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蔥

我愛我自己,更愛支持我的朋友哦!
正文

39歲的女兒宣布終身不婚:是心理障礙,還是新一代覺醒?

(2025-09-22 12:15:44) 下一個
【36歲女兒宣布終身不婚:是心理障礙,還是新一代的覺醒?】

我的朋友深夜從國內發來微信,語氣裏滿是焦慮與不解。她36歲的獨生女堅定地宣稱:“別指望我結婚生子,我要獨樂樂。”——不接觸異性、不戀愛、不婚不育,甚至視傳統家庭生活為“疲憊而無意義”的負擔。

朋友再三追問我:“我女兒她是不是心理出了問題?我該怎麽救她?”
在許多父母眼中,這樣的選擇或許難以接受,甚至被輕易貼上“性心理障礙”“精神問題”的標簽。然而,放眼全球,選擇不婚、獨居、拒絕傳統家庭模式的年輕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增加。這早已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正在擴散的社會趨勢。
是心理障礙,還是清醒的自主選擇?

她女兒的話,表麵看似決絕,深處卻透著一種清晰的理性:她不願被“妻子”“母親”的角色定義,不願陷入日複一日的家務與生育壓力中。這不是逃避,更像是一種對自由、對個人價值的堅決守衛。

正如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問:為什麽人生隻能有一種活法?為什麽“正常”就必須是結婚生子?
我在網上查了查,有數據顯示,日本有超四成的年輕人選擇不婚,中國獨居人口已突破9200萬。“不婚族”“懶婚族”甚至“獨活主義”,不再隻是小眾現象,而是全球化背景下新一代的生活宣言。

針對這類問題,是“拯救”她?或者先理解她?
我對朋友說,與其說她們需要被“拯救”,不如說她們期待被理解。
她們不是抗拒愛,而是抗拒被安排的愛;不是厭惡家庭,而是不願重複上一代女性在家庭中默默犧牲的命運。

真正值得討論的,不是“她有沒有病”,而是:我們是否願意承認——一個女性的人生價值,可以不再通過婚姻和 motherhood 來實現?

[結尾思考]
這個世界從不缺“該結婚”的人,缺的是那些敢於說“我不想這樣活”的人。
也許她女兒不是出了問題,她隻是提前活出了她的某種未來。
朋友,你有類似的困惑或故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同探討這個時代的情感新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不婚不育總是有的。動物界也從來不是每個個體都繁衍後代:強壯的,適應環境的,可以生存,可以延續後代。病弱的,不適應環境的,無法產生後代,就是應該被淘汰的。人群中很多自己選擇不生育後代的,不論身體如何,至少心理上就是不適合生存繁衍的,應該被淘汰的。

而且,生育太少本來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因為人群中總歸有不婚不育的,如果你隻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又是不婚不育的,你就絕後了。多生幾個,其中一個甚至兩個不婚不育,你還有其他的孩子繼續延續生命。

我們有5個孩子。我們從小教育他們要早婚早孕,多子多福。他們中一個,甚至兩個選擇不婚不育,另外三個結婚生育,每個給我們4-5個孫輩,我們的家族後代仍然在擴大。
加加妹 回複 悄悄話 這得少遭多少罪啊! 當媽的應該支持, 女人婚姻裏養兒育女裏真是要遭不少罪
周七公子也 回複 悄悄話 結婚的有結婚的恩賜,獨身的有獨身的恩賜。
goodmum 回複 悄悄話 先甜後苦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要理解
楓琳楓語 回複 悄悄話 讀完很有觸動。也許她不是拒絕愛,而是拒絕被框架化的人生。換個角度想,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難道不是另一種勇氣嗎?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女人沒有妻性但是有母性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將來某一天,盡管她嘴上不承認,但內心裏會後悔的。地球人違背地球上的客觀規律,必產生其後果,例如免疫係統問題,因心理因素導致的生理問題,諸如此類。
BossTalk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女性的人生價值,可以不再通過婚姻和 motherhood 來實現, 但失去了體驗跟配偶和孩子一起生活成長的機會.也就說, 不度過婚姻的光陰, 人生不完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