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真的會乖乖按你預期走嗎?
債券也不是絕對安全(2022年大家都看到了)
更重要的是——你能在市場暴跌時不焦慮、不失眠嗎?
對我來說,我不隻是要讓資產夠用,我更希望過得安心。
我把600萬美元平均分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各有不同的目標和風險級別:
全部放在貨幣市場基金、短期國債、CD定存等工具中
年利率約為 4%,每年可產生 $80,000 的穩定利息收入
再加上**社安金(Social Security)**和已有儲蓄
足夠支撐我未來10年的日常生活開支
這筆錢讓你徹底不擔心市場波動。就算股市大跌,你的生活也不會受影響。
投資於QQQ、以及市值前三的大公司(如NVDA、MSFT、AAPL)
完全不碰,至少放10年不動
我預期年均收益為 12%(比QQQ曆史平均略低,屬於保守估計)
10年後,這個賬戶可能增長到 $600萬以上
這是你未來財富增長的主力軍。中途不查、不賣、不動搖。
配置股息股票、目標日期基金、債券基金等
目標是溫和增長、適度產生分紅
如果第一個賬戶不夠,或者想趁低買點好資產,可以從這裏動用
這個賬戶是我的“中場緩衝”,靈活調配,讓我更有底氣。
大多數理財顧問會說:“整體資產配比40/60,然後每年再平衡。”
問題是:
你每一部分的錢都暴露在市場波動中
股跌你痛,債跌你也痛
即便賬麵上還有幾百萬,你也可能會焦慮、猶豫、失眠
我這個策略是按時間劃分而不是按資產類別劃分。
第一桶金:保障未來10年的生活
第二桶金:長期增長,未來打算用
第三桶金:靈活支援,穩中有升
就算發生類似2008年的金融危機,你也不會被迫賣出一股股票。
你完全可以等市場慢慢恢複,10年都不需要碰風險資產。
這份從容,是數字之外的真正自由。
那就不是投資策略的問題了,而是:
世界經濟體係可能已經崩塌
政治或社會出現重大危機
戰爭、全球災難或係統性金融瓦解
在那種情況下,多幾百萬美元並不會解決本質問題。
如果連10年都無法恢複,那我們麵對的可能是整個人類係統的崩盤,而不是投資組合的問題。
所以與其為了“萬一”而太過保守,不如合理規劃、分散時間、擁有睡得好的夜晚。
這不是一個“高明”的投資技巧,而是一個踏實而現實的財富配置策略。你不去預測市場,不去追逐熱點, 隻是讓每一筆錢都有明確目標有的保障當下有的等待未來有的靈活機動就這樣,你活得安心,投得聰明。
你也可以試著問自己:我的資產組合是否隻關注收益,卻忽略了“心安”?
我的計劃是否能讓我,即便市場暴跌,也可以照常生活、不焦慮、睡得香?
如果沒有,也許你可以從我的策略中得到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