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肉籃子”走向“世界餐桌”
——河南省肉類協會執行會長劉承信一席談
孫瑞祥Jack Sun (加拿大)
河南省肉類協會執行會長劉承信
在筆者多年的新聞采訪經曆中很少涉及肉類行業,我對這一領域所知不多。最近,加拿大-中國肉類出口協會(CCMEC)會長林皓(Henry Lin)先生受邀在加中企業出海服務中心舉辦的出海經驗分享會上發表演講,他圍繞加拿大得天獨厚的畜牧業和肉類商品資源,以及如何促進加中民間經貿往來,推動加拿大優質肉類產品出海等話題分享了自已的見解,令我產生了對肉類行業一探究竟的興趣。林會長說,要了解中國肉類行業現狀,河南省是一個典型。他向我推薦了有著30餘年行業經驗的資深人士——河南省肉類協會執行會長劉承信先生。
2024年10月25日,我在多倫多通過微信和遠在鄭州的劉承信先生進行了交談。年近八旬的劉先生性格豪爽十分健談,他對河南省情以及肉類行業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他開門見山介紹說,河南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畜牧養殖大省、肉類食品生產、加工和消費大省,素有“中原糧倉”“國人廚房”之稱。2023年全省生豬出欄6100萬頭,全國排名第三。2023年全省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673萬噸,同比增長2.7%,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7%,其中豬肉產量465.33萬噸,全國排名第二;禽蛋產量441萬噸,全國排名第二。近年全省肉類產業發展迅猛,先後湧現出豬肉生產世界第一的雙匯集團,養豬世界第一的牧原集團,還有世界鴨王華英集團等一大批知名肉類企業,在全國的行業地位非常突出,為保障市場供應和穩定價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5年,劉承信給時任河南省省長後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長春同誌(左)匯報河南省肉類行業情況
2001年,劉承信給時任河南省副省長後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陳全國同誌(右)匯報放心肉有關問題
劉承信先生職業經曆豐富,從事肉類行業也是機緣巧合。祖籍山東的劉承信1968年畢業於西藏民族學院(西藏大學)藏語文係,隨後入伍來到西藏昌都,轉業後留在昌都工作,十餘年的西藏生活磨練了他堅毅的意誌品質。1981年他調入河南鄭州,先是在省五交化公司任職,後調入省商業廳擔任辦公室副主任,1991年調任河南省食品公司,長期擔任總經理職務直至2005年底退休。1999年河南省肉類協會成立,劉承信是創會會長,年屆七旬後轉任執行會長至今。劉承信業內打拚三十餘年,不僅在河南省肉類行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靈魂人物,在國內肉類行業裏也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劉承信出席會議
劉先生對國內外肉類市場動態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對行業發展趨勢也有十分獨到的見解。他用一句話概括:中國肉類市場總體趨勢是產量和消費量將持續增長,但進口量先增後減。豬肉產量呈現穩中有降趨勢,進口量減少;禽肉生產和消費持續增加,自給率穩步提升;牛羊肉生產和消費保持增長,進口增速放緩。具體而言,隨著生豬產能的優化調整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豬肉生產提質增效,產量總體下降並穩定在5400萬噸左右。2023年豬肉產量為5794萬噸,同比增長4.6%。國內豬肉消費需求的總體下降使得進口需求減少,2023年進口豬肉總量同比下降5.3%,2024年1-8月進口豬肉下降40.5%,但仍有剛性需求。禽肉生產結構不斷優化,國產優質品種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產量穩步增長。牛羊肉生產和消費保持增長,進口增速放緩。高端牛羊肉市場逐漸崛起,成為行業發展的新亮點。消費者對高品質、綠色、有機產品的需求增加。
劉承信考察企業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河南省肉類行業在貫徹國家新發展理念,加快科技創新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國際交流合作方麵步伐加快,成效顯著,湧現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型企業和高科技項目。比如,2022年啟動的雙匯漯河第三工業園區建設,總投資110億元。園區以中央廚房、中華菜肴、麵製品、餐飲食材等新興餐飲產業為主,實施高標準規劃、高規格建設、高效率運營,樹立肉類行業新標杆,引領食品產業新發展。河南牧原食品,目前以科學生豬養殖為主攻方向,豬肉生產加工緊跟其後,企業優質高效發展,2023年生豬存欄6382.6萬頭,出欄6381.6萬頭,分別占全國存欄出欄總量的14.7%和8.8%。河南眾多的豬牛羊禽類企業瞄準國內外先進企業和先進技術努力高質量創新發展。
談到國際交流合作,劉會長不無自豪地說,我們和世界各國肉類行業交往密切,他們多次組織國際國內同行到河南參觀交流洽談業務。
