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蔥

我愛我自己,更愛支持我的朋友哦!
正文

長篇小說《鐵血襄陽》連載(151)

(2025-10-21 15:25:44) 下一個
第151章《血淬漢江》

江風如刀,漢水似練。黎明前的黑暗裏,蒙古軍打造的第一艘“襄陽號”戰艦如同沉睡的巨獸,靜靜泊在江心。鐵鏈絞盤聲有節奏地響著,像極了這座城池平穩的心跳。
突然,一聲刺耳的銅鑼劃破寂靜。
“敵襲!北邊起火嘍!”
瞭望塔上的嘶喊還未落下,三支火箭已經“嗖”地釘在主帆上。火苗瞬起,在夜色中格外刺眼。

趙壁將軍一腳踹翻甲板上的火盆,燒紅的炭滾落一地,在木板上烙下猙獰的痕跡。“潛水隊下江!步兵隊登岸!”他的命令短促有力,如同他腰間那柄從不離身的彎刀。
送死般的渡江開始了。兩百名赤身兵卒撲通跳入江中,然而才下水,便有一半人發出淒厲的慘嚎——江底早已埋滿鐵蒺藜。冰冷的江水瞬間被染紅。

巴特爾牙咬鐵鏈,帶頭前衝。這個蒙古漢子渾身的肌肉繃緊如鐵,每前進一步,腳下便綻開一朵血花。他身後拖出的血線,在江水中如紅綢飄蕩,詭異而悲壯。
對岸陡起十座箭樓,箭雨潑天般灑向江心。趙壁在指揮船上獰笑:“好!這才像我蒙古軍的手段!”他猛扯機關,船側擋板驟開,三十具包鐵皮木筏轟然砸進水中。

活下來的八十名兵卒踩著同伴的屍首躍上木筏。巴特爾將鐵鏈甩向對岸,卻被突然冒出的木樁打斷。危急時刻,他竟然空手攥住飛來的鐵鉤,掌心皮肉霎時撕裂,鮮血順著鐵鏈滴入江中。
“過江!”巴特爾吼聲如雷,將鐵鏈纏在腰間,以身為橋。趙壁策馬衝上這血肉之橋,馬蹄踏處,血花飛濺。
北岸轟然炸響!偽作石頭的火藥噴出烈焰,三個兵卒頓成火球。巴特爾滾進彈坑,抓起尚在抽搐的同袍擋在身前,“奪奪奪”三箭釘入屍身。這一幕,讓即使身經百戰的趙壁也不禁瞳孔微縮。

趙壁的坐騎被炸作兩截,他卻踩著飛濺的馬腸撲向敵酋。刀光一閃,假扮蒙古教頭的盔甲迸裂,真血狂噴:“大人,這…超出操練章程了…”
“住口!”趙壁滿麵鮮血似惡鬼,“那呂永和文煥豈與你講章程?!”
江心陡卷三道水龍卷!埋伏的元軍水鬼鑿穿三艘戰船,船體傾側下沉。巴特爾掣兩柄魚叉躍入漩渦,水下立時翻湧血潮。這場操練,早已超出了預想的慘烈。

主船巨弩調轉方向,蘸火油的巨箭射向自家沉船。“轟隆”燃起的船骸成了水上堡壘,殘兵踏火再衝。
巴特爾剛冒頭,眼見趙壁大刀照麵門劈來!偏頭躲閃,刀鋒削落半耳同時,他反手魚叉直刺趙壁咽喉……
二人定格成血葫蘆:叉尖距喉三寸,大刀卡在鎖骨。趙壁忽咧血口笑露獠牙:“這手…教得地道。”
日頭被黑煙吞沒。待餘下十七艘船合圍時,眾人才驚覺——假戲真做的元軍探馬早混入操練行伍!

趙壁撕開血汙令旗,露出猩紅手令:“襄陽城西三十裏,蒙古先鋒已連破三寨。”揚手焚旗,火光中麵目扭曲:“現今可懂為何往死裏操練爾等了?”
戰鼓聲裏,真真切切的馬蹄聲漸近如滾雷。
一個月後,漢江已披薄冰。
戰船“轟”地一聲撞開浮冰,巴特爾的鹿皮靴“吱”地踩碎甲板上一層薄霜。這個曾經隻識馬背的蒙古漢子,如今腳步沉穩如老水手。

“嗬!馬背上跌不落雄鷹!”巴特爾喉間滾出一聲低笑。話音未落,浪頭“嘩”地撲上船幫,水花四濺,他卻紋絲不動。
令旗“唰”地迎風揚起,旗手高聲接道:“浪裏頭也翻不了真蛟龍!”

