鼓頓時震動,《破陣樂》的鼓聲激蕩天地。一名獨臂老卒,滿身箭疤,撩開衣袖,怒吼著:“韃虜聽真!襄陽的磚石,都蘸滿咱們的血!”戰鼓如雷,弓弦如裂,隻待那殺機一觸即發。

古老的襄陽城如巨獸,鐵血的命令如同戰雷在耳畔回響:“殺!”聲浪如海嘯般席卷四方,城門震裂,箭如雨下,血火交融,戰場變成一片血色的海洋。而在這場血與火的洗禮中,忠魂的誓死守城,成為亙古不變的英雄詩篇。
這是南宋那段最鐵血的歲月,也是忠義的史詩長歌。襄陽的城牆下,士兵們的血與淚,鑄就的是不朽的英魂。每一塊磚瓦,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那份不屈的意誌。今日的戰場,或許會染成血色,但襄陽的精神,將在曆史長河中永遠流傳,激勵後來者不斷奮戰,直到最後的勝利。

—— 這是襄陽城的血淚,也是永恒的忠魂。(未完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