河南省地處中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實施了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方便了國際貿易和旅遊訪問。此外,河南打造了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打通了國際物流大通道,為肉類及其他產品的進出口提供了便捷的物流服務。鄭州是肉類進口集散地之一,產品輻射廣大內陸地區,素有“進口肉價看鄭州”一說。河南不僅是“中原肉袋子”,還是“中國肉籃子”,肉類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河南省肉類行業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雙匯、牧原等企業在全球肉類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
長期以來,河南省肉類協會作為行業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在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會員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推動肉類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麵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們積極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等緊密合作,認認真真為企業辦實事,踏踏實實為會員單位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專業服務,贏得了良好口碑。在中國肉類協會聯合世界肉類組織共同舉辦的“2023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CIMIW2023)”係列活動上,河南省肉類協會被評為“中國肉類食品行業先進單位”,這是一個實至名歸的榮譽。
劉會長介紹說,河南肉協會員單位有400多家,肩負著引領行業發展的曆史重任,上級協會和地方政府對我們有很大支持。隨著消費者對肉類品質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肉類產業必須不斷創新和升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同時,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是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作為行業協會的職責所在。
回顧行業發展曆史劉會長十分感慨,他說,河南肉類行業與國家改革開放同頻共振,經曆了經濟周期的起伏,度過了非典疫情、非洲豬瘟、新冠疫情的難關,頂住了國際形勢巨變的衝擊,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實屬不易。談到行業未來,劉會長也坦誠告知還有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急需解決。比如,物流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雖然河南的物流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但大型物流企業數量不多,物流行業智慧度不高,交通覆蓋率低,運輸及保管成本較高。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不均衡,河南省企業主要以內貿為主,外貿主體占比較低,內外貿協調發展的總體結構和質量提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難點與製約因素。國內肉類企業產品同質化內卷嚴重,肉類深加工、預製菜肴的品種和質量有待加強和提高,開發國外市場的理念、出口產品的開發和實際運營還未提到迫切重要的日程。
談到中加肉類貿易,劉會長告訴記者,加拿大-中國肉類出口協會與我們有著長久的合作關係,林皓會長所創立的生輝國際(集團)在中國多地包括河南省設有多個分銷與品牌加工部。這些年林會長常來河南,為推進中加肉類貿易不辭辛勞,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期待中加兩國肉類貿易克服障礙攜手共贏。
筆者對河南頗有感情,2024年春季我以海外華文媒體記者身份應邀到河南周口地區參訪,中原大地淳厚的民風和實幹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和劉會長的深入交談再次加深了我的美好感覺。期待“國人廚房”萬裏飄香,期待“中國肉籃子”在“世界餐桌”上大放異彩。
2024年,孫瑞祥采訪加拿大-中國肉類出口協會(CCMEC)會長林皓(右)
孫瑞祥Jack Sun簡介:
新聞傳播學教授、文學博士,散文作家。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原院長。現任加拿大傳奇文化傳媒集團總編輯,中華新聞社副社長,加拿大觀察、北美瞭望、瑞祥視界、瑞祥文創工作室創辦人。多倫多音樂學院影視傳媒係特聘教授,加拿大天津專業人士協會共同會長、加拿大中文媒體記者協會特別顧問,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高級顧問,世界旅遊宣傳推廣聯盟副主席,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理事,加中企業出海服務中?媒體公關總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白金禧勳章獲得者。發表各類新聞、文學和學術作品三百餘萬字。