蒙古軍三十艘戰船“哢哢”齊轉,帆繩繃緊之聲如悶雷滾動,蒙古水軍齊喊號子“嗚嗬——”,聲震寒江。船頭鐵錐“砰”地撞碎浮冰,破浪前行。
趙壁抱臂而立,忽將令旗擲入江中,沉聲道:“明日開始,練就閉眼發炮的本事!”

“咚咚咚……”遠處襄陽城頭,更鼓聲驟然錯亂一拍。
巴特爾穩立船頭,任風狂浪急,身形不動。他揚旗大笑:“原以為騎馬與行船兩般事,今朝方知——都是一個理!”手中令旗一揮,三十艘戰船應聲變陣,整齊如雁行。
旭日初升,戰船在漢水上列陣森嚴。劉整、張禧、趙壁等水軍將領手按劍柄,肅立船頭。
劉整目光灼灼,揚聲道:“今日便教爾等見識,我大元水軍,足可縱橫長江!”

戰鼓震天,號角長鳴,千帆齊發,破浪而行。這支在血與火中淬煉出來的水師,正朝著命運的多舛前程,毅然前行。
江水無言,見證著這段即將改寫曆史的征程。

此時此刻,漢江的寒風,像一把鈍刀子,刮在臉上生疼。劉整天站在甲板上眼眶裏閃現淚花,他回憶起從1267年的魚粱洲,凍土硌腳,嗬氣成霜,帶領眾漢軍兄弟們百手起家建造蒙古軍水軍基地,一路走來千辛萬苦,實屬不易……

故事要從兩年前的冬天說起,一群麵龐黝黑的漢子,正喊著號子,將合抱粗的巨木一根根推入渾濁的江水。他們是北方的騎士,馬背上的驕子,此刻卻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泥濘的河灘上,顯得笨拙而壓抑。
人群中央,一位身披元軍製式鐵鎧的將領按住劍柄,目光如炬,掃過忙碌的工地和遠處蒼茫的江麵。他叫劉整,曾是南宋蜀中的支柱,瀘州軍民的依靠,如今卻站在了故國的對立麵,要為蒙古帝國,打造一柄能劈開長江天塹的水戰利刃。

一陣冷風卷著沙塵撲來,迷了不少人的眼。旁邊一名蒙古百戶低聲用蒙語嘟囔了一句,雖不清晰,但那“南蠻”、“折騰”幾個詞,還是隱約飄進了劉整的耳朵。他眉頭都沒動一下,這樣的質疑,自他獻上“欲取江南,必建水師”之策起,就從未停歇。
“將軍,”副將張禧快步走來,臉上帶著憂色,“庫裏的鐵釘,隻夠打造三十艘小船了。木材也快接濟不上,深山伐木的弟兄,又病倒了十幾個……”
劉整沉默著,走到水邊,彎腰掬起一捧刺骨的江水。水從他的指縫間漏下,滴滴答答,如同流逝的時間,和越來越緊迫的戰局。

他猛地直起身,轉身麵對麾下那些滿身泥濘、眼神中帶著迷茫甚至抵觸的士卒,聲音如同砸在凍土上的石頭:
“都給我聽著!沒有水師,大元的鐵騎再強,也隻能在江北望江興歎!這長江,不是草原,能任由馬蹄馳騁!我們要過去,就得靠船,靠我們親手造出來的戰船!”

時間回溯到數月前,大都的宮殿裏,炭火烘得暖洋洋,卻驅不散彌漫的猜忌。
“陛下,”一位蒙古親王出列,目光掃過站在武官隊列中的劉整,帶著毫不掩飾的輕蔑,“我蒙古勇士,自草原來,靠的是弓馬取天下。這江河舟楫,乃是南人末技。讓一個降將統領如此重任,隻怕……未必真心為我大元著想吧?”
另有人陰惻惻地補充:“聽聞劉將軍在宋時便擅水戰,如今力主建水師,莫非是想借此擁兵自重?”

龍椅上,忽必烈麵容平靜,深邃的目光看向劉整:“劉卿,你如何說?”
劉整出列,躬身行禮,聲音沉穩卻堅定:“陛下,臣確為降將,但既已歸順,便唯有竭誠效忠。長江天塹,非舟楫不能渡。南宋倚仗水師,據險而守。我大軍若無水師策應,縱有百萬鐵騎,亦難施展。取宋必先取襄陽,取襄陽必先斷其外援,斷其外援,則必有一支能戰之水師!此非為臣個人之功業,實為陛下混一宇內之關鍵!”

忽必烈凝視他片刻,終於開口,聲音不高,卻定鼎了乾坤:“朕意已決。劉整,朕予你權宜,於襄陽前線督造水師,所需錢糧人手,優先調配,但……亦需你自行籌措部分。”
這道命令,給了劉整名分,卻沒給他足夠的支持。他得到的,是一群習慣在馬背上生活的“旱鴨子”,和一份遠遠不夠的物資清單。

《魚粱洲的淬煉》

回到魚粱洲的現實中,困難接踵而至。
無船無匠: 劉整選址於此,看中的是地勢。但“零基礎”是最大的噩夢。他親自帶隊,深入南方密林尋找適合的巨木。林中毒瘴彌漫,蚊蟲肆虐,多少健壯的士卒進去後就再也沒能走出來。為仿造南宋先進的“車船”(明輪戰艦),他懸出重賞:“有能造此船者,賞銀百兩,免三代徭役!” 一些流亡的南宋工匠,為了生計和家人,終於猶猶豫豫地走出了藏身的村落。

《血淚練兵》

這才是最難的。讓在陸地上生龍活虎的蒙古勇士登上搖晃的船隻,他們頓時頭暈目眩,嘔吐不止。劉整想出了狠招:將船隻固定在淺灘,讓士兵們在甲板上吃飯、睡覺,直至習慣搖晃。練習水性時,他命令全軍腰係繩索,集體跳入冰冷的漢江。“淹不死,就學會了!” 他站在船頭怒吼。一名千戶長仗著身份抗拒,劉整毫不猶豫,當眾鞭笞,血痕道道,厲聲嗬斥:“今日怕水,明日便是長江上的浮屍!在這裏丟人,總比在戰場上丟命強!”

汗水、淚水,甚至血水,匯入了漢江。在無數個日夜的煎熬中,北方的漢子們,皮膚曬得黝黑,手腳磨出了厚繭,眼神裏的迷茫漸漸被一種堅韌取代。
第四章 龍骨成軍
1271年秋,奇跡在魚粱洲誕生。
江麵上,桅杆如林,帆影蔽日。七百餘艘大小戰船陳列開來,巍峨的樓船如同水上堡壘,靈活的蒙衝艦好似利劍出鞘。這不再是零散的舢板,而是一支初具規模的艦隊。
劉整的創新遠不止於造船。他將蒙古騎兵擅長的騎射與包抄戰術融入水戰,訓練水手在顛簸的船艏放箭,精度驚人;他試驗“鐵索連舟”,試圖在江上打造出穩固的“水上馬陣”。整個魚粱洲,成了一個巨大的水戰試驗場。

《初試鋒芒》

1272年春,考驗來臨。南宋名將張世傑,率一支精銳水師溯漢江而上,意圖打通通往襄陽的補給線,並摧毀這支蒙古人的“水上玩具”。
探馬飛報,軍中有些躁動。劉整卻異常冷靜。他下令:以數十艘輕捷小船前出誘敵,且戰且退。張世傑見元軍船小兵弱,果然下令追擊,陣型漸亂。

就在這時,漢江兩岸蘆葦叢中,鼓聲大作!數十艘裝備重弩的樓船如巨獸般衝出,弩箭如蝗,覆蓋了宋軍先鋒。同時,元軍蒙衝艦從側翼快速切入,分割宋軍隊形。張世傑的水師猝不及防,陷入重圍。

這一戰,新建的元軍水師竟大敗久負盛名的南宋水軍!消息傳回大都,忽必烈撫掌大笑,對左右道:“得劉整,如得半壁江山!”
魚粱洲的江水,見證了一支鐵軍的誕生,也預示著江南屏障,已被劈開了一道裂痕。

《濤聲依舊》

然而,曆史的洪流總是複雜難測。劉整憑借水師之功,雖一時風光,卻終究難逃“漢人降將”的身份桎梏。在助元朝攻克襄陽、最終滅亡南宋後,他未能安享尊榮,晚年因猜忌而被漸削兵權,最終在落寞中逝去。
但漢江的波濤,年複一年地拍打著魚粱洲的堤岸,仿佛仍在訴說那段鐵與火的歲月。那個在風雪中擂鼓督戰的將領,那個讓草原帝國首次真正征服江河的“馭水者”,他的功績與悲情,都深深鐫刻在了這片他曾傾注心血與夢想的水域之下。
江水東流,帶走了英雄淚,卻帶不走曆史的回響。(未完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